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氏太极拳述真

 修文举 2020-05-03

感谢带我进入太极拳门的徐中富老师,以及其他给予我帮助的师友们!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相传太极拳乃祖师张三丰所创,武当三丰派太极拳亦为当代一优秀太极拳种,个人认为这种太极拳是高阶拳种,比较适合于实战技击。张三丰祖师乃是武学的集大成者,文武双全,性命双修,擅长书法,自创龙书,道行高深莫测,不慕名利,传播武道,度化后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除武当太极拳外,还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以及赵堡太极拳等,此外,还有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创始人为满族人全佑,原属满族,清末在 “驱除鞑虏”的大潮中,改汉姓吴,即为吴全佑。吴全佑从杨露禅学拳,当年从杨学拳者众多,神机火器营中得其精髓者有三人,万春得刚劲、凌山善发劲、全佑长于柔化,全佑学拳极为刻苦,事师最为恭敬,深受杨露禅喜爱。全佑遵从杨露禅的师命,拜在杨班候门下,融会贯通杨露禅和杨班候父子两人的太极拳,去掉跳跃等动作,从而形成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轻灵柔化、连绵不绝、小巧优美而著称于世,在海内外流传甚广,对于人们的养生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式太极拳主要分为两派,一为吴全佑之子吴鉴泉南下上海之后,与其子吴公仪、吴公藻、女婿马岳梁等所传的南派,一为吴全佑的徒弟王茂斋传的北派吴氏太极拳,王传杨宇庭,曹幼甫、修丕勋等人,杨宇庭传王培生等人,修丕勋传子修占、修良、战波等人,战波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吴氏太极拳传授基地,弟子甚多,主要有徐中富等人。

当前,我国的大中小学生以应试教育为主,课业过重,大多数学校与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及运动,造成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加上办公必备以及学习等电子产品普遍流行,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视力下降等等疲劳过度、非细菌性炎症极其常见,颈椎病等在老年人身上常见的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发现,局面不容乐观。

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加强正确的、卓有成效的太极拳教育,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就刻不容缓。

特别是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较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院士大力提倡推广太极拳,太极拳的健身防疫功能得到英美等国实证研究的肯定,这更加证实了太极拳的有效性。

作为道功的一部分,吴氏太极拳的练习主要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准备动作,包括站桩、全身的放松活动、基本步法、手法以及腿法的练习等;第二步是基本套路练习,先学会整体套路,再由老师按照每个动作逐步纠正,即俗称的“捏架”,学完全套动作之后,经过精雕细琢,并通过长期的“盘架子”、细嚼慢咽才能体会出太极拳的无穷妙用。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太极十年不出门,练习太极拳也像创作一幅艺术作品一样,必须不断地修正,才有可能接近完美;第三步是收功,盘完架子后,一定要有收功的动作,不能拔腿就走,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风风火火的人一定要改掉自己的急性子,凡事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况且,我们练习的是世界上最具哲学智慧的太极拳。再者,收功也不用太长的时间,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内气与天地之精华明点,要让皮肤及毛发充分吸收进而融入自身的丹田之处,逐渐打通经脉和周天。

  一、准备动作

  1.桩法。桩法很重要,有静桩和动桩,各门派有多种桩法,代表性的有武当派、大成拳、八卦掌等桩法,此处主要介绍抱球桩、无极桩站法。

1)抱球桩(混元桩)20分钟以上。

  动作要领:两脚与肩同宽,双手五指撑开,两手手指相对,中指用意外撑,形成环状,抱于胸前,左阳右阴(男),左阴右阳(女),如此则为一太极图,手腕不可外凸,两手臂外形如圆形,长期练习手掌有酸麻胀痛,如过电的现象,即为得气。

2)无极桩。即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腿的两侧,自然站立。一般在做完放松活动后,准备正式练习套路前站无极桩,三分钟即可。

2.全身放松。此处可以参考八卦掌的周身大练法。当代的学子和知识分子们,每日里以看书、写作业、做卷子、搞科研及写文章等脑力活动为主,电脑与手机成为主要的使用工具,在加上出门开车、坐车,腿脚的活动也越来越少,颈肩病、腰间盘以及近视眼等身体问题日益突出,因为久坐而引起的猝死也时有发生,

