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遙古城

 二氧化硅2012 2020-05-02

平遙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太岳山之北,太行山,呂梁山兩襟中央,東接祁縣,西鄰汾陽市,南靠沁源縣,北連文水縣,西南與介休市接壤,東南與武鄉縣、沁縣毗鄰。介於東經112°12′—112°31′,北緯37°12′—37°21′之間,南北平均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為1253.53平方千米。縣境域東起孟山鄉孔子峪村東端,西至香樂鄉趙坦村西,南起東泉鎮南嶺底村南端,北至洪善鎮東山湖村北。汾河和南同蒲鐵路、108國道穿境而過。縣城距首都北京616千米,距天津港758千米,距廣州海岸2390千米,距古都西安543千米,距山西省會太原94千米,距晉中市政府駐地榆次區81千米。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90千米。


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國,實行郡縣制,置縣平陶,屬太原郡。


西漢置京陵、中都二縣,與平陶縣並屬太原郡。王莽「新朝」時,京陵改致城,東漢復舊。三國時歸魏,並州轄統,屬西河郡。西晉屬太原國。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因避太武帝拓拔燾名諱,改平陶縣為平遙縣,屬太原郡。後移至京陵縣境,同時廢京陵縣入平遙縣。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中都縣治遷榆次縣境。平遙縣後屬東魏、北齊、北周控制。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設州,屬介州。開皇十六年(596年),析置清世縣。大業二年(606年)廢入平遙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州設郡,屬西河郡(介州改年)。義寧元年(617年),於介休設介休郡,平遙縣改屬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介休郡為介州,屬介州。貞觀元年(627年),屬汾州(介州廢年)。天寶元年(742年),屬西河郡(汾州郡改年)。乾元元年(758年),屬汾州(西河郡改年)。五代十國時期,唐同光元年(923年)後為後唐統治。晉天福元年(936年)後為後晉管轄。漢天福十二年(958年)後屬後漢,周廣順元年(951年)後為北漢所據。


北宋初年,仍歸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歸北宋,屬汾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滅北宋後歸金統治,仍屬汾州。元朝時未變。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升為府,平遙屬汾州府,屬山西省承宣佈政使司,又設冀南道駐此。清順治三年(1646年),裁冀南道,隸冀寧道,仍屬汾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後直屬於省。民國二年(1913年)03月,省縣之間設道時屬中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06月,屬冀寧道(中路道改年)。民國十六年(1927年)04月,山西廢除道制後,直轄於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02月13日,日軍侵佔平遙,縣城淪陷。同年4月,在縣內彭坡頭村建立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領導。後屬太岳區一專區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適應抗日戰爭需要,以同蒲鐵路為界,實行南北分治,在鐵路北境建立平介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同蒲鐵路北平遙境及介休、汾陽、孝義三縣部分地區年),屬太岳專署管轄。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05月,劃歸晉西北行政公署八專區,實際由中共晉西南工委統一領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09月,鐵路南境的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為平遙縣民主政府,仍屬太岳區一專區。平介縣屬呂梁行署七專區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07月13日,平遙解放。08月,平遙縣屬晉中區。同月,平遙縣城關區升級為平遙市(縣級年),與平遙縣同屬晉中行政公署第三專區。10月,平介縣撤銷,鐵北地區復歸平遙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02月,平遙縣、平遙市同屬太原三專區。同年08月10日,平遙市撤銷,恢復平遙縣城關區,屬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8月,屬榆次區專員公署。1955年2月,屬榆次專員公署。1958年11月,屬晉中專員公署。1968年09月,屬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5月,屬晉中地區行政公署。


2000年,晉中撤地設市。10月,晉中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晉中市人民政府,平遙縣隸屬於晉中市。


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的平遙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2017年11月19日,獲得年度旅遊目的地聲譽獎。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是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有300多處古蹟。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被譽為「中國現代銀行的鼻祖」,雙林寺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鎮國寺萬佛大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平遙主要景點還包括平遙縣衙、文廟、清虛觀、甕城、城門頂、角樓、點將台等。平遙縣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雲南麗江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安徽歙縣古城並稱為中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麒麟閣大飯店


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內,坐落在古城內繁華的街道——城隍廟,交通十分便利,同蒲鐵路,大運、108、208高速公路貫通連線,位於晉商發源和晉商旅遊中心地帶。


