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伟天英 2020-05-03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建盏在高温燃烧的熔炉中,由于内部气温的不同和火候的高低变化,会使得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这些奇特的花纹与华丽的彩绘和雕刻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的自然变化。

似为“窑神”之作,具有神秘的艺术魅力。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喜爱与赞颂。

建盏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建盏有个共同的造型是盏口大、圈足小,形状像是漏斗。

建盏被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分别根据口沿和腹部、底足的变化来区分。

每个种类还有大、中、小的分别。其中小型的口径在11cm一下,中型的在11cm-15cm之间,大型的口径在15cm以上。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敞口:敞口碗,敞口,腹较浅,壁斜直或微有弧度。茶汤注入容易溅出,但器型优美,口沿处较薄与嘴唇贴合度较好。敞口盏的形状好像一个漏斗一般,因此也被人称为是斗笠盏。

撇口:撇口碗,口沿外撇,弧壁,有浅腹有深腹,造型较丰满也有较挺拔。虽然造型优美,但茶汤倒入时容易溅出,与嘴唇贴合度低,茶汤容易顺嘴角流出,是四个器型里较为不实用的。

敛口:敛口盏整体外形和束口较为接近,容易混淆,但也很容易区分,敛口盏在盏口下沿处没有凹槽,而是快到盏口位置的时候,开始往内微微收敛,整体造型呈丰满。

束口:束口盏是建盏最主流的器型,最直观的判别方法是,在束口盏盏口一下约1cm的地方有一圈内陷的凹槽。

作用在于斗茶是既可掌握茶汤的份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

建盏是一次上釉、烧制后自然结晶呈色的产品,因此也叫“自然釉”。

釉色和釉面的析晶斑纹,不受控制、无法模仿且千变万化。釉色具体可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杂色釉五大类。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乌金(绀黑)釉: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

一般来说,酱黑釉釉层普遍较薄,光素无纹,早期建盏的釉色多属此类,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兔毫釉:所谓“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文,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

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有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油滴釉: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或口沿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

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金口油滴”之分。

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太小不一,大者直径一般为三、四毫米,最大者达一厘米,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

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缭乱。

油滴也是一种结晶釉,烧成难度较大,成品率低,传世或出土很少。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一件南宋油滴天目碗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曜变:所谓“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

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的方向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由于“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四件,其中三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一件被定为重要文物。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杂色釉:由于建窑黑釉器系“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四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酱釉(酱绿油、酱黑釉、酱黄釉)等。

建盏器型与釉色斑纹的深层奥秘,专家为你解答

持续传播不一样的瓷器知识,与你一起发现匠心,分享美好。

发现中国瓷器之美,分享是最好的传承。

想和你一起沉浸在被瓷器“釉”惑的快乐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