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在微距摄影中, 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布光方式, 是截然不同的

 顽石映像 2020-05-03

这次将说到一些微距摄影的布光方式,其中的重点是不同情况下的布光设备,难点是透明物体的不透明物体的布光方式又不相同,就像给一个篮球布光,再给一个玻璃水杯布光又是不一样的。

在微距摄影的过程中,往往会拍摄一些比较小的昆虫,图片中这个可爱毛毛虫大概只有2-3厘米的长度,而图片中的这个小绿蜘蛛,它的长度都没有超过1厘米,还能看到它的眼睛还没有发育全,在拍摄它们的时候,往往需要把镜头拉伸到非常非常近的距离,尤其是这只小跳蛙,当时采用的是二倍老娃的国产镜头,才能拍摄出这样的效果,它的倍率在1倍到2倍之间,再拍摄这种题材的时候,因为拉伸的非常近,所以需要将焦平面掌握好,说到焦平面就不得不说到这个光圈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那只身体稍微长一些的毛毛虫,这只小毛毛虫的背景在拍摄的时候已经完全虚化了,只有它的整个身体是实的,此时的光圈已经放到了10,感光度是100,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进光量已经非常低,所以此时的背景才能是漆黑一片,在拍摄的时候就需要打光。

在微距摄影,尤其是在近距离的拍摄中,需要怎么样的打光呢?这里需要用到专属的闪光灯,但是因为它是三只闪光灯,在这里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布光方式,这种布光方法对拍摄不透明的,或者是类似于透明的物体,或者在不同的植物上,该去如何布光,因为昆虫在运动的时候,有时候会跑到一个非常方便的地方,但有的时候位置非常不好,这种情况下,布光角度不好的话,就会打扰到昆虫,那么拍摄还没开始就以失败告终了

这只绿色的小跳蛙是拿一个木棍放在上面的,它在树叶上是来回跑动的,这种情况没法拍摄,拿着一个木棍将它取下来,单手拿着木棍一边拍一边转换角度,此时采用的是正常的布光方式,顶光基本上没有使用到,只使用了两盏闪光灯,去给它进行布光,对它进行整体的照亮,这是一个通常用的布光方式,属于双顶光,稍微要靠后一些,在拍摄的时候能够打出很好的逆光,不过逆光也不是特点强,主要是为了让背景亮度增强,同时把主体突出出来。

偶尔也会有昆虫跑掉的时候,所以在拍摄昆虫的时候比较费时费力,单手手持全幅相机加上闪光灯并不是很好的办法,长时间肯定会导致酸痛,到最后甚至出现抖动的情况,到了镜头中就能发现,其实像几级地震一样,完全没办法进行合焦,所以三脚架是一个必需品,或者用腿搭一个简易的三脚架。拍摄微距摄影的时候,越是小的题材越困难,需要很长时间的耐心才有效果。

此时的整体布光方式,是以从上向下扩散的光为主,在图中有一个很好的演示,一前一后互相照应,在用手拿小蜘蛛的过程中,不要一直任由它跑,要灵活翻转,寻找最佳角度。当物体比较通透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是双顶光还是逆光,不经过柔光板的硬逆光能够很好的通透的物体打亮,使用顶光的话,只能将上面与环境照亮,做不到整体通透的效果

图片中的绿色小蜘蛛是通过布光拍摄出来的,能看出光源是从背后过来的,木棍属于与相机垂直的方向,右上角打过来的是硬逆光,两侧也有光打过来,三条光使它具有了通透感,能够发现蜘蛛的腿也是通透的,但是角度不是很合适

而这张图中的蜘蛛光感稍微加强了一些,在实际拍摄中焦平面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只对到了眼睛部分,给拍摄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这个蜘蛛比一般同类型的还要更小一些,平时小跳蛛的眼睛不是这样的,对不好焦的原因就是眼睛没有发育完全,即使在小图看清晰的情况下,在放大后,大图的眼睛也没有很好的对焦,不过能数清眼睛的数量,它的眼睛有8个,细节感是非常丰富的,主要通过打光的情况,腿才是这样通透的。缺点在于木棍也变的亮了

这张图中的也比较清晰,只要几毫米的物体,能达到这样清晰的效果,主要归功于人造光源,在拍摄透明物体的时候应该采用的硬逆光,在两侧使用的柔光,去整体加强光影的程度。在拍摄不是透明物体的时候会用怎么的方式呢?

当主角换成普通的毛毛虫后,它是完全不透明的,它躲在一片植物当中,所以不能采用过于夸张的布光方式,会打扰到它。此时布光没有采用柔光板,柔光板本来就很大,在从相机延伸出来,肯定会碰到叶子,会对它造成一种伤害,而简单采用了两个柔光罩,来实现出更为灵活的布光方式,缺点在于要使用对焦辅助灯才能看清,但是又没有使用柔光板,相对光线就会增强,营造了一般环形灯的效果,而采用左右两个辅助灯,要结合环境来使用。

能看出整体的环境非常糟糕,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拍摄,都没有把背景拍摄出透气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想要拍摄出比较清新的,比较自然的画面,就比较困难,采用的方法就可以用暗调把背景压暗,把复杂的背景通通去掉,只留下昆虫,同时将周围打亮,采用周边一个过亮的效果,拍摄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尝试

通过调节整个光的强和弱,能拍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首先是把前面和后面都打亮的效果,图中的光圈已经缩到了10,背景已经漆黑一片了,通过闪光灯的关系将背景稍微打亮,而前景打的更亮,拍摄出整体较亮的画面

而这张图就是比较正常的一张画面,感光处于100较低的位置,背景压的非常暗,只有前景是亮的,和上面的图片对比就能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调子,一种调子是亮的,给背景和前景都打光。一种调子是暗的,拍摄的过程中不给背景打光,只给前景打光,这个就是在用闪光灯去布光所要注意的问题。

图中是一个无意拍在腿上的蚂蚁,在拍摄时候准备并没有完全,不过细节也是非常丰富,要知道的是,只有通过打光才能表现出这种强烈和清晰的细节,在自然光的环境下,细节就没这样强烈。能清晰看出光是从背后过来的,正面没有采用布光,原因是位置问题,蚂蚁已经爬到了短裤这样,没法再去缩短距离调整光了

这张蜗牛的图片也是一样,通过正面光去布光,都没有采用硬逆光的方式,都采用了顶光,目的是为了弥补细节感同时压暗背景呈现出好的效果

所以能看出,布光方式就两种,一种是需要打硬逆光,一种是不打硬逆光,全部使用顶部柔光或者两侧的柔光,在进行正面的补光,足以应对大部分的微距摄影,更能很好的表现出所拍摄的题材,比较清晰的效果。自然光纵然是好,但人造光就有一番独有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