佔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都能助您快捷地從各地匯聚至此,這裡是中國晉商古文化旅遊度假勝地。酒店內50%的面積是明清古典官居園林,與周邊古城民居相融合。部分功能區域散落在庭院中間,從各個角度分享了庭院景觀的優勢,酒店的建築風格就是以恆久的國際化審美觀,把東方的人文內涵置於西方的審美表象中,實現了中西充分交融的建築藝術境界,以中國傳統意義的風水概念激發賓客的認同感。



麒麟廊大堂酒吧位於酒店一樓。您可在設計獨特的中國宮殿中欣賞到古城風貌和酒店大堂的全景視野,在小憩啜飲的同時,讓心情沈浸於陽光,古城。



榮華齋


寶地聚四海摯友

金府迎五洲賓朋



聖哲之光



平遙會館



平遙會館位置示意圖



《平遙會館&大戲院》


平遙會館始建於清道光年(1839年),史為日升昌、蔚泰厚等20余家平遙票號商為招待各商埠往來客商和伙友,而共同認股興建的聯合會所。


現在原址復原後的會館,秉承晉商文化特色,以當年票商的商埠重鎮為名,設有北平、重慶、漢口、迪化、西安、南寧、綏遠、瀋陽、南昌、南平十館,和二部——大戲堂賓捨、三部——雲路驛館,共計380余間客房;分別為豪華房、高級房、普通房和古董大豪套、殿堂級復式豪套等房型。


會館位於古城中心城隍廟街,交通便捷,配套設施齊全。設有大戲堂演藝中心、宴會廳、雅間、棋牌室、會議室和停車場;你可邊就餐這賞戲,雅趣橫生,感受昔日晉商的典雅與奢華。


區域內雲路酒吧一條街,快慢搖吧、浪漫驚喜、艷遇可期,令您享受別樣夜生活!



翰銳呈客棧



平遙有一句俗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形象地表明城內街巷之多。1999年《平遙縣誌》統計城內街巷有199條。除去重名的,約有150條左右。



聚長慶民俗客棧


紫閣祥雲物華天寶

朱軒瑞氣人傑地靈



南大街是正對南門(迎薰門)方向的南北大街,它與東面的東城牆和西面的沙巷街不但平行,而且距離相等。如果說,關於元代之前平遙西城牆在今日沙巷街位置的傳說足事實,那未南大街確是平遙城的中軸線了,古代「尋龍點穴」的「金外」就在這條街上,「金片佔樓」橫跨街心;南大街是這座城的脊梁。它蘊藏著豐厚的古城文化精髓,寸至今門,這裡依舊足古城的繁華鬧市。南大街南起興國寺(俗稱小寺廟,位居南門甕城內側,今不存)門前,北至東、西大街的銜接點,全長690米(從南城牆算起為738米)。兩旁高屋連脊,密排著78座古店鋪,眾商雲集,招幌如林,繁華市井,其美如歌:市肆的建築序列T11構成了一曲完美的樂章,序曲從南甕城腳下響起,在興國寺門前出現了明快的節奏。在北上雞市口的道路兩旁,建築物井然有序,素潔端莊,商店、作坊,隨遇而安-古寸,方便鄉下人的酒家、糧店、柳簍店、陶瓷店,在這—-帶為數甚多;久享盛譽的老字號——翠成海爐食鋪,而今生意依舊興降;現代公眾建築——電影院取代了古代奉祀風俗神的二郎廟;在許多紙扎作坊里,雖少見精品,卻多了花樣;盛極一時的魁泰煙店舊址,進駐了新興的行業。一座座樸素的鋪面,容融著貼近人們生活的多種行業,組成了人生音韻的旋律。行進到雞市口時,街道縱橫,四通八達,商家的台階高築,店面豪華,異彩紛呈人流不斷,車水馬龍,一派沸騰景象,奏響了市肆的強音;雞市口以南的一段原稱南門頭,只有從塢市口往北才是南大街的傳統概念,全長422米:在花園街門,行人面臨高聳的市樓,自然挺胸昂首,眼前的沿街華屋,交相輝映:清代中葉,商業隆盛,票號興起,百餘年間,在這物華大寶、人傑地靈的黃金地段上,諸如同益慶、魁成裕、崇豐厚、協順隆、永隆號、長泰永、興隆信,以及後期的義聚恆、瑞豐祥等名號老店,都是商戰中的強手,因他們創立過非凡的業績而聲名洋溢,晉商的頌歌相傳世代而不衰。在422米老街的黃金分割線上,世昌永、豐盈堂、匯川號、雲錦成等老字號,都有過一段黃金歲月。一代代的商家,在這裡高潮迭起。市樓以北,店鋪立面建築的新韻味又構成了一段變奏曲,韻律卻同樣地清明,同樣地和諧。再往前,老態龍鍾的早期店鋪歷歷在目,建築形體由激昂而漸趨穩堅。越過郭家巷口,東有低矮的古店鋪,西面是高大的門面房,盛極一時的蔚盛長票號和保源長雜貨店的舊址,就是典型代表。南大街就在這輕快而溫馨的遺風古韻中,終結在大十字街頭,把尾聲傳給了對面的鸚鵝巷。



