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笨zhu方法论 01——谈谈外语学习方法

 人生自有诗意uf 2020-05-02

“笨zhu方法论”是指,即使最笨的人(当然包括我)也能拿来应用的方法总结。

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对某一方面所做的最科学或最佳的方法的总结。

(2019.10.24写作,2019.10.31更新)

目录:

  • 第一部分 最佳的外语学习方法

  • 第二部分 依据的理论和观点

  • 第三部分 我的假设与结论

  • 第四部分 不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

  • 第五部分 如何高效地复习单词?

  • 第六部分 最佳的应试准备方案(必要时)

第一部分 最佳的外语学习方法

对外文零基础的人而言,

表1:依据在第二、第三部分

从上面的“表1”中可以看出,若想让外文达到母语水平,最省时间的方法是ALG法,只需1000个小时,其次是阅读法,需要2200个小时。

ALG法虽然很完美,可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现实中普通人很难实现它。

所以,阅读外文原版书籍,才是现实可行的,最高效的外语学习方法。

从零开始学外语的最佳方法,应该如下。

第一步,基础入门

选择比较流行的外语入门教材,只学其中的第一册。

比如,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教材。

英语方面:《新概念英语1》,复旦大学外文系文科英语教材编写组的《英语(1)非英语专业用》,《许国璋英语1》等等,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

日语方面:《标准日本语1》。

建议选择网上资源丰富的教材,都不用报班学,能剩下一笔费用。

我的实际体验是,网上资源多的教师讲解得反而更好。对我帮助最大的培训课程也正是从网上下载的《新概念英语1》的新东方Flash课件。

只学第一册,为的是只掌握最必要的发音和基础语法。

课文看完三遍,语法部分看完三遍,就OK了。然后就马上进入第二步,而不要背单词,也不要做习题,那些纯粹是浪费时间!

单词和语法记不住,那很正常,不用任何担心,这些都将在第二步里自动完成。

第二步,阅读输入

1、选择原版书籍的唯一标准:阅读愉悦度 ≥ 3 (第三部分有相关说明)

成年人的话,不建议阅读儿童读物,虽然很简单,可是没兴趣的事很难坚持下去。

比起儿童读物,更推荐下类书籍:

a)含大量图片的书。

像健身书、旅游书、画报杂志等。

b)篇幅很短的书。

像《一分钟经理人》、《谁动了我的奶酪》、《创意的生成》等的英文版。

c)以前读过中文版,因为很喜欢想再读一遍的书。

像《人性的弱点》的英文版,我的第一本就选了它。

2、具体的阅读方法

外文阅读的主要障碍就是查单词和句子。

经过我的无数次实践和改善,下面是目前认为最高效的方法。

①将英文书和中文书一样看待。

该划重点的地方,就划重点;该做笔记的地方,就做笔记;该复习时,就复习。所有这些与读中文书的方法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②阅读期间碰到任何陌生的、有疑问的单词时,

 a、立马查词,限定5秒。

遇到一个,就立马查那一个,不要拖延。

优先看中文释义,速度优先。

简单的单词,只需1秒。多义的单词,若想弄明白句子中的意思,需要把所有释义都快速浏览一遍,也只需5秒就够。

只要弄懂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翻过去,继续愉快地(不背单词当然愉快啊)往下读。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其它与本句无关的释义上,也不必刻意去记住本句中的含义。------目标仅限于看懂句子,不浪费其它任何一秒钟。

 b、只查不背

单词不做任何标注或笔记。书中不划线、不标亮色,也不需要抄写单词到另外的小本上。即,不用刻意去背单词。

如果不到一分钟又碰到那个单词,却不记得了咋办?

只需重复a、b即可。

无论之前是否查过,只要碰到任何陌生的、有疑问的单词,

都无条件执行“立马查词,限定5秒,只查不背”的查词方法,

就给它命名为“五秒查词法”吧。

就这样不断查,不断查,每个简单单词查个20来次,难记的单词查个50来次,即便没有刻意去记,一般也都能记得住。最终,当一个单词查到100来遍时,应该就能完全掌握它了!

