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容生 |一问一答:畫面的形式結構

 涤砚堂 2020-05-02

2019-2020年度 

林容生導師工作室高研班課堂實録節選

時間:2019/11/11

主題:畫面的形式結構


問:如何理解畫面的結構?

林容生:支撐畫面形式結構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造型二是構圖。造型是局部的結構,小到一棵樹,一塊石頭或者一間屋舍的形態等;而構圖問題,則是畫面整體的大關係的處理。造型問題在整個繪畫體系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問題,大家在學畫的過程中,無論是人物、花鳥、山水,從臨摹到寫生,都要面對。臨摹的目的是了解如何造型,而不是去模仿古人的造型。關鍵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找到一種自己特有的造型方式,或者說調動自己的形感來塑造和表現對象。而如何把這些局部的造型安置到大的結構框架裡頭,通俗點說就是如何組裝這些零件成為整體,如何處理構圖並與造型的語言形成特定的結構方式,是大家在創作過程中比較關注的問題。如何從臨摹、寫生轉換到創作,實際上都牽涉到造型和畫面的構圖結構的問題,今天我們暫且把造型問題放在一邊,先來討論一下山水畫畫面結構的問題。



畫面結構包括兩個方面:

一 構圖方法

構圖是整個畫面結構的一部分,它是我們建立起一個畫面結構的最主要的一種方式。
創作首先要面對的是立意的問題,就是說這張畫的主題是什麼,要表現什麼,講什麼故事。立意的問題,實際上決定了我們怎麼去處理構圖。一方面,立意確定了畫面的關鍵情節,即主題故事。呈現在具體畫面上,通常會表現為三個層面,我們通常以近景、中景、遠景的結構來敘事;另一方面根據主題確定畫面的主次關係,這是畫面在結構上或者層次上,根據立意所產生的佈局方式,古代畫論里叫做經營位置。(作品為例,分析了不同畫面中的近景、中景、遠景以及其不同的畫面情節。)


元  黄公望   《浅绛山水图》


從敘事的角度來說,如果畫面上找不到近景、中景、遠景這三個層次,也找不出主次關係,那麼,那這個構圖的構思立意上就存在一些問題。前者著力於層次感,後者著力於聚焦點。畫面內容不能太分散,應能讓觀者視線集中在你要表達敘述的關鍵情節上。
從敘事的角度來說,如果畫面上找不到近景、中景、遠景這三個層次,也找不出主次關係,那麼,那這個構圖的構思立意上就存在一些問題。前者著力於層次感,後者著力於聚焦點。畫面內容不能太分散,應能讓觀者視線集中在你要表達敘述的關鍵情節上。

二 構成方式

這裡說的構成,指由形式和筆墨所生成的畫面結構,它跟畫面的內容有關係,跟故事的情節有關聯。但呈現在畫面上時,我們就回到了繪畫本身的角度。中國畫是由不同筆法的點線面構成的形式空間,景物敘事時所呈現的空間上的關係,在繪畫時轉化成了平面關係,它所呈現出來是的一種平面的狀態。這種狀態也是中國畫跟西方的寫實繪畫不同的地方。所以,這裡我們講的構成方式,指就的是這種平面的形式。
中國畫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畫面的構成方式是有一些變化的。先看宋畫,它是中國繪畫史上比較成熟的一個階段。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宋代是講究格物致知,宋人傾向於比較具體和客觀的刻畫對象。宋畫中的山石、樹木相對來說就表現的比較寫實和具象,在畫面近景、中景、遠景的處理上,更加強調其空間關係,較多的採用一些虛化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用完整的輪廓線來劃分出平面上的形狀。事實上,當畫面強調空間表現的時候,其平面狀態就不那麼清晰了,相對被弱化了,這種處理方式與西方古典寫實繪畫的空間關係的表現類似。到了元代,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例,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畫面中遠景沒有用宋畫中虛化的處理方式,即便是最後面的淡墨遠山,也呈現出一種很明確的形態。可見,元代繪畫對空間的處理逐漸走向了平面化。為什麼會平面化?因為在這個時期,中國畫的表現方式,產生了一個觀念上的變化,線條或者說筆墨本身,成為了畫面形式乃至精神承載的最重要的內容,畫家所表現的不再是山、石、樹木等這些具體內容的客觀性,而更多的是強調線條本身的質感和表現性。在《富春山居圖》的中,黃公望並不是在意刻畫某個具體情景內容,而是在表達他對富春山整體的一種感受,通過他所特有的筆墨形態,用一種非常鬆動、自由的狀態表現出來。所以,他是把自己對筆墨的理解,以及他在那個年紀時期的筆墨狀態,通過這件作品呈現出來了。

▲蜀中小景 

纸本水墨设色

68x45cm   1987

局部

▲无题

纸本水墨设色

40x40cm   1987

局部



▲云在青天

纸本水墨设色

40x40cm   1996


局部



問:山水畫的空間結構特點是什麼?