泊戀



名稱:城隍廟街13號清代民居

編號:197

歷史建築

平遙縣人民政府2019年1月24日公佈



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佈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北大街初稱北門大街,俗稱北門頭,是正對北門(拱極門)的南北向主幹街,北起甕城腳下,南至西大街,長557米,寬4米,道路南高北低,與東西城牆平行,而且距離也幾乎相等:明代洪武三年,平遙城擴建重築,北大街即是重築了的「新城」中軸線:街道兩旁,古樸的老房舍,高低錯落,「前店後居」者甚多:只因地形低窪,環境欠佳,縮短了營造週期,但沿街的明代遺構仍然斷續可見:在宅門和臨街的窗戶前,加有前廊、包廈或留有前廊、包廈痕跡者,曾都是古代的店鋪、作坊:到清代晚期,餳房、醬店,粉房、槽房(酒作坊)、約鋪、車行(木業)、褶子鋪(賬簿作坊),棧房,錢莊、質局,當鋪等.在這裡形成一條公益性很強的行業街。從民國初期戰亂開始,經大半個世紀的蕭條之後,當今的北大街又是萬象更新,日趨繁華。



東大街 是正對下東門(親翰門)的一段東西向主幹街,東起親翰門裡,西至南大街北端,長571米,寬5米、金、元、明、清各代,從秦隴通往京城的京陝驛道由平遙城東、西大街穿越而過,所以東大街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消費性很強的商業街衢。街衢兩旁,商鋪為主,間有各業作坊。京貨,布莊、雜貨鋪、煙店、梨店(乾鮮果店)、糧油店、餳房、肉鋪、藥店、剃頭棚、錢肆、當鋪、賃鋪、櫃架鋪、皮箱鋪、漆器店、皮貨店、古玩店,酒肆等,開設有多家。清末民初,又有票號,裁縫鋪、麵粉公司、電燈公司等新興的行業興辦於此:大街的東端北側,有麓台廟遺墟和縣內規模最大,創建最早的道教建築清虛觀。



永隆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平遙推光漆器修飾技藝



永慶祥

中國珍奇報紙陳列館



夢回平遙



鴻裕源


古往今來棲身三晉勝境

陶情冶性盡享千年雅韻



朝暉



平遙縣全域旅遊導覽圖



平遙古城旅程線路圖



平遙古城簡介


平遙古城地處山西省中部,交通便利,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具有近28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古城內的古城道、古廟鋪、古寺廟、古民居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與周邊的雙林寺、鎮國寺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評價:「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最中國文化城市」等殊榮。



平遙興國寺復原全景圖


平遙興國寺座落於平遙城內,北望南大街,南靠城牆甕城,總佔地面積620平方米,民間俗稱「小寺廟」,寺院創修年代不詳,重修於清道光年間,座南朝北,一進院落,西側為禪院。


寺院之山門、正殿均為下窯上閣形制,分別奉祀「關帝」和「觀音」,整座寺院與市樓遙相呼應,是舊時的城市景觀。



藩溷


籬笆和廁所。


《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因人而設莫衹圖眼前方便

解君之急終需要身後輕鬆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舊俗中,凡家住屋門對橋梁、巷口或道路要衝,就在牆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石敢當」五字,用以避邪。


古時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當」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間甚為流行。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祥興昌

