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海:从青麟之死看曾国藩之“黑”

 耕溪 2020-05-02

一般人了解曾国藩,是从《曾国藩家书》开始,家书所讲,多为读书明理,但在实际军事、政治斗争中,曾国藩也做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比如青麟之死。总之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武昌失守,巡抚青麟带一千饥疲之兵来到长沙曾国藩大营。按清朝法律,省城丢失,巡抚就当斩守。

于是,曾国藩给青麟出了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让手下三百人扮作老百姓,活捉青麟,献给太平军。里应外合,收复武昌。此举虽然九死一生,但对已是死罪在身的青麟来讲,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不久,武昌、汉阳同日克复,实事求是地讲,这里面有青麟的功劳。但是在给皇上的奏折里,曾国藩一句没提。这对曾国藩的为人和治学理念来讲,是极不相符的。

因为曾国藩非常清楚,给舍城逃命的巡抚说情,无异于往枪口上撞;而通过献巡抚来获得太平军的信任就是打了胜仗,也不光彩,显得大清王朝太没颜面。在大是大非面前,曾国藩是非常理智的,他不会因为青麟而毁了自己的前程,这里无所谓仁义道德,他也没有丝毫内疚。

不但如此,在得到皇上命湖广总督立即捉拿青麟就地正法的消息后。他怕青麟说出真相,于是继续欺骗青麟。他说我已给皇上写了折子,详细说明你在收复武昌中立的功劳,以及武昌失守的原因是小人当道,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造成。皇上一定会宽宥的。并且笑着说你离开武昌的时候,我一定为你置酒饯行。

青麟自是感激无比,说曾国藩是他的再造父母。在曾国藩的祝福中到总督衙门“接旨”,然后就地正法。

此时的曾国藩有负罪感吗?有也很少,成大事的人,咬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至于道德不道德,良心不良心,并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当然,即便曾国藩为青麟说情,也不一定有用,还会把自己搭进去。这一点,曾国藩是非常清楚的。

读懂曾国藩,人生不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