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利斯比托和北京最早的照片

 璇琮坑 2020-05-02

费利斯·比托和北京最早的照片

 

19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一年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摄影术也随着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来到了中国。1944年法国人埃及尔在广州拍下了中国的第一张照片。随着在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也都有西方摄影师的身影。但当时的北京,在天子脚下,外国人仍然是不允许居住的,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摄影术更没有立足之处。一直到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用武力闯进了北京城,随军摄影师随即拍下了北京第一张照片。

英法联军有不少随军摄影师,但多数都停留在香港,广州一带,随军北上进入北京的只有法国的查尔斯·杜宾(Charis Dupin) 和英国的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两人。杜宾上校是法军测绘部主任,随军北上后不知什么原因他拍摄的照片很少,现在能看到他在北京拍的照片也就是下面几张,因此本文也就不对他作更多的介绍了。

 

杜宾1860年10月安定门城墙上拍摄钟鼓楼,远处可看到景山。

费利斯比托和北京最早的照片

 

杜宾1860年10月 安定门城墙向东拍摄,远处是雍和宫及东北角楼。城墙上已放置好对准城内的大炮。

在安定门瓮城上向东看 清军大炮的炮口被联军调向城内 远处可见外城东北角楼和雍和宫.jpg

 

杜宾1860年10月拍摄,安定门城墙上的大炮和联军士兵。

名法国士兵坐在安定门东侧城墙上的清军大炮上 城墙内侧是雍和宫。.jpg

 

本文主要是介绍联军中另一名摄影师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和他在北京的拍摄活动。比托是意大利藉英国人,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来北京前曾拍摄过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人民的反英大起义。

比托.jpg

费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年三月他在香港加入了英国远征军并随军北上,在天津北塘登陆后攻占大沽炮台的战役中,他拍下许多残酷的战争场景,留下一组血腥惨烈的纪实摄影作品。接着八里桥激战清军溃败,联军长驱直入,到北京后已没有太多战事,比托的摄影兴趣转向到美丽神奇的北京城,他拍摄了城墙城门,宫殿庙宇,皇家园林等多处照片,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出大清帝国的皇城---北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具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

2008年国家图书馆展出过大英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史照片,其中就有比托的28幅摄影作品。2010年中央电视台还制作了《费利斯·比托的1860年》两集电视文献纪录片。都曾在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比托在中国活动的时间仅约一年,在北京的时间也只有一个月。他在中国拍摄了多少照片,至今还没有确切的数据,现在能看到的约有一百多张,包括香港,广州和天

津大沽,其中北京的照片约有30多张。比托在1861年回英国后将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整理制作成相册《中国》出售,英国的大英图书馆收藏有该本相册,比托对相册中每张照片都作有简单说明。1999年David Havid 根据他收集到比托的资料出版了一本《Of Battle and Beauty: Felice Beato's photographs of China》,其中收集有85幅中国的照片。国内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也以其收藏的比托作品,于2017年编辑出版了《旧影撷珍:费利斯·比托最早的北京影像》其中收集的照片张。网上也能看到许多零散的比托照片,比较完整的是根据洛杉机盖蒂美术馆(Paul Getty Museum)收藏整理的《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共有照片110张。以上这些画册中的照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网上也有一些其他的照片,声称是比托拍摄的,但大多缺乏依据。那么比托拍摄的照片就是这些吗?应该是不止。遗憾的是1866年比托居住在日本时,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大量的照片和片,但一定还会有一些散落在民间,还不为人知,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新的发现。

本文试图对比托1860年在北京的摄影活作一些梳理和分析,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不少地方只是推理和猜测,没有太多的依据,也难免有错误之处。

 

一、进入北京城之前

1860年9月八里桥激战后清军全军覆没,英法联军经由通州直往北京。比托在通州拍下北京第一张照片---通州燃灯塔,此时已没有什么战事,照片也呈现平静的气息。据比托的摄影记录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1860年9月23日,是迄今已知北京最早的照片,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作品。现在燃灯塔依然立在护城河边,它见证了150年前英法侵略军从这里进入北京。

2017年华辰影像春季拍卖会上有一张比托的通州燃灯塔照片以7万元成交。

高清.JPG

 

通州郊外的一处墓地陵园是联军存放武器弹药和其它军需的地方。

001wSoZ7zy6K8fZ5TLu24&690.jpg


北京东郊的一个清真寺(有说是常营清真寺)是联军司令部驻地。

001wSoZ7zy6K8fXHYLNfb&690.jpg

 