靈芝谷醋坊


西大街是正對下西門(鳳儀門)的一段東西向主幹街,西起鳳儀門裡,東至南大街北端,長861米,寬5.1米。明清時代,在大街的西段,公眾性設施繁多,古邑八大勝景之一的鳳鳥棲台,就在西端路南;路北則有養濟院、魯班廟,集福寺、五道廟等,由西到東,沿街而立。客棧、貨棧,設有多家。從廟區往東,高牆深宅,鱗次櫛比,「前店後居」、「前店後廠」式的商鋪字號,不勝枚舉。憑著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經濟走廊式的交通條件,西大街在每個歷史時段,總是先行一步幾度畸形發展:清代道光三年(1823),西大街西裕成顏料莊之改營票號,引起了商界的紛紛效仿,遂有票號的迅猛發展。繼日升昌票號之後,有頗具實力的蔚泰厚、蔚豐厚、日新中,寶豐隆、興義隆等票號、錢莊,在街長不足200米的大街東段,同街而設,共鑄中國金融業的輝煌。西大街可謂平遙票號幫的搖籃!一位學者曾說過「一條街富了一個世紀」,就是這條西大街的:民國2年(1913),官辦的「中華郵政局」成立在西大街(平遙解放後成立的「平遙郵電局」仍在西大街)。民國9年(1920),平遙境內始有幹線公路,而且逐漸增多,汽車站一貫設在下西門之外。民國23年(1934),位於下西門外的南同蒲鐵路建成並通車,民國24年(1935),平(遙)——汾(陽)鐵路通車,平遙火車站也建在下西門之外。交通、郵電業的興起和發展,帶動了西大街經濟的先行發展和市面的繁榮。1948年平遙解放後,民族工商業有如旱苗得雨,百廢俱興,西大街以其得天奪厚的地理條件,又是一度大飛躍,幾成古城內繁華街區之首!20世紀80年代,全國各地掀起了城市建設的高潮,平遙同全國各地一樣,城市總體規劃出台了,為了拓寬古城內的幾條大街,西大街再次「領先」,從鳳儀門往東300米以內的傳統民居頓時拆得面目全非,其時,幸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先生獲悉,遂協同山西省城鄉建設委員會,制定了「確保古城,發展新城」的方針,重新編制了總體規劃,才使西大街馬路的拓寬工程得以終止、198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平遙縣縣城總體規劃》。西大街將永遠保持沿街建築外觀,不得改變其立面形式、色彩和建築材料,對已經改動的要逐步恢復傳統特徵。



協同慶商館



盛華瑞


夏鼎商彝傳流千古

秦磚漢瓦羅列一堂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稱他為最隨和,最任勞任怨的一尊家神,他不需要像其他神像一樣上香上供,卻會始終如一的給家人化解不利的因素,讓我們安居樂業。具體安放的情況分為以下三類:


⒈如果房屋有缺角可以按照下面的圖示位置擺放,讓泰山石敢當帶字的一面面向缺角的方向即可。


⒉如果用泰山石敢當來鎮宅,可以把泰山石敢當擺放於客廳、書房或者臥室,一般首選客廳。


⒊如果用泰山石敢當來擋煞,可以擺放於面向煞氣的方向。



楊慶和

清末第一銀樓



我在平遙等你



協和信

山西名優土特產總匯


和諧誠信揚美名傳古今

協力同心結碩果贏天下



群賢畢至



至情至勝得天自厚

實心實意感人必深



樹林別苑


確認過眼神,我遇見對的人!



溢香坊


土裡土氣土作坊

原汁原味原生態



洪善驛


洪德福地仁人志士多此聚

善道天行如意吉祥滿驛生



洪緖丕基泛福善

龜城梅驛引賓還

平遙洪善驛君瀾別院在明清時乃專門為督察及巡撫大臣特設的驛站,慈禧太后西巡時曾下榻此處,併發出「壯哉此驛之繁華,不忍京城之遠望」的戚嘆。客棧位於平遙古城中心區域,雄立於縣衙景區西側,距古城最繁華的明清街僅200米,是一家集餐飲、住宿、度假、休閒、曲藝、商務、會議為一體的涉外五星級民俗客棧,是山西省唯一一家楹聯文化主題酒店,也是晉商大院建築風格的經典之作。

客棧整體建築氣勢恢宏、別具一格,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內部曲欄迴廊、移步易景,前廳、後院、書房、繡樓等10個院落錯落有致,薈萃了晉商大院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客棧裝飾則精雕細琢、典雅精緻,美輪美奐的木雕和磚刻展現在客棧的各個角落,將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民俗文化與地方飲食文化完美融合為一體,與氣韻恢弘的古城風貌交映生輝,置身其中,猶如穿越到明清時期,盡情回味晉商文化的無窮魅力。


永贏扒拉鍋


多吃少吃多少要吃

早來晚來早晚要來



名稱:馬圈巷25號民居

編號:109

歷史建築

平遙縣人民政府2018年9月6日公佈


馬圈巷位於衙門街西端路北,南起衙門街西端,北至西郭家巷,與石頭坡十字相交。長375米,寬6米。巷之東側,古有衙署馬王廟(今廢)和稱作「馬號兒」的地段,慣稱「馬圈兒」。



