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竟然隐藏着一座清代的“烈士陵园”!

 梦想童年594 2020-05-02

牛山炮台公园

在今天的黄埔区文冲船厂后面,有一座风景秀丽的牛山炮台公园。这是目前广州唯一的一座以炮台为主题的城市公园。进入大门,拾级而上是近300米长的上山步道,步道两侧山坡绿荫婆娑,园内空气清新怡人,登上山脊可远望珠江。山麓上分布着左、中、右3座炮台,作扇面形构筑,均以灰沙钢筋混凝土构筑,中炮台直径10米,壁上排列21个藏弹洞,根据炮弹形状设计;山脊4座炮台成一字排列阵势,依次面向南和西南,阵势森然。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这里是著名的抗英战场。英勇的清军将士在这里奋勇抵抗英军的进攻,激战中清军杀敌200余名,400多清军将士为国捐躯。后清政府在山脚下建造了清官兵合葬墓,皇帝下旨建造了纪念牌坊,旁边建立了供奉阵亡官兵英灵的祠堂,成为一处国家烈士墓园。

牛山

牛山又名红山,处于广州城东40里的珠江航道前航道北岸。这里地势险要,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林则徐就已经意识到当地的重要战略价值,在此抢修了炮台等防御工事,扼守狮子洋进入广州的航道。1841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陷虎门,自溯江而上侵略广州。

牛山一带是广州东大门,是从海路进入广州的最后一道屏障,历代官府都注重在此处的要冲修筑炮台,派重兵设防。林则徐主持广州防务期间,在乌涌河与珠江交汇处的一个叫马涌围(现称沙围)的小岛上,修建了一座乌涌炮台,这里是狮子洋水道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

乌涌炮台

1841年2月26日,英军攻陷虎门炮台后,即遣“摩底士底号”、“加略普号”等五艘战舰以及满载海军陆战队的“复仇神号”、“马达加斯加号”武装轮船,由荷伯特指挥,溯珠江而上,进攻广州。2月27日,英军抵达距广州城40公里的乌涌炮台对开的珠江水面。

乌涌炮台是土木结构的防御工事,沿马涌围南面一字排列,设有炮眼44个,架设大炮47门。而珠江上,有一条横江铁链,系着一艘架有10门大炮的沙船、一艘有34门大炮的“截杀号”兵船,该船系用林则徐购买的洋船“甘米力治”号改装而成,另有40艘水师船。主航道上浮着许多木排和满载沙石的沉船,用以封锁江面。

琦善主政广州期间,为表示“和谈诚意”,撤除了珠江口许多防务。乌涌炮台虽有祥福率兵增援,防守兵力不算少,但交战双方的武器实力相差十分悬殊。英军战舰是大型的铁甲远洋舰队,七艘战舰共有大炮160多门,都是有效射程达1000-2000米的新式大炮,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枪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枪。

清军用的大炮只是射程几百米的国产土炮,步兵武器除鸟枪外,长矛、腰刀、弓箭等还在使用。而清军的水师船,也只是普通的木帆船。

乌涌炮台原有游击沈占鳌、守备洪达科统率的广东、广西兵约700人驻守。之前,道光皇帝曾下旨抽调湖南、四川等地17000清兵到乌涌炮台加强守备。

湖南总兵祥福率领的湖南凤凰、永州、绥靖等清兵900人,于大战前一天率先赶到乌涌炮台。祥福率部从湖南日夜兼程赶往广州,用了整整47天。

祥福抵达乌涌炮台后,知道与英军硬碰火力是不行的,决定与英军打近身战。他连夜组织官兵和民夫,在小岛南面的滩头阵地上加挖了许多战壕,战壕内设有梯级,上下自如。他把不少步兵深藏于战壕内。

2月28日下午,英国舰队派出“复仇神号”、“马达加斯加号”前来测量水深。当船开到乌涌炮台的大炮射程内时,祥福毫不犹豫地命令开炮,几发炮弹打中“复仇神号”的蒸汽冷凝器。

战斗打响了。

英军马上调动“摩底士底号”、“加略普号”等五艘战舰开到离岸三四百米的地方,向乌涌炮台和“截杀号”兵船发射威力强大的圆弹、葡萄弹和火箭弹。

一轮火炮过后,乌涌炮台相当部分已被摧毁,岸上空无一人。于是,英军便放下舢舨数十只,载着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小岛南面滩头登陆。

英军越来越近了,他们以为第一波攻击已经将清兵消灭殆尽。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空无一人的岸边竟然无数清兵一下子冒了出来。战壕里的清兵突然跃起,向英军放枪的放枪,射箭的射箭,滩头阵地上马上倒下许多英兵。一些冲入战壕的英军,则被长矛、大刀刺死。

正面攻击受阻,英军便偷偷派出一批士兵,在珠江北岸登陆,抄到乌涌炮台后面,并架起大炮对着炮台轰击,炮台的大部分炮位被摧毁,“截杀号”兵船亦遭受重创。

这时,突然刮起东南风,波涛汹涌,水位暴涨,仅剩下几个没有被摧毁的炮位均浸于水中,而炮架笨重,不能旋转,炮弹又因水浸而无法打响。

这时,英军如潮水一样涌上阵地,总兵祥福率士兵与英军近身肉搏。到最后终于寡不敌众,祥福率领士兵且战且退,退至乌涌河边。乌涌河宽约十米,原有一座木桥,连接小岛与珠江北岸。

但主管乌涌小粮台的后补知县瑞宝在战事开始后抢先过桥,过去后竟下令撤去桥板,撤退的清兵们只得涉水过河。而之前在珠江北岸登陆的英军见状,向正在过河的清兵发射了密集的子弹。

退无可退,祥福只好率军返回阵地,继续与英军肉搏。最终乌涌炮台失守。湖南总兵祥福,广东游击沈占鳌、守备洪达科及广西梧州协副将周枋等446名清兵阵亡。

这是一场被严重低估的战斗。在随后的历史典籍中,这场战斗往往不被提起。但是,清军在战斗中所取得的战果却十分辉煌:虽然清军几乎全部阵亡,但也消灭了英军200多人,而在史家大写特写的虎门战斗中,英军阵亡者也才38人。

至于清政府对这场战斗如何善后,且待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