英法联军得知咸丰皇帝不在北京而在圆明园,于是沿着北京东城墙外北行再转西北向圆明园进发,在途中比托拍下了北京城东北角楼(朝南偏西方向),可看到远处的东直门,这也是北京城墙的第一张照片。是两张拼接的全景照片。

001wSoZ7zy6K8g4xcXmc8&690.jpg


10月6日英法联军派一部分军队前往圆明园,比托随大部队驻轧在北京城北的西黄寺一带,西黄寺的精美建筑吸引了比托的目光,在驻他拍摄了西黄寺的石塔和牌坊。

 

西黄寺石塔---清净化城塔是乾隆为纪念六世班禅在北京圆寂修建的,如今清净化城塔还是保持原来的面貌,而西黄寺的其它建筑都是后来重修和复建的。

001wSoZ7zy6Kb6Y4NaZ0d&690.jpg

 

清净化城塔前的精美的石牌坊

001wSoZ7zy6K8gcwDXab0&690.jpg

 

二、进入北京城

10月13日清政府交出安定门,允许联军进入北京城内,于是安定门便是比托在北京城内的第一个拍摄点,本文开头几张杜宾的照片应该也是这时拍的。

安定门城楼

页面提取自-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82.jpg

 

这是比托登上安定门城墙第一眼看到的北京景像,原注释是 First view seen in Peking taken from Anting Gate。照片中高大建筑是雍和宫,比托注释中误认为孔庙。

页面提取自-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By Felice Beato-83.jpg


安定门城墙上西望,远处是德胜门

页面提取自-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By Felice Beato-70.jpg

 

比托利用双方高层谈判的间隙,在北京城内拍摄了多处场景,创作了一幅最具价值的巨作---北京全景图。他在正阳门城楼西侧墙上拍摄6张12*10英寸照片拼接成的巨幅北京全景,这张以大清门(如今的TA门广场)为中心,约180度视角的全景照片气势恢弘,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150年前北京城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要知道1860年的摄影术还是湿板摄影,除笨重的相机和玻璃板外,还要一个充当暗房的帐篷。每次拍摄都有一遍非常复杂的流程。(配置感光塗料,粘塗玻璃板,曝光后需立即显影处理等)每拍摄一张照片就需要四五十分钟时间。何况全景摄影还需要周密的准备,精确的定位以及细致的拼接,可见这幅巨作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001wSoZ7zy6WzMJdelRab&690-0.jpg

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整幅浏览,现从中截取某些局部可看出其中的细节。

在第4张照片中,大清门前棋盘街及后面的TA门,午门,太庙,东华门,角楼等。

1 (2).jpg

 

棋盘街东西入口分别有“敷文”和“振武”牌坊及下马碑。“敷文”碑坊东为东江米巷即现在的东交民巷,“振武”牌坊西为西江米巷,即现在的西交民巷。

在下面两张照片中可看到大清门东西两側的景物。

大清门西侧的照片3,可看到“振武”牌坊,下马碑以及后面的北海白塔。

费利斯比托和北京最早的照片

 

大清门东侧的照片5,可看到“敷文”牌坊,下马碑等,当时的东交民巷还没有外国使领馆的建筑。

3.jpg

 

棋盘街周边有繁华的集市,商铺云集。但不知什么原因不见行人,整幅照片中只有一人蹲座在台阶上。上图下面部分放大可看到商铺招牌鳞次栉比。

4.jpg

 

 

2014年秦风老照片馆对这巨幅北京全景图作了全面修整,去除接痕,修复损伤,编辑出版了一册《皇城金梦1860》,介绍了该照片的拍摄背景,并选取了29处局部作详细解读。

这幅北京全景照片连同另外17张比托在1860年拍摄的照片于2013年5月英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1.85万英镑(合210万人民币)被一名中国收藏家买下,创下影像收藏市场成交价的新纪录。

 

比托在北京城内还拍摄了天坛和街道商铺。

天坛寰丘和皇穹宇

001wSoZ7zy6K8g8kIsD7f&690.jpg

 

 

比托拍摄的祁年殿是乾隆年间建的,1889年祁年殿遭雷击焚毁,现在看到的是1896年重建的,相比之下现在的略为“矮胖”。所以该照片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001wSoZ7zy6K8g8z1sL63&690.jpg

 

现在的祁年殿


北京城内的商铺

001wSoZ7zy6K8fZibVe68&690.jpg

 

001wSoZ7zy6K8fZx8Di8c&690.jpg

 

三、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和清政府的谈判破裂。10月18日英军以谈判代表被清廷虐待和杀害为由下令焚烧圆明园以报复。英军派出3000多士兵,比托随军同往。可能是走错了路,他来到的是清漪园(如今的颐和园)。在那里他拍摄了一组清漪园被焚烧前的照片,这组绝无仅有的照片堪称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在他的相册中有三幅标注为圆明园(实际上是清漪园)焚烧前的照片。

