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827

 随缘522 2020-05-02
腿抽筋
1、当脚或腿抽筋时,用拇指和食指夹捏人中穴,并连续用力夹2030秒,肌肉便可放松,疼痛可消失。
2、把老姜捣烂,敷在腿肚子,即愈。
治疗骨质增生验方
1、川芎69克,加山西老醋调成稠糊状后,用少许凡士林油调均,涂在增生处,用纸或塑料盖上,用纱布包之,二天一换,10次为一个疗程,特别是对颈椎增生效果更好。
2、活地龙数条加白糖适量,使其熔化成黏液,涂于增生处,覆干净白纸再包白布,加热至适当温度,直至黏液烫干为度。每天2次,尤其对颈椎增生和跟骨增生效果最佳。
3、威灵仙适量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固定,每天一次,20天为一个疗程,效果佳。
4、川乌30克(一只脚的量)研末,以粮食白酒调成糊状,晚上睡前
用温水洗脚,擦干后把药平摊在足跟处,(足骨增生)用塑料包好(此间少作剧烈运动)痛去为止,不可久用。
治疗腰间盘脱出验方
把一个生鸡蛋打一个小洞备用,干蛇皮切成细末,装在鸡蛋里,再用白纸把鸡蛋小洞糊好,用火烧熟吃,每日1个,一周一个疗程,吃好为止。
肩周炎运动疗法
1、摇臂运动:将患肢向前伸直水平向后摇360度,每次重复摇臂十次以上,,也可以反方向摇,可松解粘连。
2、跳绳运动:每天坚持数次,坚持十分钟以上。
3、双手摸墙:两臂抬起,两手掌向向上摸墙,边摸两脚边向墙根移动,两手尽量向墙上端摸,尽量往高摸,直到疼得受不了,每天坚持数次。
治疗失眠验方
1、香油一两,白面一两,加水一小碗,煮成稀糊搅千百次,搅到水油不分,加白糖一勺,每天早上服一碗,(空腹)七天即愈。
2、将少许洋葱头切碎包在纱布里,置于枕边,临睡前闻其气味,便可安然入睡。(大葱也可以)
3、每天睡前吃2匙花生酱和面包。(花生酱含一种色氨酸,促进睡眠)
4、鲜花生叶30克,水煎后加蜂蜜12匙服用。
5、核桃仁10枚,花生米30粒,百花15克,煮熟后加蜂蜜适量食之。
6、睡前喝一杯热奶,并用热水泡脚。
7、吃点面包。(因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对面包所含氨基酸进行代谢,
从而镇静神经)
8、喝一杯糖水,使体内生成血清,可抑制大脑皮层,产生困倦感。
9、花生叶2两,沏水当茶饮。
10、金针菜(黄花菜)取干品30克,水煮30分钟,去渣加冰糖再煮
2分钟,睡前一小时温服连服10日。
11、芹菜根2两,切片加5杯水,熬取2杯,晚睡前服下,立即入睡。
治疗失眠性头痛验方
核桃仁,每晚吃50克,七天后可见效,严重者一个月可愈。
 
 
 
 
 
右归丸
 方义: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右归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用法: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右归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水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不再散
【处方】 黄丹1两,百草霜3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久疟。
【用法用量】 新汲水五更服,用水不多。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不孕症
【处方】 龟板25克,鳖甲25克,枸杞子25克,白芍25克,熟地2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 育阴生血。主气虚血虚。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 韩百灵方
 
 
 
 
 
 
 
 
 
食积
不泻内消丸
【处方】 制香附2钱,白术2钱,枳实2钱,广皮2钱,神曲2钱,小山楂2钱,麦芽2钱,青皮2钱,制半夏2钱,砂仁1两,莱菔子1两,三棱1两,莪术1两。
【制法】 各炒,为细末,水为丸,晒收。
【功能主治】 食积。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开水送下
【摘录】 《王氏医存·附编》
 
 
 
 
 
 
 
治疗阴囊湿疹

【中药】:取紫苏叶(干品)150克。
【制法】:将紫苏叶其中的50克研为细粉,备用。剩下的:100克加水煎煮。
【用法】:先用紫苏煎液浸洗患处(可待药液变温后使用),再用紫苏粉撒患处,每日l2次。
【疗效】:一般用药5天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可获痊愈。
【主治】:阴囊湿疹。
 
 
 
 
 
