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局外人闲谈: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马话城 2020-05-01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语出《道德经》第九章,翻译为:如果一个人取得了功成名就,那就要适时身退,这是天道。何为道?道 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能遵循。道家讲究建功、避祸、平安、养生。

今天我们来闲谈一下功成身退的案例,在古代,历代君王在创业打天下的时候,正值用人之际,他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此时会得到尊重和重视。然而,一旦乾坤既定,君主们便会怀疑昔日的功臣功高盖主,“卸磨杀驴”则是必然产物。历史上开国功臣能善始善终者有几人呢?所以“功成身退”这句话在这是老子论成功智慧的一个亮点。

有人会说,这句话不适用于古代皇帝,开国皇帝刚打下天下,也没见有过辞职让给他人的;其实此句话要活学活用,有的情况是身退,有的则是“心”退。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也是好多皇帝的感慨,所以贤明的君主,更会再利用贤臣,去恢复经济、安国定邦、修订法律,君主自己则只是决策者,“心”放下来了,去让能者为之,这也是“功成身退”的一个理解。

汉高祖刘邦,手下能臣张良与韩信,可谓是开国的文臣武将,然而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张良善始善终,韩信被吕后所害。张良在功成名就之后,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就激流勇退,称病不去上朝,过起了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在封侯拜相之初,张良便向刘邦表示,以后想钻研道,不食人间烟火,以求修道成仙。此后,张良更是借口体弱多病,逐渐淡出官场,不问政事。其实,张良的这些作为都是表面现象,实则是“明哲保身”之举。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张良早就了然于心。故而,功成名就之后,张良见好就收,“拍屁股走人”,去学道,去游历,逐渐“名正言顺”地从官场退出,张良之韬略可谓佳作,也正是他的“深谙天道”才使其有个善始善终的结局。韩信有“兵仙”之名,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灭赵伐齐,直至垓下全歼项羽楚军,真是战功赫赫。所以当初,张良曾劝韩信也要功成身退,可惜韩信听不进去,直到人头落地之前,才悟透张良的苦心。那句流传千古的哀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谓是多么痛的领悟。
范蠡,春秋末年的政治家、谋士,他出身贫寒,但博学多才,辅佐越王勾践剿灭吴国,一雪前耻。功成名就之后,隐姓埋名抱着西施逍遥快活去了,从此退出政事,过着闲云野鹤、美女相伴的快乐生活,何其美哉!岳飞,民族英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未能及时“隐退”,老想着“靖康耻,犹未雪”,国家的部队而称“岳家军”,您怎能不让朝廷起疑?更何况还有奸臣秦桧,以致于最后被“莫须有”的罪名惨害在风波亭,着实可惜、可叹。

此类案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我们首先要做到审时度势,分析时局和人物,再结合实际情况而选择身退或是“心退”等,但如果遇上李世民那样的皇帝,开国功臣个个得以善终,也是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必身退,继续为这个国家做贡献。

喜欢我的分享就关注我,点赞、评论、转发。

文章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