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微专题】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看高考地理如何考查地质灾害与防治!

 hjh2004 2020-05-01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

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日益增多。
    产生地质灾害的人为原因有: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公路修建、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开挖边坡;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等不合理活动.......


地质灾害的分类

    从成因上看,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为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划分,地质灾害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缓变性地质灾害又称环境地质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和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此外,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可分为12类48种: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常见的地质灾害

    滑坡是由于某种原因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火山: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的预防

1.加强地质灾害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

2.建立地质灾害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4.因地制宜,加强综合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与防治

要点精讲

1.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

泥石流


原因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


表现

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

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


破坏性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分布规律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

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差、多暴雨的山区


我国布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目前我国活火山分布较少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多发原因

多为构造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层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地震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

自然因素:多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多地震;暴雨集中

人为因素:对植被破坏严重;不当的工程建设

防御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

2.地质灾害的成因

(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如下图所示:

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

【方法技巧】 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

(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

①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②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④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

①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

④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

对点精练

1.(2015·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点

地震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地形状况

植被状况

人员财产损失

8月6日16:30

6.5级

12 km

高山峡谷

稀疏

10月17日21:49

6.6级

5 km

丘陵为主

茂密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以图表信息为载体,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作答时,首先考虑地震可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再从甲地的地形和由图表中提取的时间、震源深度、植被状况以及人员财产损失信息去分析。

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

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

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

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

若答崩塌,则A、B必答。

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2.(2014·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解题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材料中提到黄土,而黄土的重要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图中展示人类活动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再加上材料中提到长江下游的夏季暴雨,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