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笠专访 ||《致旗袍》穿上它,你就是诗。

 诗人艾茜 2020-05-02

它从二十世纪来,手持
幽兰的芳香……

李笠,诗人,翻译家,摄影家。1961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移居瑞典。著有瑞典文创作的诗集《水中的目光》《逃离》《栖居地是你》,翻译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芬兰女诗人《索德格朗诗全集》等北欧诗人的作品,出版摄影集《西蒙和维拉》《诗摄影》。

致旗袍

诗\摄影:李笠

 1

你从灯红酒绿的夜曲中走来

掀动高衩,一本未合的书

“读我,这儿有你想经历的

所有温馨,以及哀伤和智慧……”

我触摸你。你像被黑管的歌声

揪住并翩舞的眼镜蛇,散发

上海的魅力:城隍庙臭豆腐

杂着新天地的酒香。你用腿

剪我,如修剪枯枝。我颤栗

精美的地狱,你一边用高领

紧锁灵魂,一边让高衩波荡

含蓄的肉欲。你在飞,刺眼

如焚烧的彗星。啊爱!弄堂

的腥味再一次袭来:侬……还要伐?

2

我找到最合适你的地方:教堂

坚实粗砺的石块

因你的出现而闪光

变软;并因你妩媚的行姿

变得雄壮。你手执

一把从中国的水乡带来的

精美的折扇,用

挡太阳的理由来遮盖你脸

你突然不再是你,或某个女人

你是无数个女人,黑

协助白拨弄柔情似水的

线条奏鸣曲。敞开的壁龛

静立的圣母

加深了你仙女般飘忽的东方神秘



❂ 3

一首优美的汉诗。风

吟咏它。花投来嫉羡的目光

穿上它,爱美的女人!

你需要它,家需要镜子

啊,婀娜的高衩!你

让情欲在你肩与臀部间

喘息,在拳头大的

丰乳上颤栗。你也爱骑马?

宝石绿,海蓝……适合

死者的这件,也适合你!

瞧,它波动月光的西湖

穿上它,裹住雾霾的内心

穿上它,你就是诗。但诗

只显现于裸露,一汪清澈的水

4

哦,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光爱它长长的开衩

就像鹳喜欢对海叉开长嘴

目光爱它收紧的腰身,就像女人

厌恶鼓胀的小肚。目光爱它

露着的大腿,女权和独立

它从古代来,骑着呈祥的龙凤

它从二十世纪来,手持

幽兰的芳香。它一路汲取

西洋服式,改良自己

更改野蛮的束胸,把体态

还给体态。它,美成了

“中西合璧”,令欧洲街头

一个拄杖的老翁停步,凝神盯视


5

你穿上旗袍,蝴蝶

就会在灰色旷野里飞舞

你穿旗袍走向大街

阴郁的目光就会烧成火焰

相机知道这点。它

走在你前面,在街角

等候,静静蹲着

等待奇妙的一瞬闪现

而你如约而来,步态

自信,像诡异的上帝

派遣到尘世的一名天使

有人从沮丧中抬头

惊讶地,像枯树

骤然遇到一片倾洒的灰色

6

已拍烂:独立桥头

看风景的窈窕淑女

已陈腐:高跟鞋

撑着油纸伞在石板路上漂移

艺术在于创新。你要

像杜尚学习,把一只便桶

放在高雅的画廊大厅

让垃圾耀出炫目的金光

啊,你在尝试:高挽

发髻,昂首走向大街

让旗袍弥散桂花的清芬

路边厌世的乞丐

纷纷向你围拢,像

俄尔甫斯歌声唤醒的群兽


7

你习惯斜依柳枝掩映的

拱桥,沉醉暖风

让含蓄的美德撩拨心魂.....

但这,如今已过于陈腐

你在欧洲,你必须

用新型的语言表达自己

啊,多好,在教堂前

伸展开双臂,像天上的

老鹰,或沉重的十字

或两者都是。逆光中

你展示肉身的敏感,但

谁又真正感到丝料的

多情?一个声音

飘来:“它不配我们的粗旷!”

❂ 8

脱掉高跟鞋!光脚!

对,斜躺在长椅上!

创造自己的风格,让高贵

与酒神的狂放共舞!