華林園



華林園


「城東一河名魯澗,自東引入城,流縣衙側,有華林園,城中央有賀蘭橋,名存地理,若在可嘉厥傳,後魯澗衝湮,溝塹不復入城,瀠潤已失地靈之一」。

明嘉靖十年舉人雷潔所撰《疏正中都河記》



走西口會館



勵進齋客棧



百世流芳

修路述善碑記



家有八卦 啥鬼不怕

九魚一兔 誰貼誰福

八仙寶物 能保平安



無相 色空



吉祥寺



文昌廟



琢藝齋



激揚坊



文明氣象參天地,翰墨英華貫古今。

朝晨午夕街三市,賀鳳橋喜井上樓。


市樓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城中心南大街中部,創建年代久遠,其初建年限已失考,據現有資料所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修葺,有清一代,晉商稱雄天下,平遙市面空前繁榮,當政者無不注重市容建設,而且商家也爭相資助。乾隆二十二(1757)、嘉慶十八年(1813)、同治九年(1870)光緒三十一年(1905)宣統三年(1911)曾有補葺。至今雕梁畫棟,氣勢磅礡。樓上現存清代石碑11通,樓上存鐵鐘1口。1990年至1995年間,市樓又經揭瓦翻修,替換糟朽構件,自上而下,油飾彩繪,煥然一新。


從南面看平遙古市樓,市樓在平遙古城的位置,按今天的話說,那可是中央商務區啊,想當年,晉商在平遙雲集,市樓就是一個聚齊兒的地界,不少票號、商號就在市樓附近,今天,市樓一帶是平遙最熱鬧的購物街。說起市樓這個老傢伙,還與人類早期活動有關,先民開始群居的時候,共食一井水,井邊就成了眾人相聚的地方,不免就有了以物易物的交易,這就成了市,因此「市井」就成為最初的市場。



市樓

忠至義盡 金井古蹤


在中國風水學的影響下,平遙城的選址與規劃,同樣是講究穴位的。風水學認為:「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穴是指範圍較大的區域中的一個點,是聚氣的焦點,南向為正,居中為尊。市樓金井位於城(最初的舊城)的中心位置,正是平遙城的穴位所在。按照風水術,確立穴位之後,尚需在穴位上挖掘驗證地理地質情況的深井,謂之「金井」。


市樓位於平遙古城中心,貫通南大街南北,昔日古陶中心一日有三市,即「朝、午、夕」三市,俗稱「早市、午市、晚市」,市樓由此而得名。特別是當雨晴雪霽,陽光投映在市樓下的金井里,這時的井水就會變得金燦燦亮光光的,輝映的市樓金碧輝煌,更加壯觀。世傳:「水色如金」,故又有「金井樓」之美稱。


五行氣正民生遂

百尺樓高物象雄


從北面看古市樓,此樓為三層三重檐木構架樓閣,高18.5米,歇山造。黃綠琉璃瓦頂。樓之底層面闊、進深各3間,佔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中間南北向是通道,東西兩邊磚砌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磚牆。市樓既居於平遙城「天心十道」處,則應有東西向的橫街,在此卻因地制宜,在東西兩邊的台基上各有磚券拱門一道,與南大街路面交匯成一個象徵性的十字形通道。樓下四周置木柵欄圍護。樓之上架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葉,明間平身科一攢。平座斗拱為五踩重翹,平身科兩攢,角科施附角鬥,廂拱做成鴛鴦交首拱,滴珠板狹窄,斗拱全部外露。第二層為一方室,四周環廊,二座平座上築廊,前後有隔扇門裝制,內設前後神龕,南向舊塑關聖大帝像, 妝而新之;北向增塑觀音大士像,武聖關帝像與觀音大士像相背而坐。最上一層為奎光閣,以為人文觀興之所;(趙謙遜德《重修金井樓記》)。北向的檐下曾懸有魁鬥星君像。樓頂為九脊歇山頂,黃綠琉璃瓦造頂。上層檐下斗拱七踩,平身科三攢,皆出翹。樓頂屋面南北坡的彩色琉璃瓦鑲成「囍」、「壽」圖案。層脊正中為琉璃寶瓶,兩端為琉璃吻獸。整個市樓挺拔高聳,玲瓏秀麗,古樸典雅,通高十八點五米,是平遙古城內最高建築物,也是控制全城的象徵標誌。還是古代平遙「十二景」之一。市樓的整體建築,給人以莊重和諧之感,與平緩的鋪面,它院以及四周的城垣,構成了完美的古城畫面,登上市樓,如入勝景,可望古城內任何角落,真是古城無處不生輝。樓下的中央路面覆蓋著當年的「金井」,對此卻鮮為人知。


