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

 POPODING183 2020-05-03

作者 | 一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识得孝,方懂人生。

尽了孝,无悔人生。

01

人生最痛

子欲养而亲不待

疫情肆虐,生死无常,武汉常先生的父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他去医院领取父亲的遗物,主要是钱包与手机。他问护士“我爸爸他有没有说什么?”,护士摇摇头说”没有,没有。“

“我爸……他有没有说什么?”

只字未留,临终未见,这是一辈子的遗憾。一别就是一生,没有两宽与欢喜,只有满满的凝噎与懊悔。

常先生说,这辈子最后一次见父亲是送他去医院,在医院拍得那张照片成了最后一张。充满悲伤地表示“没救活爸爸,现在为妈妈好好活。”

试问一张照片如何以最快得速度从彩色变黑白?——不是相机滤镜,而是一口气,人活着的最后那口气,呼吸一停,阴阳相隔,定格永恒,迅雷不及掩耳,瞬间且无形。那人或成了记忆中或者梦里的常客,但是已经没有尽孝的机会了。

司马迁曾云:“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人的根本。每个人本应与生俱来的孝心,也从来不需要亲人的离去来唤醒,当珍惜当热爱当孝敬,莫要追悔,因为后悔真的没用。

02

人生大幸

叫“妈”有人应

去年9月20日,37岁的胡歌在自己生日的最后一分钟,发了一段感慨:

“连续一周,总是梦见你,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不是日有所思,不知你来梦里见我,要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如果很远,很辛苦,就别来了吧……”

这是胡歌写给患病去世的母亲的,寥寥百字,触痛千万人。思念、悲痛、释怀……百感交集,深刻绵长。这,也许就是我们与父母之间永远的牵绊吧,与生俱来,一脉相承,切割不断。

巴金曾直抒“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我们常说“母亲做的菜是最好吃的”,为什么?

星级餐厅的进口食材难道比不上菜市场的批发货吗?

专业厨师的满汉全席难道比不上普通主妇的番茄炒蛋吗?

很多人一定知道答案——

因为母亲的菜里,加了爱的佐料,有家的味道,细致润无声,这是再高级的食材再多的金钱也做不出来的。并且,它是无价的——任何餐厅的菜单,都寻不到妈妈亲手做的那道菜。

03

父母和子女

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

父母陪伴身旁,我们似无惧风雨的风筝,漫空翱翔,父母始终握着那根线,拉拉扯扯保证我们的正途。父母走后,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恣意也失了方向。撒娇的怀抱不再,任性的权力不再,叛逆的余地不再,一夜长大,循规蹈矩,慢慢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他们看不到了。

老舍有言: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父母老得太快,而我们成长得太慢。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本可以。

生命有限,父母易老,岁月无限,亲情难恒。及时尽孝,父母常乐,是给彼此最好的礼物,最大的心安。

至此,给自己挂念的父母,给惦记自己的爸妈,打个电话吧,道一声“爸妈,我很想你。”

作者:一翁,情钟文学,捕捉生活,一寸方心弘扬传统文化,一隅笔墨传递时代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