 
龙氏接骨粉
毛秀才25g、过路黄15g、金银花15g、三角风15g、海金沙15g,三月葆树根15g、大血藤15g、小血藤15g、过江龙25g、九牛藤15g、九节茶15g,共焙干研末,如遇各种闭合性骨折或跌打损伤患者,首先在复位固定的基础上,将上药用淘米水调成糊状,再兑少许米酒调匀,并铺于纱布上,敷于骨折和外伤肿痛处,外用橡皮胶布密封固定,23天换药1次,直至骨骺形成、骨折愈合。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虎潜丸
 方义:方中重用黄柏,配合知母以泻火清热;熟地、龟版、白芍滋阴养血;虎骨强壮筋骨;锁阳温阳益精;干姜、陈皮温中健脾,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
 虎潜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黄柏250克(酒炒),龟版120克(酒炙),知母60克(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虎骨30克(炙),干姜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或粥丸。每丸重9克。
 用法:每次1丸,日服二次。空腹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
 虎潜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降火,强筋壮骨。
 主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筋骨软弱,腿足消瘦,行走无力,舌红少苔,脉细弱,现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而属肝肾不足者。
 
 
 
 
 
 
 
半身不遂秘方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蜜炙双花,豨莶草,忍冬藤,各30克,蜈蚣3条,全蝎5条。
 【制法】:以上七味装入坛内,加入3斤白酒,将坛放入锅内加水至半腰深,盖锅盖,烧开后用文火炖1个小时,即可。
 【服法】:药渣一直泡在酒内,每服一两,一日三次,饭后服。酒量小可适当少服。
 【疗效】:一般服完一料药酒,即可痊愈。
 【案例】:石xx,男,56岁,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本地大夫用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后经用此方,疗效明显,手脚灵活像个正常人一样。
 喝了半身不遂酒,像正常人一样走,
花钱不是特别多,穷人不用很发愁。
 
 
 
 
 
 
解利伤寒。主伤寒壮热,头疼
不卧散
【别名】 神仙不卧散
【处方】 川芎1两半,石膏7钱半,藜芦半两,甘草2钱半,人参2钱半,细辛2钱半,(一方无人参、细辛)。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解利伤寒。主伤寒壮热,头疼。
【用法用量】 神仙不卧散(《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摘录】 《伤寒标本》卷下
 
 
 
 
 
 
 
不忘散
【处方】 葛蒲2分,茯苓5分,茯神5分,人参5分,远志7分。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令人不忘。主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3次。
【摘录】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准绳·类方》卷五
 
 
 
 
 
 
 
 
不老丸
【处方】 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胃,消痰饮,进美饮食。主脏腑虚滑久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五
 
 
 
 
 
国医大师李玉奇 胃十二指肠溃疡土豆蜂蜜膏食疗方
治胃溃疡的土豆蜂蜜膏。
【材料】土豆100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土豆洗净,用搅肉机搅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熬;当熬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成膏状,冷却后待用。
【吃法】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食用过程中忌食辣椒、葱、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国医大师李玉奇 胃癌术后吞咽困难
验案赏析
王某 1900-01-01
就诊时间:1999-06-09 节气:芒种后3
主诉:胃癌术后吞咽困难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不明原因消瘦,体检发现胃癌,急行胃大部(2/3)切除治疗,术后出现食欲不振伴吞咽困难,遂来诊。症见:食少纳呆,吞咽困难,进食哽噎不顺,每日仅进少量流食伴见口干,少眠多梦,大便干结。
舌质:舌绛 舌苔:苔黄厚而干脉象:数脉,
检查:术前经医大一院查胃镜示:幽门下部癌,术后做病理示:胃腺癌(中期)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工作压力较大,易致肝气郁结,久郁而化热生痈,形成癥瘕结块;术后伤正,湿热困阻脾胃,胃气衰败,胃津不能濡养食道,加之气虚血行无力致瘀,阻于胃脘食道,故见吞咽困难,哽噎不顺。津液匮乏,故见口干,大便干;阴血亏虚,血不养心故少寐而多梦。舌脉示为有湿有热,内有瘀象,胃气胃津耗伤之征。
诊断:噎膈
治则:养胃疏导,生津化滞法治疗噎膈
方名:养阴清胃饮加减
组成:威灵仙25g,莪术10g,蚕砂10g,香橼15g,桃花15g,槐花15g,苦参10g,半枝莲10g,芦根20g,白茅根20g,沉香5g
用法:6,12,水煎服
医嘱:避风寒,调情志,饮易消化之食物,勿劳累,静卧休息。
 
 
 
 
 
治疗阴囊湿疹方

【中药】:取紫苏叶(干品)150克。
【制法】:将紫苏叶其中的50克研为细粉,备用。剩下的:100克加水煎煮。
【用法】:先用紫苏煎液浸洗患处(可待药液变温后使用),再用紫苏粉撒患处,每日l2次。
【疗效】:一般用药5天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可获痊愈。
【主治】:阴囊湿疹。
 
 
 
 
 