靈普宇宙 古陶勝境


清代詩人趙謙得登樓雲:「攬山秀於東南,挹清流於西東;仰觀煙雲之變幻,俯臨城市之繁華。」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市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樓景點現在已經禁止登樓了,只能在南大街上南北觀望拍照了。



平遙會館



文昌源 修思永



鴻城裕


釀製雖繁必不敢減人工

五穀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龐宅

平遙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佈

平遙古城龐宅位於平遙古城東南頭門街99號,為平遙縣票號「福興隆」的經理龐顯貴之宅,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宅院為清代風格,「福興隆」票號即現南大街路西醫藥門市部。龐宅坐北朝南,二進院,有房屋22間。


寶龍齋



忠恕園


平遙忠恕園客棧地處平遙古城至尊至首之位,是東南門頭街首院,起建於封建時代的三進院大宅。



憲章文武



道貫古今



古城內72條小巷道,每與鄰近的其它街道互通,84條大街小巷,匯織成完整而規則的城鎮交通網絡。如將死衚衕和近年新開闢的街道計算在內,則數以百計。街巷「大」,「小」之謂,並非以其長、短、寬、窄相區別,主要依據在於當年的建置佈局以及後來隨之而體現的交通價值。



1986年,國務院公佈平遙古城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4年6月9日,國內知名專家雲集平遙,論證《平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戰略》,高度評價總體思路很有特色,戰略研究可作為平遙未來保護髮展的重要決策依據。期間曹昌智應王志毅提議,誠邀資深專家、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孝燮、羅哲文領銜呼籲,6月12日大會一致通過平遙申遺倡議。9月13日曹昌智審簽《關於將平遙古城申報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請示》報建設部。時任山西省省委書記及省長特為《平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戰略》題詞。6月19日鄭孝燮上書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再次力薦平遙申遺。隨後9位部局領導相繼赴平遙考察指導。


1996年6月20日平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圖紙、圖片、視頻資料完成,重點轉入古城保護整治。7月30日山西省政府成立平遙申遺工作領導組。時任省長及副省長親赴現場辦公。


1997年11月26日,王景慧任團長、馬燕生、郭旃、曹昌智、徐文濤為成員的中國代表團赴意大利那不勒斯出席第21屆世界遺產大會。12月3日19點04分,大會審議通過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98年1月4日山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5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1999年9月,平遙縣旅遊局因旅遊發展的需要從平遙縣文物旅遊局分設單列。


從2000年開始,「我在平遙過大年」活動和晉商社火節逐步形成發展為平遙中國年大型喜迎春節系列活動,每年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在平遙古城舉行。


2001年,舉辦首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2005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被國際節慶協會(IFEA)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十大節慶活動」。


2006年4月9日,《環球時報》評選平遙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2007年11月19日,平遙古城獲得由中國旅遊論壇組委會授予的「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縣」、「中國十大古城」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14日,平遙古城被授予「國家旅遊名片」稱號。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2011年全球最值得旅遊的41個地方,平遙榜上有名。


2012年,「平遙中國年」榮膺「2012年度中國十佳節慶活動」和「中國會展業年度大獎」兩項國家級殊榮。


2013年,我國第一部大型情境體驗演出項目《又見平遙》推出。


2013年11月6日,2014年全球百大優價旅遊目的地排行榜正式發佈,平遙古城高居前十名,位列世界第八名。


2013年11月12日,第四屆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中國旅遊電視協會授予20家「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之一。


2014年1月8日,第二屆國際華媒大獎日前揭曉,平遙古城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小城。


2014年4月17日,第二屆中國文化旅遊品牌建設與發展峰會上入選「中國文化旅遊名景」。


2014年9月13日,山西平遙縣城鄉規劃局2012年啓動的首批上百年古民居修繕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政府投資六七百萬元對首批48處私家傳統民居修繕進行資金補償,使百年老宅又恢復了古色古香的傳統風貌。2014年規劃局啓動了39戶第二批修繕工程,待修繕方案敲定後,將正式開展維修工作。


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被評為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


2017年11月17日,平遙古城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



 平遙「古城晚照」

 平遙夜遊


資料來源:山西晉中市平遙古城 互聯網


更新于 1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