分享

《哈佛幸福课》: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暖心的文字铺子 2020-04-30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很多人不知所云。

人人都追求幸福,可又有多少人拥有幸福?

关于幸福的话题,咱们一起走进《哈佛幸福课》书籍,看看会有怎样的思想碰撞呢。

看到“哈佛”两字,感觉好权威。带有这两字的书籍特多,而且特好卖。

并不是说带有“哈佛”两字的书,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材,而是这本书的作者在心理学领域饱受赞誉的。

那《哈佛幸福课》这本书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幸福观的。

本书曾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类书籍奖,连续23周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豆瓣评分7.6分。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吉尔伯特,社会心理学家,享有“幸福教授”之称,也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颇具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荣获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

他从事教研工作,著有多部研究著作,获得众多奖项,如2002年,荣获《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选出的“当代50位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的荣誉;2003年,所著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选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著作”之一。

同时,他的许多研究成果经常被刊载在《福布斯》《今日心理学》《纽约时报》《金钱》《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上。

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话题,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具体如下:

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有哪些?

我们从小在教科书上有学过,而且是考试的考点:人跟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最开始是直立行走,后来会使用工具。

可是作者认为人跟其他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预见和思考未来,而其他动物不会。

所以幸福感跟未来是有关系的。因为如果我们去预测畅想,去思考,甚至是幻想未来,就会有一种幸福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实验研究的结果来看,人能通过思考未来,获得一种愉悦感和控制感。那这时就有幸福感。

举例子,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种想象:现在并不是很富裕,等我将来有钱了,我怎么怎么样。

其实这就是在思考未来,会对未来有一种控制感和愉悦感,因此当下就会有一点点小确幸和幸福感。

如果这样说,人获得幸福感,岂不是非常容易吗?幻想未来,做做梦就可以了。

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是缺乏幸福感呢?

虽然很容易,但作者提出人们在预测或者想象未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错的,所以你就不幸福。

因为想象的跟未来实际发生的时候不一样,为什么人会预测未来。

为什么有时候幻想未来是错的呢?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内容,作者从好几个角度去分析,有几种常见的错误:

1.现实第一原则

按照大脑的工作原理,当现实和想象同时摆在眼前时,我们的大脑会强迫自己先去接受现实。

举个例子,当你看见一只鸵鸟的时候,很难想象出企鹅长什么样。

其实在你此时此刻看到的和你感受到的,就是第一现实,而且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东西,你根本想象不了。

因此在现实第一的原则下,他当下不幸福,就会想到未来每一天,应该都是这样的,所以就很难有幸福感。

正因为在那一瞬间,他现实第一,对未来没有什么预测,也没有什么判断,所以人对未来的判断经常会失误。

2.把未来当成现在,不顾时间限制

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一笔存款,20年以后,会变成五百万。

而现在没有那么多,但是一想象这个事时,就会感觉自己已拥有了五百万,然后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了。

小钱也不在乎了,该买的不该买的都买。因为那是未来的事情,我们等于提前预知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把未来当成现在去消费,去想象。

其实那并不是你的,是未来的你的,可是现在并不是未来的,换个角度到未来,到你五十岁的时候,到你八十岁的时候,你的想法可能跟当今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想象未来的时候,时间有条件限制,而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也是会导致我们错误、不科学的预判。

3.遭受不如意的情况

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状况,比如高考的时候落榜了,失恋了,失业了等。

当出现不如意的状况时,我们会把现实想得过于糟糕。

但是人的心里有一种自我免疫系统,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的时候,会自动给我们自己做心理调节。

可真正遇到不如意时,肯定会难受,而在难受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错误地估计自己这种感受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实际上没那么长。

也有人总会把这种痛苦估计得过大,其实没那么痛苦。

4.按照自己经验想象未来应该会发生什么

这个误区人人都有,而且会经常通过自己的记忆去预测未来,如果说句贬义词的话,叫自以为是。

你凭什么预测?这肯定不是凭空想象,是根据记忆来对未来进行一些预测的。

但是人的记忆不靠谱,因为人的记忆,有这样的一个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是峰值体验,这个峰终指的是终点,是人对任何事情的记忆,只能记忆出事情的最高点,最高潮,最火爆的,而且另外一个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也能记住。

所以,人在预测和想象未来的时候,可以有愉悦感和控制感,可以有幸福。

但是往往因为我们的预测都是错的,那带来的就是挫败感,失败感,而不是幸福感。

所以幸福应该来自正确的预测未来或者不能完全正确,那我们的控制感和愉悦感自然就来了,幸福感也会自然而来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错误,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预测未来,而获得幸福感呢?

作者认为,真正的解决之道就是多分析各种经验和各种案例,多看其他人的案例。当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的认知跟客观现实就离得越近。

所以,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多去研究案例,是很有意思的,尤其研究过往的成功案例和失败的案例。

比如多研究过去的病历,就能预测出未来的疾病等等。

这也是作者给出的一个终极的解决之道。

                  -The End-

如果觉得不错,

请点击一个『在看』


你点击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地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