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幻作品,遭遇经典逻辑无法将故事继续讲下去的时候,就会借用量子理论,使得故事情节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又可以柳暗花明地进行下去。不仅让人脑洞大开,而且感觉不明觉厉。鬼魅般的量子纠缠、量子穿隧等概念,在科幻小说里面很受欢迎。 对此,有人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解释不通,穿越时空; 脑洞不够,平行宇宙; 风格跳跃,虚拟世界; 不懂配色,赛博朋克; 画面老土,追求复古; 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 皮皮侠们意犹未尽,继续脑洞:
“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原意是指一个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搞量子力学研究,需要的综合素质很高,需要具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功底,令站在门外的非专业人士望而生畏。 于是,“不自量力”,就被皮皮侠网友“直译”为“不要自学量子力学”。
功德无量:不随意攀扯量子力学,就是功德。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包括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理论根基是“能量子”假说。因为这个假说与实验观察极端吻合,所以被科学家接受,并建立起一套完整自洽的量子理论。 但是,科学理论是一个开放体系,它允许新的假说和新的理论出现,只要与实验观察的事实吻合就行。例如,弦理论通过一根假设的“弦”,将相对论与量子论巧妙地统一起来;假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通过实验证实了“弦”真的存在,弦理论就会由哲学理论变成科学理论。 一句话,科学掌握的是相对真理。千万不要指望它能够证明“神”或“灵魂”的存在。 用科学掌握的相对真理,去证明神学的绝对真理,那是自取其辱。 搞神学的就专心搞自己的神学,不要绑架科学来为自己验明正身,否则的话,就会引发不必要的争吵。 所以说,一个聪明的信仰者,不随意攀扯量子力学,就是功德。
前途无量:未来的前景,无法避开量子力学。 量子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办公用的电脑,打电话用的手机,医疗体检用的核磁共振仪,做镇国之宝的原子弹,提供清洁能源的核电站……都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即将投入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加密通讯,必将引发一次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 量子时代已经来到,谁掌握了最先进的量子技术,谁就掌握了世界的未来。说“未来的前景无法避开量子力学”,一点都不夸张。
量力而行:就是要用量子力学来指导我们的言行。 量子力学不仅在技术产品上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对现有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及其它学科的影响,都具有颠覆性。 量子力学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启迪我们的生活智慧,让我们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量子物理学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不去思考反直觉经验的量子力学,自然就难以忘怀直观易懂的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符合直觉经验,简单易懂。定域的实在观念,在我们的头脑里面根深蒂固。确定的世界,让人类的心灵感到安稳,我们的确十分怀念那些建立在经典物理学上的世界观念。 自从量子力学创立之后,我们的“三观”完全被颠覆。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量子力学将我们带入一个神奇而近乎荒诞是世界,各种困惑、各种忧虑、各种彷徨的情绪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有谁不怀念一个确定而有序的经典世界呢? 量子力学有着太多的幽默梗,下面继续分享几个段子,再博君一笑。
小朋友被送进幼儿园,就进入量子叠加态,你无法确定他是在开心地玩耍,还是在地上打滚哭闹。 于是你决定去观察一下。 就在你做出观察的瞬间,他也对你进行了观察。 小朋友的哭叠加态瞬间就坍缩:“妈妈…哇…哇…哇…我要回家……”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年)在1895年发现了一种特殊射线——“X”光线,后来又叫伦琴射线,轰动了整个德国。 不久,伦琴收到了一封信,要向他邮购X射线。 伦琴在回信中幽默地说:“目前,我手头没有X射线的存货,而且邮寄X射线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此不能奉命。这样吧,请把你的胸腔给我寄来!”
质子打电话给电子:“你在哪里呀?” 电子答道:“我只能告诉你我可能在哪儿,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今天的物理学杂志,增厚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有人担心这个现象违反了相对论。 科学家急忙站出来安慰大家:杂志的增厚速度虽然超过了光速,但是它并没有传递任何信息。
跟女朋友亲昵地坐在床单上,你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滚吗?” 女友一把将你推开,生气地说:“滚!” “滚?” “还是不滚?” 你愣愣地待在一旁思索:“这是薛定谔的滚吗?”
海森堡飙车被交警拦了下来。 交警问:“知道你刚才飙多快吗 ?” 海森堡答道:“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
有个农场主的鸡突然都生了怪毛病,在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效后,请来了一个生物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 生物学家诊断了一番,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摇摇头走了。 化学家做了一些测量后,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物理学家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突然掏出本子狂写,经过了大量计算,终于得出了结论:“已经找到治疗方法了,但这个办法只对真空中的球形鸡有效!” |
|
来自: taotao_2016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