哦,一首古典和现代

相抱的禅诗!它

向世界宣告:旗袍

有时也只是一件睡袍

把习俗:在初夏

静坐湖边茶亭,点香

看天边落日的余晖

改进为:在教堂门口

用两条半遮的玉腿

演绎一幕无神论的风骚


❂ 9

因为蓝,你身上的蓝

你脚下的水才开始闪亮

你头上的天空才

如此晶亮,像被你感染

因为蓝,蓝色的你出现

天地才如此亲近

仿佛天蓝为大地而活着

仿佛水蓝源自你身上

因为蓝,你穿着蓝旗袍

从清晨的街上飘过

城市才钻出黑夜的梦呓

因为你翩跹,像蝴蝶

相机才不得不歌唱

或相反:因相机,你才飞成蝴蝶

10

紫色让你变成女皇

白色让你变成公主

青花蓝让你变成

清雅的明瓶。而黑……

穿上你怕穿上的旗袍

穿上它,你会得到

难以预料的东西

世界属于挑战自我的人

这条黑色的旗袍

适合你白皙的肌肤

你为何老穿粉色?缺爱?

穿上它,你就是

女神,一轮中秋月:

照现哀怨,无形的地狱


❂ 11

也许明月也只是表象

只是狂野内在的暗示

谁能说出瓷杯里

咖啡的热度。只能猜想

但一棵千年的榕树

却亮出了你:一道瀑布

静悬在忙碌的街上

扭曲的藤条。根。疤痕

与古树相遇的一瞬

是多么美妙:一只

蝴蝶在琥珀里静静扑扇

人,穿什么,都是装

走向树,站在那里

低头,真,就用诗说你

 12

美是伤害:穿着旗袍

穿越大街,你就会

被一把轮椅截住。它

用仰望让你洒落中秋月的哀怜

美是激发:当你路过

一座遗址,依偎一根断柱

断柱如古木逢春

霎时开放出炫丽的花朵

那么,该把你比作什么?

静夜里一道闪电?

鸡群中一只超拔的白鹤?

你就是你,旗袍,中西

交织品。妩媚地移动

像雨夜小路上一盏摇曳的灯笼


13

是的,拍摄时,我

把你视作孤傲的精神

它不因钱权而来

也不因平庸而迁,它

更像原则,或一面

镜子———“我让

干瘪的更干瘪,让

肥胖的更肥胖;让……”

但如何才能拍出你

丰满的韵味,让你

静立柱旁?背对瓷瓶?

我更喜欢让你独自

在修道院里行走

踏上旋梯,像花在花中

14

更想看你在废墟上奔跑

穿越一片腐臭的垃圾

衣衫褴褛的孩子

更想看你靠着一片铁丝网

或长着蒿草的残墙

更想看你骑着毛驴

穿过积雪的荒野,沙漠

看你在桥头岔腿的一瞬

更想看你被一群变形的

躯体围住,像雪天

火炉被冰冷的手簇拥……

所有这些没拍的旗袍

此刻在一扇窗口呈现:

一件蕾丝旗袍,张望的眼睛


李笠专访

      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在诗人眼中,旗袍是美,是文化,是苍茫的海洋叠起的波浪,是时空的交错……也是天地的灵光,梦中的等待,是青石板上摇曳的灯笼;是幽窗前一盏静放的花束,废墟上一束灿烂的火焰。她穿过黑暗,以上帝之手,解开我们的枷锁,翩舞在心之旷野。

     他用他娴熟的广角镜头,一一为我们展示了各个时代旗袍的风情,她的变迁和发展,亦真亦幻,亦实亦虚;她亲近我们又远离我们,灼痛我们又慰抚我们;她是光的影像,美的隐身,她是菊香,她是梅魂;她风情万种,神彩弈弈,踩着时代的节拍,向我们缓缓走来,又转身慢慢离去。

     他试图通过旗袍这特定的文化符号,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他是一个历史的考古者,又是一个现代的叩问者,他是古典的咏叹者,又是传统的叛逆者;他在迷茫中徘徊,又在希望中寻觅,因而,他的镜头时而明媚,时而晦暗,时而振奋,时而低迷;也许,他所追寻的正是我们穷其一生所执持的。

     在这组作品中,你看到的旗袍,她不只是旗袍。她究竟还有哪些深意呢?来听听诗人怎么说?


艾茜:李老师,您好!这组作品的开头提到了城隍庙,您回上海去过城隍庙吗?城隍庙的臭豆腐与新天地的酒,您更喜欢哪样?

李笠:(上海的)城隍庙在我记忆中是上海的心脏,是组成我童年记忆的重要部分。我喜欢那里的热闹和小吃。在这组诗中,城隍庙的臭豆腐和新天地的酒,是一种对比,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个低俗,一个高雅,它们是生活的两极,但都是生活。它就好比人心中的正负能量,邪恶与善良,喜怒哀乐。

艾茜:“用腿剪我,如剪枯枝”,我读到这里时觉得有些悲壮,能聊聊您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环境下创作了这组作品? 

李笠:这是男人的一个写照,阳刚的肖像。这是一个性交场面,女人的大腿在这里是一把修剪枝杈的剪刀。他暗示了男人的脆弱。再阳刚的男人,在性的战场上,最后也只能落得个“药渣”的下场。而誉为“上善若水”的母性,最终主宰着“以柔克刚”的利器。旗袍是美的化身。美是残忍的,是诱人的,是暴君,也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这一首试图通过这个简单的意象揭示这一现实。

艾茜:您为什么会选“旗袍”作为创作主题?

