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20-05-02

芍药甘草附子汤

昨天读到姜老师以前的一个医案,患者腰部骨质增生多年,农村俗称长骨刺,痛得无法行走,就在离家十几步的距离都无法回家,姜老师用大剂量的芍药甘草附子汤,三剂,病人好如常人,随后访,十几年都未复发。

现在腰部骨质增生的人在老一辈里太多了,痛起来真半条命都没了,半夏见老师一直是用甘姜苓术汤加上强腰肾的药再加上活血化瘀的药来治疗,效果颇好。前几天读到一本关于腰部疼痛的文章,对于这种腰间盘突出或腰部骨质增生的,也强调以补肾为主。肾主骨,肾阳受损,无力约束,才会生发这种病证,这正合老师的方义。

如果能用简单的几味药就可以搞定让人痛不欲生的疾病,这岂不是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可是如果芍药甘草附子汤,仅是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它的方义又是什么?伤寒论原文中关于这条如此简单,到底该怎样理解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附子的散寒止痛作用吗?这样好像解释不通呀?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论》(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 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先看看芍药甘草汤,专治“脚挛急”,古时的脚即为小腿,很多人认为它是为四肢抽筋而设,尤其是腿抽筋,西医里有个不安腿综合征好像用这个特别灵验。看看它的药证,芍药缓急止痛,尤其是止腹痛,所以腹直肌紧张也是它的用药指征,甘草甘缓。《朱氏集验方》称之为“去杖汤”。通过这样一分析,芍药甘草汤的用药指征非常明确,一是腿挛急,一是腹痛。不过现在经过各位前辈们的努力,芍药甘草汤的用途扩展了许多如: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肝硬化等只要符合芍药甘草汤的“挛急”证,都可以应用。

芍药甘草附子汤又怎么解释呢?它的条文意思就是汗多伤阴,阴损及阳。直到半夏看见以下这些论著,豁然开朗。

《张氏医通》:治疮家发汗而成痉者。

《皇汉医学.方函口诀》:凡下部之冷,专冷于腰以下者,宜苓姜术甘汤。专冷于脚者,宜此方。

《伤寒论今释.汤本求真》: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症等。

《陈逊斋医学笔记》谓此方“对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有良效”。不论横纹肌、平滑肌痉挛,引起腰腿痛、脘腹痛,抑或头痛、关节痛、足跟痛,临床只要见畏寒,手足不温,脉微细,便可投本方以治。

有关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医案太多了,内外妇科都可用到,真的是小方治大病。今天回到家都快十一点了,没办法做更详细的论述了,等到以后临床有机会,用了再说好吧。总之,半夏记住了它确实在治疗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上有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