 

焚烧前的文昌阁(现在的文昌阁是两层建筑)。摄于1860年10月18日。

Yuanmingyuan_before_the_burning,_Beijing,_6–18_October,_1860.jpg

 

焚烧前的昙花阁(如今的景福阁位置)摄于1860年10月18日。

1024px-Felice_Beato_(British,_born_Italy_-_(The_Great_Imperial_Palace_(Yuan_Ming_Yuan)_Before_the_Burning,_Pekin,_October_18,_1860)_-_Google_Art_Project.jpg

 

焚烧前的琉璃塔,因琉璃砖不怕火烧,所以未被焚毁,但左下的花承阁现己不存在了。

001wSoZ7zy6K8g7rYc272&690.jpg

另有一幅智慧海的照片未有标注,从树木的状态看可能也是焚烧前的。因是琉璃建筑,所以未被焚毁。

001wSoZ7zy6K8g85QFk2a&690.jpg

 

比托也拍有清漪园焚毁后的照片,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下面这张。

页面提取自-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By Felice Beato-91.jpg

这张照片标注的拍摄日期也是10月18日,和文昌阁,昙花阁,琉璃塔的拍摄是同一天,只能解释为比托10月18日到清漪园时,佛香阁及前山一带的建筑已被焚毁,而文昌阁,昙花阁等是以后焚毁的。但史料记载火烧圆明园以及其它园林是10月18日开始的,像佛香阁这样大的建筑也不会很快就能烧完的,但在照片中却看不到还在燃烧的迹象。是否是时间注释有误还是有其解释尚有待探讨。

 

在比托的照片中还有下面这张也是标注为圆明园(清漪园)。但清漪园中没有这样的塔,据考证是德胜门外的拈花寺十方塔院,它的拍摄日期也标为10月18日,据推测应该是在西黄寺驻军时所拍。

001wSoZ7zy6K8fYe0Za40&690.jpg

 

 

四、条约签定之后

10月24日清皇朝全权钦差大臣恭亲王弈忻和英法在北京礼部签署了《北京条约》,签约当天比托想给弈忻拍张肖像,后因光线较暗没有拍好。11月2日弈忻回访英军司令额尔金时,比托抓住机会给弈忻和额尔金分別拍了肖像照,这是比托在北京唯一的两张人像照片。也是清皇族高级官员的第一张照片。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恭亲王奕忻 摄于1860年11月2日

001wSoZ7zy6K8fYm9IV35&690-1.jpg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虽然可以在城内自由活动,但是不允许进入皇城,这可能是清政府交出安定门时的约定。条约签订后气氛有所缓解,恭亲王弈忻做出友好安排,邀请联军使团高级成员进皇城参观,据法国使团成员克鲁勒记载11月7日由钦差大臣恒祺带领下由皇城南门过金水桥,TA门,端门扺达午门,恒祺以宫中尚有眷属居住为由,婉拒了进入紫禁城的要求,然后绕过紫禁城,登上景山,随后到北海琼华岛。在比托的照片中有TA门,午门,景山,大高玄殿,北海的照片,与克鲁勒记载的游览路线完全一致。可以推断比托也是参加了这次游览,并拍摄了沿途的风光,记录并保存了这些1860年皇城內的珍贵影像。不过比托的这些照片标注的摄影日期是10月29日,与克鲁勒记载的11月7曰不同,也许是标注有误,比托不大可能独自进入皇城拍照。

 

TA门前华表和金水桥,这是TA门第一张照片。

001wSoZ7zy6K8g4IfQMe4&690.jpg

 

1860年的午门,墙面斑驳,杂草丛生,象征清王朝已走向没落

001wSoZ7zy6K8g4S9PG38&690.jpg

 

在景山上看北海琼华岛,大高玄殿及陟山门街

001wSoZ7zy6K8fXB78jc7&690.jpg

 

在琼华岛上看景山及紫禁城(两张拼接)

页面提取自-费利斯·比托中国影像集.By Felice Beato-87.jpg

 

 

大高玄殿前习礼亭和牌坊

001wSoZ7zy6K8fYa0VC84&690.jpg

 

北海琼华岛白塔

001wSoZ7zy6K8fXDPBu78&690.jpg

网上还有些照片声称是比托所拍,但缺乏依据,没有采用。

 

1860年11月比托随军离开北京回到英国,几年后又来到亚洲,先后在日本和缅甸居住,有报道说其间曾到过上海,但再也没有来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