下面是我的实际经验,在第二轮(因第一轮中途放弃)看《人性的弱点》英文版时,就采用了上述方法。可以看到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3、外文书籍的阅读体验变化

粗略估算一下的话,

一本英文原版书,通常字数在7~12万词之间。取一个中间值为9万词。

而英语为母语的人,平均掌握的词汇量在2~3万词之间。取一个中间值为2.5万词。

  • 如果想比较熟悉2.5万词,那么需要阅读原版书,50次×2.5万词÷9万词/本=14本。

  • 如果想完全掌握2.5万词,那么需要阅读原版书,100次×2.5万词÷9万词/本=28本。

根据我的经验,阅读体验大致如下:

  • 1)第1~6本。都会很吃力。每页大概需要查20~40个单词,花30~60分钟。特别是第一本,我用上面的方法花了200个小时。

  • 2)第7~10本。稍微变得容易些,查词量大约每页10~20词左右。

  • 3)第10~15本。开始比较享受内容了,查词量在每页5~10词左右。——我现在的水平

  • 4)第15~30本。开始畅游外文世界,查词量在每页5词以下。

  • 5)第30本之后。已经达到母语的程度,几乎不需要查词了。此时写作也应该不成问题了。

每次换另一个作者的书籍时,会有点难度,是因为每个人的常用词都不大一样。所以把同一作者的几本书一个接一个去看,会比较容易一些。

第三步,视听输入

刚开始最好采用看视频的方法。因为纯音频没有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帮助,“获得”外文的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会差很多。

觉得YouTube是非常棒的资源,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上面好像都很齐全。

最好在读完第10本书之后,再开始看视频。因为有了单词量的基础,看视频时只需注意一下发音方面,就很容易能听懂了,即,视听输入的可理解度应该能达到30%。

而如果零基础时直接看视频,那么视听输入的可理解度应该只有5%。

关键要领:

1、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看。

兴趣是长期持续的唯一动力。

2、一定要先关掉字幕。

只有这样才能更专注于发音、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的线索,推断出话语的含义。而这就是一种“获得”外文的高效方法,也就是“i+1”中的“+1”。

否则,如果边看字幕边看视频的话,结果只能专注于字幕而忽略掉肢体语言的线索。而且此时打断视频去查词典将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与其那样“阅读”视频字幕,还不如直接去阅读原版书。

3、大度地放过听不懂的部分。

能听懂最好,听不懂的部分也不必倒来倒去一定都弄明白才过。否则会极其痛苦,而痛苦所带来的阻碍将远远大于弄明白带来的进步,得不偿失。

因此,要大度地放任听不懂的部分,目标只是积累总的视听输入量。而随着视听输入量的积累,很自然地就能听懂越来越多的内容。

根据表1模型的计算,具体如下:

  • 看视频200个小时,将能听懂一些,

  • 看视频500个小时,就能简单沟通,

  • 看视频1000个小时,就能流畅说话了。

第二部分 依据的理论和观点

理论方面主要参考了Stephen D. Krashen的著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以及一些相关的网上资料。

一、第二语言获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实验研究表明,

  • 任何形式的的输出练习(说出/写出),都不能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 死记硬背单词、语法、对话都不能让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的输出(说/写)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听/读)而获得。

当一门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的量足够多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输出了。而这个过程由潜意识操作,并不需要刻意去练习。

1、语言的输入必须能理解,否则只会是噪音。

最理想的情况是,当某人的语言能力在“i”水平时,输入刚好比他当时的水平高出一点,即“i+1”。那么他就可以通过上下文环境、对方的手势、表情、画图、道具等,自然地理解到“+1”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语言能力。

2、情感过滤器作用。

早期的强迫式语言输出(说/写)练习,会造成情绪上的抵触,成为情感过滤器,阻止输入语言的“获得”。

3、输入有趣,或者与自己相关。

只要输入的语言有趣,或者和自己密切相关,那么专注度自然也会得到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提高。可理解性输入增加,语言能力随之提高。

最好的情况是,语言的输入有趣到引入入胜的程度,让听者/读者都忘记了是另一种语言。

4、输出所需的时间

研究显示,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掌握类似的欧洲语言需要720个课时,而掌握完全相异的语言(如中文、韩文、阿拉伯文)则需要1950个课时。

在应用第二语言获得理论的新的教学方法(ALG法)下,开始说出口需要10个小时的可理解性输入。达到可以自由谈话程度,则需要几百个小时的可理解的输入。

第三部分 我的假设与推论

下面我做了进一步的扩展思考。

  • 想流畅地说出外语,只需多看外文视频就行了!

  • 想流畅地写出外语,只需多读外文书籍就行了!