林容生:中國畫自宋代以後,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將畫面的某些三維空間關係,轉換成了一種純粹的二維平面關係。在平面形態的處理中,線條成為了其最主要的結構方式。以線作為一種結構表達方式,畫面上就產生了一些平面的形,每一個局部造型,都可以看作平面上的完整形態。雖然畫面還有近景、中景、遠景這些層次的關係,但是不再虛化,而是用實的方式來處理。之前,我們習慣畫面前面是重的,後面是輕的;前面是實的,後面是虛的,這種常規的空間思維,在轉換成平面思維的時候,實際上就形成了畫面上不同的形狀。前後關係以一種疊加的形態呈現出來,沒有了空間上的後退,而是一層層疊加上去,形成一種交錯的前後關係。

因此,大家有要一個基本的認識,隨著線條(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確,中國畫的結構方式發生了轉化,即立體的三維空間,轉換成二維平面的結構關係。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之上,大家在畫畫的過程中,就要去研究這個平面形態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才最舒服,最好看,也就是提高我們自己對形的認識問題。形,有一部分是具象的,比如山石、樹木、房屋的形態等等;也有一些是抽象的,我們難以描述出具體形狀,只有在畫面上才可以呈現,比如說天空、水面,流雲等等。中國畫的表現中,山水所產生的形態是很自由的,它在畫面上是很明確的。所以,畫面上的這些形,是由具象部分和抽象部分共同組成的,而抽象部分,往往是構成這個畫面大的結構關係,它形成了畫面上主要結構的輪廓線,把畫面劃分成不同的形。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研究這些抽象的不確定的形,其變化規律是什麼。例如,宋代山水畫,它強調空間的處理方式,其規律是一個虛實關係的交替:實的後面接著虛,然後層層虛實的關係去推進;而元代以後的繪畫中,這種虛實關係弱化了,從而以一個完整的形來表現,其規律性就是通過線條的變化,呈現出形狀的變化和疏密的變化。形狀的變化是一種面的變化,而疏密的變化其實也是用線條的組織方式來切割不同塊面,這種疏密關係的不斷交替,使整個畫面結構產生其節奏感。


南宋  马远   《对月图》


          從畫面結構的角度來分析,其實道理並不複雜。關鍵是我們在畫面中具體去表現時,怎樣把握好和應用這些規律,把具體的內容轉換成形式,成為畫面結構的一個部分。

▲袖手闲窗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1997

局部



▲初秋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05

局部

▲朴素的乡村

纸本水墨设色

68x45cm   2012

局部

▲春天的回忆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5

局部

▲幽屏凉夜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6

局部

問:如何理解山水畫中的客觀和主觀?

林容生:從藝術發展的過程來看,中國畫從宋到元,繪畫發展其實做出了走向平面化的選擇,西方繪畫也是如此,從古典繪畫的具象空間到印象派,再到後印象派,也是逐漸抽象平面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大家意識到,畫家在作品中的自我狀態越來越重要了。我們不是刻畫客觀的東西,而是要表達自己主觀的東西。

從精神角度來說,任何一件作品都是自我的一種表達,是畫家的生命狀態的呈現;從技術角度來說,故事情節不是繪畫本身,繪畫要解決的是,你所表現的對象是什麼形狀,長短粗細,曲直方圓?回到中國畫,元代以後審美觀念發生了轉變,認識到中國畫最關鍵的是形式內容是線條,是筆墨,那麼,我們就要思考這根線應該怎麼表現?如何用毛筆來呈現所表達的狀態?而在目前這個階段,當我們的筆墨積累還不足以具備充分的表現力的時候,什麼東西可以體現我們自己?
空間是客觀的東西,而繪畫本身就是在平面上用特定的工具來表現,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的客觀。中國畫在空間的理解上可能比西方古典繪畫還要更純粹一些。最初,東西方繪畫都僅僅是圖錄功能,正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西方更強調理性客觀的去分析細節,研究光影,而我們可能更看重事物的本質,更看重通過畫面去呈現自己喜歡的情景,符合自己理想的東西,強調其內在的東西。

▲扇面 NO.3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6

局部




▲扇面 NO.3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6


局部

問:如何讓畫面具有時代感?

林容生:要想跟過去的人畫的不一樣,肯定就要畫不一樣的內容,找一些不一樣的方法,我們要去探索新的東西,去找尋一些跟古人、他人不同的東西。今天的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和以前不一樣,你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學過程以及畫畫的感受力和別人也不一樣。五十年代開始就有許多畫家把當代的生活圖景作為表現對象,首先在內容上實現時代感。也就是說,把內容生活化了。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繪畫還是敘事的,文學,詩歌也是這樣。但敘事的方法可以不一樣,也就是說在形式應該與古人不一樣。在繪畫本身平面的狀態中,可以不可以打破傳統的敘事性的方法?以夏加爾作品《漂浮在空中的吻》來說,畫面也是在敘事,但不是客觀寫實的,而是以想象來建構空間的,他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打破傳統的一些敘事的方式,也就是把客觀的敘事變成了一種主觀的敘事。實際上,中國山水畫,也一直講究因心造境,畫你所想要的情景和故事。所以,講這個時代的故事,用不同於古人的方式講故事,是讓畫面具有時代感的一個基本前提。

▲溪桥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9


局部



▲春信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2019


局部


END

即日起,凡在林容生工作室微店购买任意一款商品即可获赠《墨华丹诏——2018林容生工作室诏安写生作品集》,送完即止。


林容生

Lin Rongsheng

1958年7月生    福建福州人

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