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骨筋膜间隔是腰痛的主要原因和治疗靶点

 玄德玄同 2020-05-02

长期久坐或久站的人群,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或姿势太久,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发腰骶部的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也可以是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与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有关,由于骨筋膜间隔内压升高,导致腰背筋膜下间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组织变性,造成患者无论是多走、多坐还是多卧,都会腰疼,即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容易产生腰疼。这是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


 

主要原因:凡使筋膜间隙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或使筋膜间隔区的容积减小,致其内容物体积相对增加者,均可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

(1)腰肌劳损:常因‘腰扭伤治疗不彻底或累积性损伤,患者自觉腰骶酸痛、钝痛,休息时缓解,劳累后加重。特别是弯腰工作时疼痛明显,而伸腰或叩击腰部时可缓解疼痛。

(2)腰肌纤维织炎:常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所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组织水肿,纤维变性。患者大多感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腰椎两旁肌肉及髂嵴上方为主,晨起时加重,活动数分钟后好转,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轻叩腰部则疼痛缓解。

3)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4小时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间隙内容物增加。

4)肢体骨折,出血流入筋膜间隙内,由于筋膜间隙的完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积血无法溢出而内容物体积增加,使压力增高而发病,可见于胫骨骨折及前臂骨折等。

5)因外伤或血友病出血,受肌鞘的限制,出血肿胀,压力增加,呈屈髋畸形,可压迫股神经致股四头肌麻痹。截石位手术时,两小腿置于托架上,小腿三头肌受压超过5小时。

好发部位

筋膜间隙综合征在上肢最好发生于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隙;下肢好发生于胫后深间隙及胫前间隙,其次为胫后浅间隙。前臂桡侧肱桡肌间隙及小腿外侧、腓骨肌间隙,虽然也位于前臂及小腿,但其间隙的骨壁仅是单骨(桡骨或腓骨),而不是骨间膜及双骨因而该间隙也具有相对的可扩展性,发生在该间隙的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少。手内骨间肌间隙也是可以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部位。上臂间区及髂腰肌间隙偶有发生。

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是本病重要体征。肢体肿胀是最早的体征,在前臂小腿等处,由于有较坚韧的筋膜包绕,肿胀不甚严重,但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疱。肌腹处明显压痛是筋膜间隙内肌肉缺血的重要体征。于肢体末端被动牵拉该肌,如前臂掌侧筋膜间隙综合征时,被动牵拉伸直手指,则引起屈指肌的严重疼痛。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用保守方法治疗早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适应证是: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皮肤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牵拉痛,经Whiteside穿刺测筋膜间隙压力未高于30mmHg者。采用制动,抬高患肢,严密观察,经710天,肿胀消退,症状消失,可完全治愈而不留任何后遗症。

(1)物理疗法:包括使用天然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人工的包括 电、磁、光、声、热、冷等,天然的包括使用日光、空气、泥土、矿泉水、气候等对腰背部疾患具有双重效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可以起到治疗保健的效果。其中冲击波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主要作用:

a、消炎作用:无论是肌肉、关节、韧带、皮肤、神经或是内脏的急慢性炎症,都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吸收。

b、止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排泄,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的目的。

c、减少瘢痕形成,松解粘连:

d、刺激神经和肌肉:对于部分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的病人,可以刺激兴奋神经和肌肉,促进其修复和再生,对于局部感觉障碍的病人,还可以帮助感觉恢复。

(2)微创介入治疗

(3) 手术治疗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手术指征:①肢体明显肿胀与疼痛;②该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③该组肌肉被动牵拉疼痛;④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体征;⑤筋膜间隙测压在30mmHg以上。具有这些体征者,应即行手术切开。对可疑是否切开减压者,宁可切开,并无不良后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