消除各类腹水秘方
【配方】:一斤红小豆,一斤以上红鲤鱼一条。
【用法】:不见铜铁,不加油盐及调料加水炖熟。喝汤吃鱼。
【功能】:专治各种腹水,包括癌症引发的妇科腹水。
【疗效】:第一天喝,当天就可以见效。
 
 
 
 
 
 
不老汤
【别名】 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
【处方】 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
【用法用量】 神仙九气汤(《得效》卷三)、九气汤(《得效》卷四)、神仙不老汤(《普济方》卷二六七引《余居士选奇方》)
【摘录】 《百一》卷四
 
 
 
 
 
 
不老地仙丹
【处方】 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杜仲(姜制,炒)3分,没药(别研)3分,防风半两,赤小豆半两,地龙(去土)半两,茴香(炒)半两,木鳖子(去油)半两,血竭半两,乳香(别研)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和面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风毒,轻脚壮筋。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木瓜橘皮煎汤送下。
【摘录】 《直指》卷四
 
 
 
 
 
 
 
 
不老丹
【处方】 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何首乌;上更铺枣2升,黑豆3升,用炊单复着上,用盆合定,候豆枣香熟,取出,不用枣豆),地骨皮(去粗皮)2斤。
【制法】 上为细末,用椹汁搜和,如软面剂相似,瓷盆内按平,上更用椹汁,药上高三指,用纱绵帛覆护之。
【功能主治】 乌髭驻颜,明目延年。主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 昼取太阳,夜取太阴,使干;再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丸,空心温酒送下。
【注意】 忌五辛之物。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五
 
 
 
 
 
 
 
程氏敷脐减肥秘方
【组成】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
【主治】肥胖病。
【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本方去油麻稿,加干荷叶50克,重用泽泻为60克。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化解痛风、湿热之气,两味药,清热燥湿+健脾除湿
有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苍术配黄柏了吧?
苍术配黄柏,就是用来对付湿热之邪,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二妙散,出自于《丹溪心法》。
这里湿热又是什么?
湿热,在中医学里是一种病理产物。它本身不是病。湿热只是一种邪气,一种致病因素。
比如痛风,痛风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脚指头红肿胀痛,拒按,连在上头加一张纸都受不了。这时,患者的舌头,往往是舌红苔黄腻的;小便也是黄的;发病前一般是饮酒的。这就是湿热。这时候,用黄柏清热燥湿,用苍术来健脾除湿,是很不错的。
还有的人,不是痛风,而是膝盖红肿热痛,或是有前列腺炎,或腰椎间盘突出,或两股之间爱出汗,就是出现了所谓阴汗
而另一部分,则是慢性湿疹。这时的舌头,也都可能是舌红、苔黄腻。也要考虑是被湿热之邪给侵入了。
总结:湿热这东西,危害极广。痛风,不过是其表现形式之一罢了。
苍术配黄柏具体能干什么?
能清湿热。
如果明确自己是湿热体质,舌头发红,舌苔黄腻,有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尿黄,头胀身重,女子带下黄浊,男子阴股汗多,可以考虑用黄柏和苍术了。
方解:黄柏善于清热燥湿,苍术善于健脾除湿。两者配合,既能清热有能除湿。也可以用姜汁增进除湿的能力。
当然了,真正应用的时候,是需要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做一些加味的,这就需要辩证加减了。
当然,如果脾胃不好,总便溏拉肚子,就不要用了。
 
 
 
 
 
 
 
