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二宝也要重视大宝,父母做好情感陪伴,老大老二互相平等

 布丁妈妈私享会 2020-05-03

昨天晚上11点的时候刷朋友圈,看到闺蜜发了一条动态:万能的朋友圈谁能告诉我,是不是一定要给娃讲故事,我买一个故事机还不行?我太难了,作为一个二娃的妈,晚上二宝还要洗澡,大宝还要让我给讲故事,我也不能分身啊....

下面有留言说:同款妈妈,想不通自己为啥想不开非得要老二,自己没事给自己找事。老大也抱怨,老二也顾不全,每天说好的给老二做抚触从来没有完整的做过,老大就在一边哭个没完,抱怨妈妈一天没功夫搭理他,只管小的了。

看来很多二胎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但是为什么故事机代替不了妈妈讲故事呢?从老大的心理角度分析,妈妈的睡前故事至少有三个意义:

第一、代表了对他的重视

老二出生后,家庭的重心不自觉的就转向了老二,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是不自觉的带出: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你就要让着他、爱护他。

原来家庭里的主角被迫变成了配角,而且有的家长为了有精力照顾好老二,把老大放在爷爷奶奶家生活,这样更加剧了老大的心理失衡,认为老二夺取了爸妈对他的关爱。

即便是生活在一起,原来孩子的各种生活细节被迫缩短或者取消,都让老大觉得特别难过。

第二、让他具有安全感

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来源是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你没办法要求一个孩子太高,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家庭里面突然间多出了一个孩子跟他争夺父母对他的关注,对他来说要花很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件事。

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心理准备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会伴随他的一生。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家长忽视了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老大心理没有调整过来就硬让他接受,给老大造成了很多的情绪问题。

第三、是培养跟交流的最好方式

明智的家长在观察到老大的细微变化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想办法化解这个问题,在失落感没有对老大形成实质性的伤害之前要赶紧纠正过来,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化解办法。

讲故事不难,因为这些故事不一定非要是仅限于书上的故事,还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孩子成长或者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扶持的故事来引导老大的情绪,让老大的情绪有个出口,同时能够在故事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孩子的情绪都是很外露的,如果家长有心,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异常和不满。

家长要理解老大的难过,并及时的化解,因为父母最初要老二的目的多半是让两个孩子将来能够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在父母人生走到尽头后不至于让孩子自己觉得孤单无助。

这个意义父母一定要给老大讲到,特别是在老大没有完全思想转变的情况下,这点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父母要从行动上多引导老大,让老大逐步体验到责任感和付出能带给他自己什么。

很多父母会疑惑,老大老二真的要这样吗?当然一定要这样,这不仅仅关系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家庭关系的和谐。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第一、老二出生后,尽量克服自身困难,不要把老大推给老人去带,避免孩子产生自己不是家庭的一份子,而是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这种感觉产生了就很难再扭转过来,孩子的情绪困扰是你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取得效果的,所以无论怎么辛苦,都不要图一时的轻松让老大跟着别人生活,而是让老大参与到照顾弟妹的过程中。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态度,不要说老大就应该让着老二这一类的话,一定要强调两个孩子之间的平等。

第二、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过程中,老大体会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意义,而能够帮助照顾老二,为他人付出而得到的回馈,这种回馈包括父母对他的赞许、弟弟妹妹对他的依赖的天然亲情,就会激发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能够为父母分担、能够担当的自豪感会让他情绪获得正向的激励,对他的人格的健康和心理的正向激励是非常有益处的。

第三、家长要持续跟老大进行交流。特别是对老二将来在家庭中能够跟他互相扶持、互相关爱,等父母都老去了以后有人帮他分担。

如果家中有人生病的话,让老大跟着护理,体验一下生活的不容易,他就会有切身体会到照顾病人会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这样他就能慢慢转变态度,不再认为父母是因为对他不失望而另外要个孩子了。

孩子的心思是非常细腻的,对外界的变化也是都能正确理解的,如果父母因为忽略对老大的关注,就容易让老大形成性格上的自闭。

一件很小的事在孩子看来也是很大的事,家长要及时关注老大的情绪变化,最好是有一个家长专门关注老大,陪伴老大,对他的陪伴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要增加重视程度。

父母每天跟老大进行固定的时间的交流,让他有机会跟父母倾诉和表达,这样孩子的性格才能保证向开朗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