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曌贇king贇曌 2020-05-0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俗语不仅生动,而且寓意诙谐深刻,都充分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大多数俗语都是起源于农村,因此在农村流传着很多蕴含做人道理的俗语、谚语,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沉淀,有的流逝,有的越发的凝练,一句句老话,是农民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比如这句:“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穷死不耕丈人田。字面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女婿就算是穷死也不要去租种老丈人家里的田。在古代,可能有很多穷女婿家里没有田地,而老丈人家里有田有地,穷女婿要靠租种老丈人家里的田过生活。农村有句俗语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在过去,女儿是得不到娘家财产的,但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只是抽空去娘家看看父母。但在利益面前,老丈人肯定是向着自己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穷女婿还去租种老丈人家的田,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还有可能引起舅郎矛盾。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过去封建的农耕社会,田地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一个男人娶妻生子,想日子过得去,也是得靠自己家祖传的田地,吃苦耐劳,辛勤耕种,在男权社会,一切以男人的姓氏为土地所属,在这个秩序下,女人假如嫁了人,也就随丈夫开始新的资产和劳动分配了。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给老丈人家耕田就相当于倒插门,当了上门女婿当然要给老丈人家耕田了。你可知道,古代的上门女婿是很难当的,要放弃原有的姓氏,而且在家中没有地位,十分难堪。在男权社会,男人是天,女婿如果因为贫穷而去投靠岳父家,那是要被世人瞧不起的。这也是古人告诉男子汉要有气节,志气的一种体现。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饿死不进萝卜园。白萝卜是特别开胃的,但你要知道,它是越吃越饿,而且白萝卜性寒,水分多,如果多吃的话,会容易刮油,让人心慌,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水肿。因此也有“家有万贯,不拿白萝卜就饭”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在快饿死的时候,肚子空空,生吃白萝卜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还可能会有生命之忧。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话虽如此,如果是真的在饥荒的年代,谁还管它吃什么,有萝卜吃都不错了,不吃就要饿死,吃了或许还能多活几天,是你你不吃?因此,也有了另外一种说法,意思是说就算是自己饿死了,也不会进别人萝卜园偷吃萝卜。这个寓意的道理就是让人有一个做人的准则和底线,不能为一己私欲而失掉做人的准则,成了被人唾弃的小人。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事实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小人是没有底线的,当面对自己的利益时可以放弃自尊、人格,可以背信弃义,可以不择手段等等。可是君子恰恰相反。在古代,源于仁义礼智信,因此在民间也有很多俗语是用来教育做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反映到生活当中就起到了警示作用,告诫人们要自律,要诚信,要讲究德行。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通过他们的丰富智慧和社会经验总结出了很多俗语,这些俗语言简单意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无数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民间口口相传下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应该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下去,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