而这些输入(视听、阅读)的外文当中,只有里面的可理解的部分才会被积累和内化成自己的外语能力。

考虑到Krashen理论的一些缺陷,现在我只能先做一些大胆的假设了。

1、输入量假设

不管是视听输入还是阅读输入的单词/句子,只要

  • 重复20次,就能听懂/看懂一些。

  • 重复50次,就能简单沟通/写作。

  • 重复100次,就能流畅沟通/写作。

2、输入可理解度假设

1)阅读法。是指通过查词典看外文书籍的方法。

  • 输入可理解度=80%。通过查词典,把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几乎都查一遍。20%可通过上下文直接推测而知。

  • 速度调整比=12%。除了初期速度特别慢(40~60分钟读1页),长期平均速度大约是每小时读3页,1500词左右。

2)互动法。是指通过与老外互动交谈的方法。

  • 输入可理解度=20%。每5个单词,通过对方的手势、表情、画图、道具等帮助,能大致听懂其中1个单词的意思。

  • 速度调整比=70%。对方配合零基础的听者,而特意降低速度。初期乎会更慢,这也是长期平均速度。

3)视听法。是指看无字幕外文电视或视频的方法。

  • 输入可理解度=5%。每20个单词,通过视频中人物的手势、表情、道具等帮助,能大致听懂其中1个单词的意思。

  • 速度调整比=100%。假定看电视或视频时,从不倒带。

4)传统法。是指传统的学校外文教育。

  • 输入可理解度=80%。通过查词典,把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几乎都查一遍。20%可通过上下文直接推测而知。

  • 速度调整比=6%。长期平均速度大约是每节课45分钟听或读到540个单词。

5)ALG法。是指完美运用第二语言获得理论的Automatic Language Growth。

  • 输入可理解度=40%。教师通过准备特别适合学生水平的“i+1”教育材料。也包括用纯外文交谈互动的环节。每5个单词,通过对方的手势、表情、画图、道具等帮助,能大致听懂其中2个单词的意思。

  • 速度调整比=70%。教师根据零基础的学生,而特意降低速度。初期乎会更慢,这也是长期平均速度。

3、阅读愉悦度假设

阅读愉悦度=兴趣指数÷困难指数。其中,

兴趣指数

兴趣指数=100时,表明极度感兴趣,也可以当作是至少可以坚持100个小时。

困难指数

困难指数=每小时查词数×预估总时间(h)/100=总查词量/100。

  • 阅读愉悦度<1时,将无法把书读完。

  • 1≤阅读愉悦度<1.5时,能勉强把书读完。

  • 1.5≤阅读愉悦度<3时,愉快地把书读完。

  • 阅读愉悦度≥3时,阅读本身是一种享受。——推荐的选书标准。

例如:当我阅读第一本英文原版书《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时, 第一轮,  兴趣指数=85。每小时查词数平均35个,平均一个小时看一页,总共247页,那就需要总共247个小时。困难指数=35*247/100=86.5。 因此,阅读愉悦度=85/86.5<1。结果,当我费好大劲读到83页之后,就放弃了。  过了8个月之后,又重新开始了第二轮挑战。此时改变了阅读的方法,采用了这里介绍的只查词,而不记忆的方法,速度显著提升。 第二轮,  兴趣指数=85。每小时查词数平均30个,平均半小时看一页,总共247页,那就需要总共247个小时。困难指数=30*0.5*247/100=37。 因此,阅读愉悦度=85/37=2.3>2。结果,比较愉快地把它读完了。

哇——终于写完了!

这是我的第一篇呕心沥血的深度写作,真的快吐血了。

里面有不少数据,是我凭感觉设置的,可能有比较大的出入,欢迎各位批评和指点~~

第四部分 不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

1、背单词本

那只是用来考试前突击复习用的。只靠背单词本是掌握不了单词的。

即使你背得很熟,到了具体的文章句子里,还是需要查词典,因为英文很多词是多义词。

单词必须在不同的文章,结合上下文,不断碰到很多次之后才能慢慢记住。

2、背课文/背对话

这个比背单词本强很多,因为有结合着上下文。

除了辛苦之外,一个人能背诵多少篇课文?

