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劳动节之帝都垃圾分类的前生今世

 skysun000001 2020-05-01

2019年7月“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启动。

“你是什么垃圾?” ,自上海市实行垃圾分类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日常用语。

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太烧脑,可以这样记忆。

猪也是这么想的,二师兄可不是这样想。

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启动强制垃圾分类。

北京市在垃圾分类的路上摸索多年,推进的历程几经坎坷。

韩非子:垃圾分类,立法先行!

202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修订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没有处理好垃圾分类,就不要乱出门!

钟南山: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对于垃圾分类,全民都应该是战士,都应该冲到第一线去!

郑成功:垃圾分类一定能成功,我保证!

垃圾分类是否也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雨果说:二师兄,垃圾藏在我的小说里......

在《悲惨世界》这部名著里,雨果深情而又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墙拐角处的垃圾堆,半夜在路上颠簸的一车车淤泥,使人厌恶的清道夫的载运车,铺路石遮盖的在地下流动着的臭污泥,你可知道这是什么?这是鲜花盛开的牧场,是碧绿的草地,是薄荷草,是百里香,是鼠尾草,是野味,是家畜,是大群雄牛晚上知足的哞哞声,是喷香的干草,是金黄的麦穗,是你们桌上的面包,是你们血管中的血液,是健康,是快乐,是生命……”

鲁迅:有垃圾,就要分类。我没说过这话,不过确实在理!

老子:保护环境就是维护生存权!

后裔:是呀,天太热,我把九个没有垃圾分类的屌丝给射下来!

我们一起回顾下中国垃圾处理及分类的历史沿革

商朝

韩非子:无弃灰(注:垃圾),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商代的城市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灰,即为垃圾,城市居民如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断手的处罚。

也就是说,人一辈子有两次乱扔垃圾的机会,当然,扔完基本你也就挂了……够狠的,看得出来,在商朝时期,对环境卫生就极其的重视!

对于这种过于残酷的惩罚,孔子却不认为严重。他说:“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孔子认为这是治理之道,是应该的事情。”

周朝

不仅在居住之处设有厕所,在活动场所还建有“公共厕所”。据《周礼·天官》记载:“官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匽,路厕也)。路厕的建立,使得公共场所的卫生得以保持,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注: 天然海贝仍是西周的重要货币)

秦朝

到了秦代,对乱扔垃圾的处罚依旧残酷。在商鞅制定的秦律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盐铁论·刑法篇》。

《汉书·五行志》记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黥,即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处罚。

天哪,本来只想悄悄扔个垃圾结果满大街都知道了,还让自己毁了容...

先秦的厕所和猪圈通着,先秦的人惊讶的发现猪连屎都吃,于是人们在上面排,猪在下面消化。

汉朝

汉代都市中已普遍设有公厕, 称为“都厕” 。

官府会指定官吏或私人,也就是俗称挑大粪的,去这些地点和私人家中厕所收集垃圾,并且把这些垃圾运送到农村卖给农民施肥。

有次刘邦内急,就把旁边文官的帽子拿过来,就地解决,受到皇帝大人的启发,汉朝的厕所有所改进。据考古人员发现,汉朝的厕所和如今的蹲坑差不多了。

已发现的汉代坐便器都比较低矮,由此可以判断,其与后世马桶上的坐姿不同。人们坐在低矮的坐便器上,不是垂足而坐,而是箕坐。不论是在溷轩、室内床厕还是在溷厕,汉人坐便的姿势是箕踞而便溺。所以才有《汉书》记载汉武帝见卫青的场面是“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视之。”

魏晋南北朝

据考证,“垃圾分类回收第一人”是陶渊明曾祖父——陶侃。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废弃物作为粪肥改良土壤肥田的做法。

“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新粪坏墙垣乃佳”、“若无故墟粪者,以灰为粪,令厚一寸;灰多则燥不生也。”意思是,用旧墙土作肥料,没有旧墙土也可用草木灰替代。旧墙土经过细菌群的长期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氮化物和硝酸盐,有较高的肥效。

不但是“旧墙土”和“草木灰”,其他有机废物也在用作肥料改良土壤的过程中崭露头角。

《氾胜之书》中记载有“陈草速朽,肥良胜粪,无陈草者,用粪粪之亦佳”;“以骨石布其根下,则科圆枝茂可爱”;“蚕矢粪之”。其中提到的动物骨、蚕矢等废弃物在《齐民要术》中也均一一提及用作肥料来改善土地肥力。

唐朝

唐代时,城市当局同样会惩罚乱丢垃圾的居民,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只能倒在指定的地点,只不过不像先秦时那么残酷了。《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意思是,在街道上随便倾倒垃圾的人,会被打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处理;执法者如果纵容居民乱丢垃圾的行为,与乱丢垃圾者同罪。

唐朝的城市已出现了清理垃圾、粪便为职业的人。

《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裴明礼原本只是“捡破烂”,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裴明礼累迁太常卿。唐代太常卿为九卿之一,主管礼部等职,正三品,与六部尚书相当,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

宋朝

宋朝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繁华期,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

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收集、运走,“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这些专业倒粪的行业叫做“倾脚头”。每年春天,则有“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因而,古人能够将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到过临安城的马可·波罗就发现杭州的街道非常干净、卫生:“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唯大汗之邮使不能驰于铺石道上,只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驰”。

可以说宋朝达到了文明卫生城市的标准。

明朝

明朝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有条不紊的进行垃圾的回收处理,城市的无用粪便有专人运到农村出售作为肥料,城市的垃圾也有一些简单的分类并且有专人回收。

明朝在资源化方面进步不小,环保似乎不尽人意。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对汴梁(今开封)的记载:“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大意为: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还会溅到身上;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

清朝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比唐朝温柔了不少啊)。不过其执行状况非常可疑,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这大致是说: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也可见一斑。

清末的北京城,由于排水系统过于陈旧,每年二三月间都得开沟,把里面的脏东西挖出来晾晒,那味道,想象一下都觉得酸爽……即便是平日里,京城也总有一股怪味,人们把生活废品和煤炭渣子都往街上倒。到了光绪末年,政府设置了清道夫,配合有司一起管理环境卫生,情况才有所好转。

建国初期的供销合作社曾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回收体系

解放后,供销社在各地设收购站,收购木材、松香、皮毛、废旧金属等。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两网融合”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突破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短板,其目的是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无废城市来了

张文宏:没有讨价还价,抗疫前线党员先上!

“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也是一种郑重承诺!

在此,祝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