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蟹山炮台这门大炮遭“囚禁”,皆因第一炮打向了他

 梦想童年594 2020-05-02

在黄埔区蟹山公园内,有蟹山炮台遗址。

在遗址上可以看到一个炮台的泡池内有一座不伦不类的“亭子”,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两层框架搭在炮池内,让人疑惑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原来这是一个囚炮的亭子。一门大炮为何会遭到囚禁?这里面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一炮轰击的目标是孙中山

◇ 蟹山炮台

它鱼珠炮台群的其中一个,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清光绪十一年 (1885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倪文蔚等人主持修建,自从建好之后从未参与过战事。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座炮台打出的第一炮竟是打向孙中山。

◇ 陈炯明夜袭总统府

1922年6月15日夜10时,孙中山在总统府内批阅公文,忽然有一通电话来报告情况,据称当夜粤军将有行动,务请总统离开总统府。由于这是一通匿名电话,孙中山认为是谣言或陈系军人故意威胁,所以不予采信。

到了午夜12时后,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前后奔来总统府报告,据云今夜消息险恶,请总统离府暂避。孙不肯,认为与陈炯明虽然有隙,总不至于敢冒天下之大恶而叛变。

就在这天午夜3时多(即16日凌晨),忽然响起了尖厉的号声,接着到处号声齐鸣,陈炯明的部队包围了总统府。在这紧急当口,孙中山还不肯离去,宁愿一死殉国,被随从强挽离府。

这时,总统府附近已由粤军布哨,不能自由通行,孙中山一行曾被叛军步哨盘诘了好几次,都侥幸通过。走到财政厅门前,遇叛军大队由东而来,众人因被盘问不能通过,可是孙中山却单身夹在叛军中向前行走,履险如夷。深夜中叛军看不清人脸,以为是自己队伍中人,所以毫不疑心,到了永汉马路口,方才出险,随后转上军舰与幕僚共商应变戡乱。

◇ 炮口对准孙中山

当夜叛军炮轰总统府,总统府卫士50余人,在观音山粤秀楼附近坚持防御对抗,以少敌众,苦战十余小时,伤亡三分之一,而叛军则阵亡300以上,消息传出后震动中外。

孙中山避走军舰,退守黄埔,等待救援。7月9日,陈炯明叛军占据鱼珠、蟹山炮台,炮轰孙中山座舰永丰号,致使永丰号中数弹,舰尾受创,当时情况非常危急险恶。幸得孙中山临危不乱,趁着涨潮,指挥舰队出其不意地从长洲岛与深井村之间的海心岗河穿越而过, 摆脱了叛军的铁桶式合围,进入白鹅潭,方躲过一劫。

▲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中山舰上。

被“囚禁”的大炮

1932年,参与此役的陈策等人于蟹山上建小亭数座,并在山顶处竖立一座由胡汉民题字的“先大总统孙公蒙难碑”,石碑的背面刻有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撰写的碑文,为此还将蟹山命名为“中山公园”。

同时,还特地把射击孙中山座舰的大炮炮“封口”,炮口堵塞,涂上了国民党党徽。当局还在炮池上建了一座“囚笼”般的亭子,寓为判其终身监禁,永不得用,也不许大炮左右转动。

▲ 被“封口”、“囚禁”起来的大炮

如今,蟹山炮台的大炮已收藏在广州博物馆前陈列,只留有这座“囚笼”般的亭子还屹立在炮池上,令人追念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 蟹山公园内现在只留下“囚禁”大炮的“笼子”了。

可惜的是“先大总统孙公蒙难碑”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但炮池附近的四方亭和八角亭基本保存完好,但亭中原有的牌匾不知所踪。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