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海报师》:一代宗师见证香港电影黄金时代2017-04-07

 南阿木 2020-05-01

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金红棉”评优及展映单元报名影片

这是导演许思维的第一部作品。从完成拍摄,顺利公映,继而参加国际电影节,协助阮大勇老师获得36届香港金像奖“专业精神奖”,《海报师》受到了很多肯定。最近我们与许思维聊了聊《海报师》的创作经历及其背后的故事。

“在我还年幼的时候,畅想过这样一个场景:一家人围坐在戏院(1980年代以前,香港市民观赏电影都要到电影院,习惯把电影院称为“戏院”)里,手里没有爆米花和可乐,也没有时刻需要翻看的朋友圈,有的只是荧幕上“许氏喜剧”带来的爆炸笑料以及脍炙人口的粤语电影歌曲,离席散场前是家人们的阵阵欢笑。”

这大概会是一个出生在70年代的香港人的自白,也可能是现在所有香港人对于许氏喜剧的集体回忆。

上个世界70年代正是香港人本土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许氏电影以粤语为基础,在主题和形式上都有着非常浓厚的本土色彩,这恰好为当时新一代在香港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找到了身份认同感。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香港喜剧全面带动了新兴粤语片工业的全面复兴。

这些年香港电影院正在慢慢减少,港片的高潮渐渐褪去。于是便有人开始怀念,怀念起以许氏电影为发端的那一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的黄金时代。其中一个人便是许思维。

1988年7月14日,《鸡同鸭讲》在香港首映,许冠文在影片里饰演了一个烧鸭店的小老板,将一位精明生意人的刻薄与抠门表演得淋漓尽致,为大众津津乐道。

也是那年暑假,许思维坐在戏院里,看着父亲主演的电影捧腹大笑,之后便离开香港出国留学了。“这是我和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近三十年以来,许氏电影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将它的辉煌留在了七八十年代。许思维经历了许氏电影从繁荣到式微的过程。

他不是直接的亲历者,却是一个旁观者,他看到了它的变化,也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变化。“今天很难再有那么大的电影院,也很难听到那么多观众一起的欢笑声了。”

2013年,经过了十几年北漂生活的许思维决心卖掉生意,回到香港以“报答父母恩”,为父亲许冠文打理“许氏影戏公司”。母亲交给他的第一个工作便是整理仓库,在这个过程中,许思维发现了很多瑰宝,其中包括80年代的电影原底片。这些物件勾起了他年少时的回忆,在决心开启旧片修复之旅的同时,似乎有什么在拉扯着他走向更远。

仓库的某个角落里,卷卷海报摞起,许思维逐一翻开,那是许氏电影的黄金经典:《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等等。而这些海报都有一个共同的署名:阮大勇。

如今,电影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但在三、四十年前,观众要了解最新电影,就只能看挂在电影院大堂的电影海报。因此,一张独具特色、定位准确的电影海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975年至1992年间,阮大勇画下约200幅电影海报;除了许氏兄弟一系列破纪录卖座作品,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及《死亡游戏》的海外版海报,以至整个八十年代新艺城影业的手绘电影海报,几乎都由他主理。阮大勇与许氏兄弟一样,历经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阮大勇和许冠文,二人的生命轨迹相似,同是 1940 年代战乱中出生,50 年代來香港,60 年代开始奋斗,70-90 年代发光发亮,是香港励志故事。一位绘画,一位拍电影,在不同的领域上取得成功,彼此之间命运交织,作品和海报在大众心目中都连在一起了。”

于是许思维决定开始记录下这位香港电影海报教父。整个过程于许思维来说就像是一场时间旅行,他跟着阮大勇一起检视了三四十年前的海报,也仿佛感受到了其背后承载着的社会大众的知足常乐或是心酸感怀。

许思维说,阮大勇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谦虚。“他说,他不是什么教父或大师,也从沒什么远大梦想,他画画只是为了糊口(搵食),为了养妻活儿,这点反映出他们一代人的价值观,和我们现在年轻人有所不同。”通过许思维的记录,旧时的精神和价值观得以重现,进而影响着下一代。

记录着这样一群人,应该是心怀敬意的吧。似乎也因为如此,许思维总是显得特别谦虚。他对于片子没有什么商业性上的期待,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更多人认识阮大勇老師,更多人重视海报师这个行业。”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许思维带着无数人对于那些个年代的回忆,一步步地向前走着,记录下身边的旧人旧物。这种集体回忆,已经不仅仅是缅怀了,更多的是期待。他们期待着更多的人能从中找寻到值得珍惜的东西,期待更多的人能从中得到勇气和力量。

“老许记”这个公司名称是从《鸡同鸭讲》而得名的吗?这部电影对您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

对的,“老许记”是 1988 年电影《鸡同鸭讲》里的烧鸭店,也是电影的主场景。 《鸡同鸭讲》是我小时候赴外国留学,离开香港前的暑假,和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其实,自《鸡同鸭讲》之后,许冠文在电影中也经常扮演“老许”,包括 1990《新半斤八两》的杂志社长、1992《神算》的算命师和最近 2016《一路順风》的的士司机,我觉得“老许記”这个称呼和许氏的出品已密不可分。

阮大勇老师有什么较为独特的创作方式或者手法吗?

2015 年,我和阮大勇老師相识不久,就开始了《海报師》的拍摄。最初,阮老师不习惯在镜头前绘画,后来,他同意,让我们拍摄,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位大师有个怪癖,就是在铁门上绘画,而不是在桌面或画架上,這个是我觉得非常独特的地方,难得一见! 而我觉得他专注绘画时的背影,很性感,所以用在《海报师》的宣传海报上面。

您觉得阮大勇老师的作品为什么至今仍能受到那么多年轻人的喜爱?

