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游《急就章》注释简编本之十二

 听涛望月stgz2s 2020-05-02

卷  三

第 十 二

          銅鍾鼎鋞鋗鉇銚  釭鐧鍵鉆冶錮鐈  竹器簦笠簟籧篨

          囤篅箯筥[竹奥]箅篝簁箄箕帚筐篋簍椭杅槃案杯閜盌

          蠡升參升半巵觛  槫榼椑榹匕箸籫  甀缶盆盎甕罃壺

    【词语注释

    ⑴銅鍾鋞鋗鉇銚钟鼎:铜器的总称。  :古代一种铜酒杯,现称盅;又,古代一种悬挂的打击乐器亦名锺。  :一种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炊具,又为礼器。  (xíng):古酒器。原注:鋞……一作“鈃”。(xuān):盆形平底有环的温器。  (yí):古代舀水或酒的器皿。  (diào):水铫子,煮开水、熬汤的器皿。

    ⑵釭鐧鍵鉆錮鐈: (gāng 又音gōng),车毂穿轴口内的铁圈,用以承轴。  (gǔ):车轮中心插轴承辐的圆木,外沿与车辐相接,中有插轴的圆孔。  (jiàn);裹在车轴上的铁圈。设置釭、锏,是为保护木轴,使之不互相摩损,利于运转。  :用铁制成的插销,作用如同门闩(以防止车轮从轴上脱落)。  (qián):同“钳”,铁制钳物工具;又是古刑具,束颈的铁圈。古代车毂上加油的器具称钻。读钻(zuàn),鑚的简化字。  (gù):用金属熔液注塞空隙。  (qiáo):用铁片(锔jū)之类钩牢两缝或转角处。

    ⑶竹器簦笠簟籧篨竹器:竹制用具的总称。  簦笠(dēnglì):旧时用来遮阳挡雨的工具。大而有柄,用手握着行走的叫簦。小而无柄,戴在头上的称笠。  (diàn):竹席。  籧篨(qúchú)同“蘧”,用芦苇篾编的粗席,摊晒谷物用,穷人用来当卧席

    ⑷囤篅箯筥[竹奥]箅篝:储存谷物的器具,多以竹篾编成。后作“囤”。(chuán):储藏谷物的圆囤。  (biān):盛饭用的竹器。  (jǔ):圆筲箕。[竹奥](yù):俗称淘米箩。  (bì):蒸锅中的竹屉(tì)。  (gōu):熏笼,亦指盛物的竹篓。

    ⑸簁箄箕帚筐篋簍  簁箄(shàibǐ),筛子。旧时大的称为簁,小的称为箄。(jī):箕有两种,一种称之为簸箕,扬米去糠的工具;一种称之为畚箕,撮垃圾、粮食等的器具。  :扫刷。  :用竹篾或荆条编成的长方形盛物筐。篓:圆筒状竹制容器。

    ⑹橢杅槃案杯閜盌(tuǒ),用于盛盐豉的小圆桶。  [盂](yú):盛汤浆或食物的器皿。颜师古说,齐人称盘子为杅。无足的称为盘(,有足的称为。  :喝饮料用的器皿,一说是小杯子。  (xiǎ):大杯子。  [椀]:“碗”的异体字。杯盘碗盂原本都有用榆木或竹节旋制出来的,故其本字皆从“木”,后来有了陶瓷制品或金属制品,字形也就衍化了,有了盘、盂、杯、碗之类的字形。

    ⑺蠡升巵觛(lí)容量为一升的瓢。  :大蚌,可作“瓢”用。即一觯(zhì)、半散。王应麟注:“者,觯也;半者,散之半也。《礼记·礼器》中说:爵、觚、觯、角、散,均为古代盛酒的器皿。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zhī)同“卮”,古代一种小小盛酒器。 (dàn)圆形小酒器,又为礼器。

    ⑻槫榼椑榹匕箸(shuàn),即“椯(chuán)”,古代盛酒器皿。  (pí):古代一种椭圆形盛酒器。  (sī):木盘。  (bǐ):古代一种取食器具名匕,形状象汤勺。  (zuǎn):盛筷勺的竹笼。

    ⑼缶盆盎甕罃壺(zhuì)、[缻](fǒu)、(àng)、[甕](wèng)、(yīng)及:均为古代陶制或瓦制容器。陶器上釉,瓦器不上釉。

    【本章助读

    本章重点讲竹器、陶器,主要是家庭内生活用的各种小型生活用品。相对于瓦器、铜器、瓷器来说,竹器有许多优势:取材易,加工易,造型轻巧,使用轻便,价格廉宜,破损了也易补易换,所以广受前人欢迎。

    唐宋以前,与南方一样,中原也广种竹子,遍地取材,所以竹器很普及。至于以竹制简、以竹制纸,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作者不厌其详地罗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之名,适应了“儿童启蒙课本”集中识字的需要,也是对前代“识字课本”之传统的继承,正如有个顺口溜中所说:“锄字贴上锄,筐字贴上筐;这样识字好,学了能用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