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宋朝的审美, 简单素朴,文雅幽静, 抛却繁复,不事雕琢, 随性而行,返璞归真。 有人说: 宋朝的美学, 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年。 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 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美的追求, 不仅是一曲浪漫的宋词, 更是一种生活风尚: 追求雅致,讲究品质。 今天的我们大多繁忙, 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发现美。 而对宋人来说,这些只是寻常。 01 最早的极简风 如果唐朝是繁复的华丽风, 那么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风。 宋人大多提倡简朴, 讲究典雅平正,优雅简洁, 希望通过低调和品味,来表现自己。 宋人更在意天性, 返璞归真,美得自然, 他们一扫唐代的奢华张扬, 喜用墨写字、画画,用单色釉烧瓷…… 以素色为主,沉静雅致, 素与简的穿衣风格, 直到现在也被广泛运用。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物以极简为美,生活也是。 活得越素简, 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生活有情调,灵魂有诗意。 图 |《松涧焚香图》 马远 02 风雅 雅,是宋人的审美风格, 雅,是风雅,也是质朴淡泊。 它没有瑰丽的色彩, 没有过多的渲染, 自有一种气质藏于其间。 表现在艺术上, 是书法,绘画,瓷器, 表现在生活上, 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图 | 宋·《胆瓶秋卉图》 宋人对风雅的极致追求, 更是形而至内的品性修为, 善于发现生活情趣。 冰裂纹,本是烧坏的产物。 却在宋人的手上化腐朽为神奇。 败笔,不完美之中, 诞生出了绝世的沧桑之美。 宋人饮茶之风及制茶之法登峰造极, 全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 茶肆十分兴旺, 不仅在大城市,小城镇也比比皆是。 《水浒传》里就有多处反映, 比如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 图 | 《文会图》(局部)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 宋代的文人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有人曾问, 为什么宋朝会有这么多文人? 他们为什么在面对权利和财富时, 为什么可以不贪婪? 蒋勋说: 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水, 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 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图 | 张先《十咏图》 无论是宋朝, 还是千年后的今天, 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不必生得惊艳,但要活得精致。 雅,更是一种内心姿态, 从不张扬,保持清醒, 自有一份淡定从容。 图 |宋·《松下赏月图》 03 清逸 清逸,莹润飘逸, 从宋瓷中提取“清”之气息, 有清风朗月般的明净。 天青色,随光变幻, 如雨后稍纵即逝的雾色, 就算从未见过, 也能想象到它的梦幻惊艳。 烟波浩渺, 有轻盈、多变的特质, 如同女子灵动飘逸的身姿。 其阔如海,其动如烟, 其色如雪,其柔如水。 不同于唐朝尚丰腴美, 宋人跟我们现在的审美很像, 追求瘦长,所以量体裁衣, 以显露身姿之苗条。 质朴与清雅惺惺相惜, 曼妙朦胧,浓淡得宜, 显绰约脱尘之风姿。 图 | 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 宋朝的书法, 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神韵皆出。 横竖撇捺犹如宝剑出鞘,仙鹤独立, 铁划银钩,骨清神秀。 图 | 宋徽宗的书法 求简易而取清逸。 宋人尚意,美在风神。 人生也是这样, 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 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图 | 宋·钱选《招凉仕女图》 04 生动 宋朝的花鸟画是一绝, 小到一个虫子, 都能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 宋人含蓄内敛包容, 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虽追求简单,却处处体现别致, 擅长运用花草鸟虫鱼等元素。 图 | 宋《夏花篮图》 中国传统色, 有着沉静气质和浓厚底蕴, 只要衣服上稍加点缀, 都让人惊鸿一瞥。 在经济繁荣的宋朝, 高级真丝,精致刺绣, 和镶金服饰已成为时髦。 宋朝服饰颜色虽朴素, 却离不开精心点缀, 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 生色折枝花尤为时尚。 图 | 宋《盥手观花图》 对配饰的喜爱, 也丝毫不亚于现代的人们, 珠宝配饰必不可少, 脸上喜帖数颗珍珠或宝石。 真正的美是融入生命元素, 采撷自然界鸟语花香的气息, 挂在胸前,或饰在耳间, 气质斐然,享受快乐。 这种风情与风骨并存的美, 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绽放在灵魂里, 融入无言的浪漫和深情。 图 | 宋《秉烛夜游图》 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有幸生于太平之世的我们, 终日忙碌之外,其实也该学学宋人, 偶尔慵懒,十分热情, 品一杯茶,饮一盏酒, 读一卷诗书,挂一幅画, 或走进市井巷陌,大快朵颐, 或删繁就简,认真的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如此,也不枉此生。 聂成华书画作品展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