李笠:刚才说了,旗袍是美的集中体现。它既带着时代的烙印,也表述着一个文明的程度。它非常苛刻冷酷。他拒绝身材差的女人,也嘲笑气质亏阙的女性,只有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女性才配得上它。这,正是令我着迷我的地方,也是让我投身旗袍拍摄的理由,即捕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艾茜:在您眼中,(女性)美,应具备哪些要素?

李笠:应该具备旗袍的要素,既典雅又性感,即又高领的内敛,又有高杈的开放和舒展。上世纪三四年代的女性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美。故,旗袍也因她们而完美地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美。

艾茜:现实中也存在一些称得上旗袍,却心如蛇蝎的美女,您怎么看待这部分人?

李笠:美有多种表现。女神的,女皇的,天使般的,典雅的,圆滑世故恶毒邪恶的等等。在我看来蛇蝎也很美,在我们这个时代,它们是多数。它们让天真单纯的显得更加珍贵。而征服蛇蝎,无疑就像一个肥胖的女人征服一件高雅的旗袍。

艾茜:传统旗袍开衩一般到膝盖,但随著时代变迁,现今的旗袍衩都开得很高,您喜欢传统旗袍还是高开衩旗袍,或者对选择不同开衩款式的女性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李笠:我喜欢高衩,那是一种飘逸的美。高衩旗袍不仅能衬托出女性腿的肌肤质感,也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女人的成熟与自信。一个不自信的女人,肯定不会穿高衩,所以,穿高衩的女人,会让我欣喜,瞧,诗在这里!

艾茜:您把女人、旗袍、中西文化和诗歌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由近至远,由浅入深,虚实对比反衬。那么这些在您眼中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么?

李笠:我在拍摄旗袍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对欧洲人来说穿旗袍就像是穿着高贵的礼服,它喷溅着异国情调。看到街上有人穿旗袍走来,行人通常有一种“惊艳”的表情。而我则不亦乐乎地捕捉着这些惊艳的表情。我个人认为穿旗袍的女人都有一些气质或内涵。她一定会背几首唐诗,或读一些现代诗,她肯定会关注艺术,直到享受生活。上海是旗袍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现代文明(西方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发源地。女人不穿旗袍,就如同上海没了梧桐树。那是诗的悲哀。

艾茜:您似乎不太喜欢粉色?为什么呢?

李笠:粉色显幼稚。桃色嘛,总给人以轻浮,轻薄的感觉。不像紫色庄重、黑色神秘……

艾茜:题外话,旗袍在欧洲流行么?

李笠:西方人一般穿不了,北欧女性更是这样。因为五大三粗。旗袍不喜欢五大三粗的女人。

艾茜:中西结合这个概念被您多次提及,对于早年就移居国外生活的人来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哪一种对您影响更深远?

李笠:脱胎换骨很难。我本质上还是个中国人,比如爱喝粥,爱煲汤。但价值观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根本要素。我喜欢西方的平等,自由。这是中国文化最缺少的东西。我会尽力避免暴君般一样武断地推崇一种诗歌流派,比如新古典主义,而贬低口语体诗歌。当然,我不会因喜欢旗袍,而不欣赏袒胸露背的欧式服装。

艾茜:诗人、翻译家、摄影家、漂泊者、超级奶爸……那么多标签,您最喜欢哪个?

李笠:都喜欢,他们是我的多面性,每一个都是我。

艾茜:您的两个孩子都是您亲手带大的,在当奶爸的过程中,您是不是也挺享受的?

李笠:他们听话的时候挺享受的,现在都长大了,我也不太管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过程,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吧。

艾茜:您有特别喜欢的国内诗人吗?

李笠:我喜欢王琪博,李亚伟等诗人生活方式,自由,自在。不是依附体制和权力来获得名声和利益的那种。国内诗人,很多都写的太假,靠关系到处拿奖,与人和诗歌无关。

艾茜:离开中国之前,您还有什么想做,却还没做的事情?

李笠:哦,还有2个月我就要离开上海,我的出生地。呆了四年,好像什么也没做。觉得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写了一组关于上海的诗歌,1000多行,我想有时间把它拍成片子。这是我想做的。

艾茜:感谢您分享了这么多趣味精彩的人生经验和独特见解。

《雪的供词》

作者:李笠

出版: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460-5

出版时间:2015.12

页数:408

定价:45¥

购买: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京东购物、天猫等均有销售

ID: aixishiren

巴掌小天地,只为朋友而努力!


制作:艾茜   | 点评:城春草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