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游《急就章》注释简编本之十七

 听涛望月stgz2s 2020-05-02

第 十 七

          腸胃腹肝肺心主  脾腎五藏膍齊乳  尻髋脊膂腰背吕

          股腳膝臏脛为柱  腨踝跟踵相近聚  矛鋋镶盾刃刀鉤

          鈒戟鈹鎔劒鐔鍭  弓弩箭矢鎧兜鉾  鐵錘檛杖棁柲杸

    【词语注释

    ⑴胃腹肝肺心主心主:古人以为,人的思想行为,为心所主宰。

    ⑵五藏膍齊: 五藏:脾、肺、肝、心、肾的总称。藏,内脏,后作“脏”。  (píqí):齐,通“脐”。膍齐,即肚脐。 :乳房。

    ⑶脊膂腰背吕(kāo):尾椎骨,亦指臀部。  (kuān):胯骨。 (jǐ):人和动物背部中部的骨肉。  (lǚ):脊骨。《说文·吕部》:“吕,脊骨也。象形……膂,篆文‘吕’,从肉,从旅。”  [lǚ]:脊梁骨,亦指脊旁肌肉。

    ⑷股脚膝臏脛為:大腿(肉)。  :小腿上头的关节。  (bìn):膝盖骨。  胫为柱:意为胫在大腿、膝、膑的下面,总载四肢,如同房屋之有柱子。  [脛]:小腿,亦泛指腿和脚。

    ⑸踝跟踵相近聚 (shuàn):腓肠,即小腿肚子。  :脚腕两旁的踝骨。  :足后称之为跟,亦称之为踵。  相近聚:腨踝及跟踵相距很近。

    ⑹鋋鑲盾刃刀:古代兵器,长二丈。  (chán),古代一种铁柄短矛。  (xiāng):古代刀剑之类兵器,向后弯卧,利刃向外,用它外推就能伤人。  (rèn):刀剑一类利器。  [鉤]:镶一类兵器,形曲如钩,内口锋利,用它向内牵拽的动作伤人。

    ⑺鈹鎔劒鐔鍭 (sà):铁把短矛。  (jǐ):顶端锋刃呈杈枝形的矛。  :大刀,刃端可以劈剖,因此取名为铍。  (róng):是说刀刃边刻镂出槽道,名字也是取劈杀过程中可以容纳血液的意思。  (xín):剑刃根部的入把部分。  (hóu):剑的锋刃。一说,金属箭头、箭羽整齐,这种箭称为鍭。

    ⑻弓弩箭矢铠兜弓弩:用兽角为饰的硬弓称为弓,木弓称为弧。一说用丝线装饰过的称为弓,没有装饰的称为弭。弓上安装可置弩箭的臂,用机关发射的称为弩。  箭矢:箭矢的区别在于,箭杆是竹制的称为箭,箭杆是木制的称为矢。  (kǎi):铠甲,古代战衣,亦称为介。 (dōu móu),头盔。

    ⑼鐵錘檛梲柲杸 铁锤,用铁制作的锤,样子像现在的秤砣,因可以击人,故属兵器之列。  (zhuā)(tuō):棒、杖中,粗的称为檛,细的称为杖,棁指小棒,俗称袖棁,可藏於怀袖中。  (bì),用竹片扎成的竹杖。一说,柲,古代兵器的柄,也泛指器物的柄。  (shū),同“殳(shū)”,杖名。用毛竹扎成八棱杖头的武器叫殳,长一丈二尺,设置在兵车上。车上的武士拿着它在前面驰驱。而军士所执的殳,名字叫杸。一说,杸、殳,系古今字。

    【本章助读

    本章一开始,继续介绍人体器官,同上章不同的是,每句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或中心。如:“主”、“柱”和“相近聚”,从字面上看,不是介绍人体器官,有杂厕之嫌。但句末的“主”、“柱”和“聚”不仅介绍了相关器官的特点,又起了押韵作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心主”,突出了“心”的功能(古人认为,心主宰人的思想行为)。胫为柱,是说胫在大腿、膝、膑的下面,总载四肢,如同房屋之有柱子。“相近聚”,意为小腿肚子、脚腕两旁的踝骨和跟踵相聚很近。五藏,是脾、肺、肝、心、肾的总称。尾椎骨(尻),胯骨(髋),背部中部的骨肉(脊),脊骨(吕),脊梁骨(膂),都在人体和动物的背部。

    本章后四句介绍了矛、鋋、镶等十九种兵器。攻防皆备,讲矛也讲盾,有刀戟与剑矢,也有铠甲与兜鉾;既讲铁制武器,也介绍竹木类武器檛杖和棁、柲、杸;既介绍武器的零部件,也说了些武器制造技术(镕),这就避免了片面性。

    中国金属冷兵器的制造史非常悠久,《考工记》就记有干、戈、矛、甲、殳、弓、弩、箭、矢、侯、剑、戟、削、刃、斧、钺等兵器与武备的制作和配置要领,民间更有“百步穿杨”“削铁如泥”之类的兵器佳话在传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