中耳炎治愈率近100%
这个方是我三十年前得到的,又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奉献给有缘之人。
 记得那还是一九七九年的四月,我的女儿刚六个月得了中耳炎。眼泪流入耳内就犯;感冒发炎也犯;洗澡水进入耳内还犯;洗头稍不注意水流入耳内还犯。服药、打抗菌素治疗都不解决根本问题。一反复就打得五、六天抗菌素。。这个病发展下去也是很严重的,发展就成内耳炎,波及大脑甚至有生命危险。全家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亲戚好友四处也帮寻医问药。(结果女儿的屁股都出现了硬结,至今还有痕迹。)
 一百年前,中国人如何治疗此病?中耳这个部位经常发炎,说明此处功能弱,消炎是一方面,恢复功能是主要的问题。古人必有办法。
 于是,我联系到了北京中医学院郝万山教授,寄来了方子;又找到了草原神医邢布立德,提供了办法;妻子的同事刘爱军也帮找到了河南一位中医的方子。
 我就把这些方子仔细的进行了研究。反正是自己的孩子,又是外用药,没啥问题,在此基础上拟方。决心已定,开始操作。
 药配好后,只用了三天,孩子的病就好了,免去了心头的焦虑。至今已有三十年没犯,彻底治愈了。
 期间我和妻子看到或听到有人患此病,都施舍他们。统计起来这些年大约有几百患者受益。最典型的是辽宁医学院附属二院工会主席张芳云的母亲患此病四十多年,痛苦已极,结果只用了七天就全好了,全家感谢万分。
 当时,有的医生找到我要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申报专利我都婉言谢绝了。因为:药是大地长出来的;基础方是他人的心血;用的文字是祖先创造的;成功是我女儿身体试验的;我什么也没有,干吗要申报我的专利呢?岂不是太贪婪,太自私了。
 年近花甲,才知道如何做人,应把此方归还人类、社会,解除患者的痛苦,为人分忧才是我的本份。先介绍如下:
 方剂:
 明矾100 猪苦胆大的两个(小的三个)冰片5克,抗菌素(头孢、阿奇霉素胶囊或片剂等)
 工艺:(这个很关键)
 1、先把明矾敲打碎成黄豆粒大,放入瓷盘内,再把胆汁倒入盘内。
 2、而后放到打火罩上,微火,一定要掌握好火头,千万不能大或 小。
 3、千万不能搅动,看着它慢慢的起泡。大约半个小时或四十分钟即可。
 4、颜色微黄绿最佳。
 5、把上述物、冰片、阿奇霉素(5--7)放到一起研成细面,装入玻璃瓶,防干燥凉处备用,十年不过期。
 用法:
 1、先用双氧水冲洗耳道,擦干。
 2、而后卷一比较细的纸筒,用一头取一点药粉,放入耳道口,均匀地吹入耳内。
 3、小儿、老人早晚各一次;学生不方便晚一次 
 4、忌辛辣烟酒。
 
 
 
 
 
 
 
 
不觉退管锭子
【处方】 象牙末5钱,万年冰(即粪窖年久砖,煅)5钱,青盐3钱,轻粉3钱,密陀僧1钱。
【制法】 上为末,用饭捣丸锭子。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插入管内。数日后,其管随药而出,不疼,自然生肌,不用收口药。
【摘录】 《惠直堂方》卷三
 
 
 
 
 
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缩,眼睛斜视
不惊丸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黄,取末)1两,淡豆豉7钱(有盐者不用),芜荑仁3钱半,蝎梢12尾(炙,去毒)。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缩,眼睛斜视。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乳汁送下;清水饮亦得。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宿州陈氏方
 
 
 
 
 
 
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
不惊丸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淡豆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
【用法用量】 每服1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者,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者,荆芥汤入酒3-5点调下。1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小儿病源》卷三
 
 
 
 
 
 
除风丸
处方:天南星45,(生)川芎30 ,白附子75, 半夏75,(生)天麻(去苗)、白僵蚕(炒,去丝、嘴)、防风(去芦头)各45 ,石膏60,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30 ,蝎梢(去毒,炒)45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豁痰通络。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四肢不收,肌肉顽痹,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及临卧时用生姜汤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增损柴胡汤
 增损柴胡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3钱,人参3分,甘草(炙)3分,半夏(汤泡)3分,白芍药3分,陈橘皮3分,川芎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钱匕,以水1大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增损柴胡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妇人产后虚羸,发寒热,饮食少,腹胀。
 
 
 
 
 
根治胃病之奇方加工成粉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总有效率达98%以上,无任何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治好无数病例,实乃天下奇珍之方!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
 【加减】: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 50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量.
 【服法】:每天二至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较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胶囊一粒。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
【疗效】:重者一般3至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可以根治。有效率达98%无任何毒负作用。
 【饮食】: 不要吃生///凉性的饮食。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过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不然吃仙丹都没用!)
 
 
 
 
 
 
 
参附汤
 参附汤用法用量
 组成: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用法:上药咀如麻豆大。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参附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阳气暴脱症,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参附汤的不同处方一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转厥安产汤(《叶氏女科诊治秘方》卷三。
 【组成】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用法】上药咀,分作三服。每服以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参附汤的不同处方二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六。
 【组成】人参,绵附(炮,去皮、脐),肉豆蔻(微火煨裂)。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同煎,空腹时服。
 【主治】下痢鲜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状者。
 
 
 
 
 
 
不惊丹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1两,淡豆豉(焙干)半两,茯神(去皮木根)半两,南星半两,蝎梢50尾(去尖毒),净芜荑2钱半(先入乳钵内,极细研烂)。
【制法】 上除芜荑外,余5味焙为末,再同芜荑乳钵内杵匀,醋煮糯米粉糊为丸。
【功能主治】 疏风顺气,和脾胃,进饮食。主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缩,目睛斜视。
【用法用量】 周岁内婴孩粟谷大,每服30丸至50丸,乳汁送下;3岁以上者麻仁大,每服50丸及60丸,温米清汤送下,候1时得吃乳食。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