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这处景点因纪念白居易而建,外地人慕名而来,却很难找到

 小水带你闯天下 2020-05-02

提起白居易,大多数的人都可能读过他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此被众人熟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纵观白居易一生,去过不少地方,单单安徽北部的宿州就呆过二十多年。

而今天小水说的安徽这处小景点,就是因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外地人想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但却很难找到这处景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安徽这处景点名不见经传,就连网上能搜到的信息也少,它坐落于安徽省宿州市北部的符离镇境内,因为白居易曾在这里读书而出名,这处景点就是东林草堂!

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当时只有11岁的白居易为了躲避战乱,跟随自己的父亲白季庚迁往符离居住。当时白季庚任徐州别驾,他的族兄任符离主簿,而宿州符离和徐州非常近,所以白季庚把家搬到符离东林草堂居住。

唐贞元三年,即公元787年,白居易在1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千古绝唱。而诗中的“离离原上草”,就是指的符离古原。

小水将原诗抄录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在课本里学到的少了后四句。当时这首诗是白居易应考写的,所以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这是按照当时考试的规定的。

后来也是因为这首诗,他去长安应科举求功名才有了结果。他当时去长安求功名,拜谒当时的名士顾况,并将自己的诗文献上去,以求奖誉。

起初顾况看不起白居易,看到他的名字有“居易”,心想长安城大,但也不是谁想住就住的,没那么容易。所以顾况故意说白居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借此来说挤兑白居易。

但是顾况看到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大为惊奇,特别是“野火烧不尽”二句更是让他喜出望外,当时就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意思是,白居易有这样的才学,有这样好的诗,在长安城站住脚根并不难。因此为白居易播扬声誉,白居易的好名声就此传开,为他日后进入仕途铺平了道路!

虽然后来白居易没有再回过符离,但是他曾在这里一住就是22年,而且青年时代都是在符离的东林草堂度过的,所以后来人没有忘记他。宿州市三中附近的乐天园也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特地建造,如今成了老人们休闲和放松的乐园。

而除了读书的故事,在东林草堂,他还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他对女友婵娟子(即湘灵)怀有极深厚的恋情,也写了为她写出了“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的诗句,可谓用情至深。

今人想追忆当年的白居易,特别是研究白居易的作家、诗人,自然想要来看看他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但是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总是败兴而归,因为压根就找不到东林草堂所在。

有位自驾游的朋友跟小水说过,他当时开车自驾按着导航一直到了符离镇镇中心附近,但是却一直找不到东林草堂的遗址。问了符离街上的人,知道白居易的人多,但听说东林草堂的人少,很多人都失望离去。在得到了我的指点后,才顺利抵达东林草堂所在。

其实,符离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并不难找,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其真实所在。东林草堂位于宿州市以北的符离镇,但具体地点却是在古符离东北濉河南岸(濉河与斜河交汇三角洲)的一个村里。这个村子在唐朝的时候叫毓村,现在称东菜园。

如果你来到古符离附近,找当地上了年纪的人打听东菜园,可能会找到东林草堂。东菜园村早已没了居民,因为该村早就因为修铁路搬迁到了其他地方,所以东林草堂附近没有什么人家,这也是为何外地游客找不到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前有人在东林草堂建立了白公祠来纪念白居易,但是后来被毁坏,现在剩下的只有东林草堂的遗址。当然,肯定是后人重建的,唐时的东林草堂早就不知道消逝在了何方。

想来这里旅游,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乘坐市里的观光车,在新汴河景区的最后一站,那就是东林草堂了。不过,游客也要注意开放时间,是在早上的九点到下午的六点。平时东林草堂那边是没有人的,也比较冷清,临水傍河,一个人的时候尽量不要来游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