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昔日之玉门,不是今日的玉门,而是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上小方盘城。据《汉书·地理志》,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玉门关又名小方盘城,现玉门关遗址只剩下城堡一座,矗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砂石岗上,城堡呈四方型,由黄土夯筑而成。城墙残高10米。城垣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26米,上宽3米,下宽5米。城堡东面和南面无门,西面和北面开门。 关城四周戈壁和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渺无人烟,空旷的砂砾地上长满了一簇簇的骆驼刺,还有一丛丛芦苇,显得十分荒凉、空旷,寂寥。登高向北望是哈拉湖,湖中仅有水少许,有大片杂草、芦苇和红柳。 ![]() ![]() ![]() 古玉门关边有汉长城,北面是疏勒河故道。汉长城及沿线的城障烽燧,是汉代河西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