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这一天是新中国军人的盛典。当天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新中国在这里隆重举行了首次授衔授勋典礼。这次授衔仪式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有很多经典瞬间。次日官方媒体在头版刊发社论: “授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以国家的勋章和奖章,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祖国人民给予自己的英雄儿女们的崇高荣誉,这代表着国家和人民对于这些英雄儿女们的深切感谢。”从总体上来看,新中国首次授衔普遍以压低的方式授予,结果不少人军衔明显授低了。 当时我军有42名副军团级将领,其中19名被授予上将军衔,22名被授予中将军衔,只有一名授予了少将军衔。这名少将也因此有了一个称号,“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开国少将”,这位将领就是贺晋年。鲜为人知的是,贺晋年最开始拟定的军衔是大校,结果主席最终拍板,授衔少将。 事实上,贺晋年授衔少将也有点低,他是赫赫有名的“剿匪专家”,早在1928年就入党了。不仅如此,贺晋年还是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在参加红军之前,贺晋年持枪走陕甘宁,闯荡江湖,劫富济贫,豪爽,义气,时人称他“贺老大”。 纵观贺晋年的军旅生涯,他战功赫赫,先后担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红军团长、师长、军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三边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纵队司令员,第十五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八军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位。 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下贺晋年所担任的职务,尤其在解放战争后期的职务,就知道他至少应该授予中将,甚至上将都有可能。当然,这次授衔中让衔、请求降衔、不争衔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总干部副部长徐立清,按资格,他理应授衔上将,但当他得知上将名额需要减少时,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为由申请降为中将。 由于种种原因,草拟贺晋年的军衔时,起初为大校。这个大校就有点低了,毛主席在审阅军衔名单时,看到贺晋年的名字位列大校一栏时,他说道:“低了,低了,怎么也应该是一个将军。”在主席的关心下,贺晋年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军衔制度取消,国家也意识到1955年给贺晋年的少将军衔过低,决定将他的行政等级定为六级,也就是中将级别的待遇,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参考资料:《揭秘新中国首次授衔》、《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开国少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