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景点——兰亭风景区

 爱笑的小妹妹 2020-05-03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城西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时代的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太字碑、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

      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弘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驻足鹅池,首先看到的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书法合璧,千古称奇。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兴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鹅池

      再向里看便是“兰亭碑”。“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御书。“文革”时曾一度遭受破坏,中间有断痕,劫后重生,难能可贵,19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兰亭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补接,但观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补缺之处用手指去揣摩比划,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为“君民碑”了。


兰亭碑

      随后是具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三个大字,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记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御碑

      兰亭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自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除凶灾,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活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徐询、之遁等四十二人,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飘着的觞来决定。小溪中有许多浅浅的“港湾”。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表演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不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决。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


《兰亭序》

兰亭的右军祠,同样是为人朝圣的地方。一进大门,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墨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觐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颇为人所称道。


右军祠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是中国园林杰作,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是历史文化含量非常丰盛的园林建筑群。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动人故事。


编辑:绍小少

资料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