1. 头部运动。a. 左右旋转,左右共四个八拍。b. 前后勾伸,共四个八拍。此动作不宜过快,以缓慢轻柔为好。

2. 肩部运动。a.左右绕肩,各四个八拍。b.前后绕肩,各四个八拍。此动作应经常练习,松肩的重要动作。

3. 左右拉伸运动。此动作与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类似,共四个八拍。

4).单手托举,转身看对侧脚跟。左右共四个八拍。

(5). 腰部运动。左右大转腰,共四个八拍。

(6). 膝部运动。左、右、里、外各一个八拍,共四个八拍。

(7). 腕关节及踝关节运动。左右共四个八拍。

(8). 原地抱球左右旋转三分钟。

3.基本身法、步法、手法

1. 身体的协调性练习,可以练习双手触地、抱球式、揽雀尾、金鸡独立等招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 步法有虚步、马步、弓步、仆步、歇步、跨步、左右分蹬脚等等。

3. 手法有掌、拳、钩、高探马、搬拦捶及栽锤等等。

二、套路练习

1. 无极式

2. 太极起式(左脚开步,两腕前棚,沉腕採按,太极出手)

3. 揽雀尾(左抱七星,打挤,右抱七星,揽雀尾)

3. 单鞭

4. 斜飞式

5. 抱球

6. 右抱七星

7. 打挤

8. 提手上势

9. 白鹤亮翅(左右)

10. 开合手(三次)

11. 开天辟地

12. 搂膝拗步

13. 左抱七星

14. 搂膝拗步(三次)

15. 手挥琵琶

16. 如封似闭

17. 十字手

18. 抱虎归山(搂膝拗步)

19. 揽雀尾

20. 风扫落叶

21. 肘底捶,

22. 倒撵猴(倒卷肱)

23. 斜飞式

24. 抱球

25. 右抱七星

26. 打挤

27. 提手上势

28. 白鹤亮翅(左右)

29. 开合手(三次)

30. 开天辟地

31. 搂膝拗步

32. 左抱七星

33. 海底针

34. 闪通背

35. 转身撇身捶

36. 撤步搬拦捶,

37. 上步揽雀尾

38. 单鞭

39. 云手

40. 高探马(右高探马,右分脚,左高探马,左分脚,左蹬脚)

41. 左右分蹬脚

42. 搂膝拗步

43. 进步栽锤

44. 转身撇身捶

45. 高探马(左右)

46. 右蹬脚

47. 打虎式(右左)

48. 双峰贯耳(坐胯蹬脚,穿掌,双拳从侧方打击对方耳部)

49. 歇步蹬脚(左右)

50. 搂膝拗步

51. 手挥琵琶

52. 进步搬拦捶

53. 如封似闭

54. 十字手

55. 抱虎归山(搂膝拗步)

56. 揽雀尾

57. 单鞭

58. 野马分鬃

59. 玉女穿梭(四次,打四隅,即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方向)

60. 揽雀尾

61. 单鞭

62. 云手

63. 下式

64. 金鸡独立

65. 倒撵猴(倒卷肱)

66. 斜飞式

67. 抱球

68. 右抱七星

69. 打挤

70. 提手上势

71. 白鹤亮翅(左右)

72. 开合手(三次)

73. 搂膝拗步

74. 海底针

75. 闪通背

76. 转身撇身捶

77. 上步搬拦捶

78. 云手

79. 高探马

80. 迎面掌

81. 单摆莲

82. 指裆捶

83. 揽雀尾

84. 单鞭

85. 上步七星

86. 退步跨虎

87. 迎面掌

88. 转身双摆莲

89. 弯弓射虎

90. 上步揽雀尾

91. 单鞭

92. 转身上步揽雀尾

93. 单鞭

94. 收势(合太极)

三、收功

  练完太极拳后不要马上走开,做好收功动作。

1、拍打手臂内侧、外侧,腿部外侧和内侧。

2、干梳头64次。

3、干洗脸32次。

4、按摩迎香穴32次。

5、轮刮眼眶32次。

6、按摩太阳穴32次。

7、按摩风池穴32次。

8、按摩耳朵32次。

9、鸣天鼓16次。

10、不舒服的地方可以随意拍打,不要过度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