许思维:

现在年轻人有所谓“文青”,喜欢美术、设计,也喜欢“職人”、“匠心”精神,阮大勇无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见到阮老师的海报作品,往往会引起共鸣,他们虽处不同年代、未必看过电影,但是他们或许被那精致、鬼马的手绘图像所吸引,毕竟阮老師的视觉效果,是电脑或美图无法做出來的。

您拍《海报师》主要想向观众传达的是什么呢?

我希望看过《海报师》,大众更重视“电影海报”的专业。海报很重要,每个人都喜欢看海报,却绝少关注海报的作者。颁奖典礼上从没有“最佳电影海报”一项,很可惜。所以最近获知,香港电影金像奖2017 年 4 月 9 日颁发“专业精神奖”给阮大勇老师,算是业界给予的一个肯定,我们都很鼓舞!

对于这部影片,您觉得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海报师》能够拍摄完成,顺利公映,获得好评,继而参加国际电影节,助力阮大勇老师获得香港金像奖。以一部非商业的纪录片来说,可算是个奇迹!所以并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有感恩。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于4月9日举办,在距颁奖典礼还有一个月的时间,3月9日,他们公布了“专业精神奖”得主——阮大勇先生。许思维父亲许冠文发微博表示祝贺。

上世纪70至90年代初,可以说是代表了一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的黄金时代。当中,明星挂帅和喜剧主导是总体性的方向。当时绝大部分的宣传海报,皆出自肖像画大师阮大勇之手。只要你是看港片长大的,应该没理由没见过阮大勇画的电影海报。如《半斤八两》、《提防小手》,及「五福星」、「最佳拍挡」等系列的卖座电影。

与生俱来爱画画

阮大勇于1941年出生于浙江,从小喜爱绘画,虽然先天性患有千度的大近视,但也无碍他的绘画兴趣,其天份更是与生俱来,备受老师赞赏。为什么说阮大勇的画画天份是与生俱来?因为阮爸爸也是一个画画写字甚为了得的人,或许就是所谓的遗传基因作怪,所以阮大勇纵然没正式学过画画,但求学时的他总是全班同学画得最好的一个,虽说成功靠努力,但天份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阮大勇老师就是最好的例证。

《精武门》海外版海报

阮大勇初中毕业后移居香港,而他在香港的每份工作都与美术有关,在纱厂任职期间,由于经常使用“复写纸”填写报告,就练出强而有力的笔风,后加入到“嘉禾”前身的“永华片场”美术部工作,也曾做过“行货油画”(即供一般餐厅或家庭摆放的廉价装饰用油画)、而在“朗文”工作更是为教科书绘画插图。

《死亡游戏》海外版海报

一切由《天才与白痴》开始

1975年,阮大勇曾试过短时期离开了广告公司跑去做漫画书,而当时有一个同事竟然认识“许氏兄弟”(即许冠文和许冠杰),当知道他们正为新片《天才与白痴》征收宣传画稿时,他便画下他第一张电影海报投稿,最终获得嘉禾采纳,制成海报悬挂于全港各大戏院,后来更被许冠杰直接以此图作为他的《天才与白痴》唱片专辑封面。

由于作品反应良好,阮大勇便希望能借此机会,继续向创作电影海报的方向发展。后来,阮老师得知许氏兄弟开拍《半斤百两》,于是到片场探班毛遂自荐。「我拿着《天才与白痴》的海报到片场,告诉许氏兄弟这海报是我画,并问他们可否新的一部电影也给我画?」就是这样,阮大勇成为《半斤百两》的海报主人,这张海报为他带来$2,700收入,当时是1975年,一支可乐卖3毛钱的年代。

由于连续两部许氏兄弟电影大卖,海报形象更深受欢迎,阮大勇也因而闯出名堂,很多电影公司纷纷邀请他绘画电影海报,就这样开始了他绘画电影海报的生涯。

由阮大勇绘画的电影海报,除许氏兄弟外,最令人难忘的相信莫过于四款李小龙电影的海外版海报,还有许氏兄弟的《卖身契》和《最佳拍档》系列、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谭咏麟的《小生怕怕》和《阴阳错》,成龙的《A计划》和《飞龙猛将》,以及周星驰的《龙的传人》和《新精武门》等等,均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阮大勇又说,他之所以能够有接踵而来的电影海报工作,就是因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流行喜剧,而独树一格的Q版画风便成了喜剧的最佳发表模式。「除此之外,也因为戏行人都比较迷信,他们觉得找阮大勇画的电影会特别卖座,哈哈。」

直到1995年,阮大勇老师所属的金公主电影宣告结业,他也随之退休移民。但阮老师曾发表过的电影海报超过200多款,被媒体冠以“电影海报教父”的称号。

退休创作素描自娱

封笔近15载,2007年回港定居的阮大勇,不时拿起铅笔创作素描画自娱,并将家中大门改装成画板,「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用赶着交货,画了一天放下来,之后再画都可以,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题材。」

当中尤以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龙,以及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最常成为阮大勇创作对象,但也不乏已故苹果教主乔布斯及美国影星James Dean的身影。

绘画人像多年,有没有印象哪些人物是特别难画呢?阮大勇笑说「俊男美女是最难画的,因为多数长得漂亮的人都是五官平均,根本很难在某个特征上加强效果,曾有女明星埋怨我画她画得不好,我便只好笑说因为她长得太漂亮,超尘脱俗,非笔墨可形容。」

本小节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麦电影海报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