输出量是由输入量决定的。

而背课文时,输入量极其有限。

记住几十篇文章是不够的,记住几本书的输入量的话,那还差不多。

3、每两页查一个单词

这个方法只适用于累积读过10本以上外文书的人。

对刚开始阅读的人,这种根本行不通,因为完全看不懂。

起初我不得不连句子也整段地去查的。

4、i+1法

i+1是Krashen提出来的,很多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下图也是Krashen书里的内容。

简单翻译就是:

精确地提供i+1的输入材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班级里,不可能都处于同一个i的水平上。而且我们也无法知道获得语言的顺序。

只要提供的输入材料能理解,数量足够多的话,i+1就会自然达到。

第五部分 如何高效地复习单词?

需要明确强调的是,单词只能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真正掌握。

切记:下面方法只适用于短期复习单词,对长期掌握单词并没有多大帮助!

因此,建议在大量阅读之后,再使用单词书来集中复习。

假如一个单词本有30个List,按下面的方法,粗略估计每天大约花1~1.5小时,总共30+10+5=45天,就能掌握90%以上。

第一轮 共30天

第01日:

1)阅读一遍List 1所有内容。(大约30')

关键是只看不背,不要刻意去记住单词。

只是快速地阅读一遍,不要暂停回忆,也不要边写边看。

这是因为后面还有无数次的检查和阅读,看得次数足够多,所以自然会记住。

2)检查一遍List 1所有单词。(大约20')

只看英文单词,检查是否记住中文含义。划掉已经记住的单词,再阅读一遍没记住的单词。

当某个英文单词的所有中文含义全部记得时,划掉那个英文单词。

第02日:

1)阅读一遍List 2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2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List 1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10')

继续划掉已经记住的单词,再阅读一遍没记住的单词。

第03日:

1)阅读一遍List 3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3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List 1~2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15')

第04日:

1)阅读一遍List 4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4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3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依次类推......

第30日:

1)阅读一遍List 30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30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List 1~29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30')

第二轮 共10天

第01日:

1)阅读一遍List 1~3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1~3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第一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30')

第02日:

1)阅读一遍List 4~6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4~6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List 1~3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10')

4)再检查一遍第一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20')

第03日:

1)阅读一遍List 7~9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7~9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6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4)再检查一遍第一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依次类推......

第10日:

1)阅读一遍List 28~30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28~30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27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4)再检查一遍第一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第三轮 共5天

第01日:

1)阅读一遍List 1~6所有内容。(大约30')

2)检查一遍List 1~6所有单词。(大约20')

3)再检查一遍前两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大约10')

第02日:

1)阅读一遍List 7~12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7~12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6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4)再检查一遍前两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第03日:

1)阅读一遍List 13~18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13~18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12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4)再检查一遍前两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依次类推......

第05日:

1)阅读一遍List 25~30所有内容。

2)检查一遍List 25~30所有单词。

3)再检查一遍List 1~24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4)再检查一遍前两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第06日:

再检查一遍前三轮List 1~30中没有划掉的单词。

以后这部分每天都进行,直到划掉所有单词为止。

说明与Tips:

1、每天“再检查一遍”的单词总量,由于每天都划掉一部分又增加一部分,总量将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很多。

2、当前面List中没有划掉的单词变得很少时,就可以把它们抄写到一个小本子上,同时把中文含义也抄写上去。之后就用小本子检查就行了。

3、当小本子上某一页没有划掉的单词变得很少时,就可以撕掉那页,然后重新抄一遍没有划掉的单词和中文含义。

第六部分 最佳的应试准备方案(必要时)

应用上文的思路,无论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还是考研英语,只要用历年真题替换英文原版书也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找来一套相关的历年真题,

1、模拟考试场景做题。

按照考试顺序和时间,从听力到填写答题卡,尽量做到与考试完全一致。

2、一字不落地听写——听力试题中的所有内容。

尽量整句地听写,而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听写。

听不清楚的地方,就用相近的字母发音暂时替代。

最后对照听力试题的标准文本,检查和修改一下。

3、一字不落地阅读——试卷里的所有内容,包括听力试题的文本。

还是运用五秒查词法,只查不背,不遗漏试卷和磁带上的任何一个单词。

期间自然会注意到做错的题目。

4、再重复第2、3步两遍。

就这样一套真题,总共听写3遍,阅读3遍。

然后去做另一套真题。

5、总目标量。

  • 历年真题,做完14套——>及格水平。

  • 历年真题,做完28套——>优秀水平。

其它考试,也以此类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