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八股文--刘师

 LIU_home 2020-05-03

刘忠战

     现代语汇中,“八股文”成为贬义词,即使偶有提及,那一定是贬损某墨守成规,行文老套。中国的“科举选吏”制始于隋代(公元605年),而科举考试写八股文始于明宪宗年间(公元1465-1487年),反八股文之风兴于明末清初,反对者多是一些应试文人,其中不少人接受了处于朦胧状态的文化新思潮,反对的矛头主要指向科举选吏制度本身,另外对试文内容禁锢于儒学一家,著文必须沿袭孔孟原意极为不滿。他们奋力鞭挞“四书五经治天下”的王天礼制。这与西方文艺复兴之风(15-16世纪)遥相呼应,文艺复兴反宗教,倡科学,促文艺,期望重回古罗

https://p1.ssl./t019644f9f9db39953b.jpg马世俗文化;东方则反儒学、破禁锢、启百家,开放思想,带有早期反封建的思想萌动。现代史上,曾有过著名的1942年的延安整风,倡导“反对党八股”,现代的反八股,已经转义为反对一切形式的“程式化”。将程式化与保守、官僚、僵化画上了等号。

回顾历史,其实,“八股”只不过是议论文的一种通用结构,并无政治色彩。著名散文家、新文化运动开创人之一的周作人先生,曾给了八股文很高的评价:“八股集合了古今骈散的精华……,是中国文学的结晶”。如果你任意解剖一篇优秀论文,就会发现八股未明示,精要存骨中。研究东方文化的西方学者,与我们的视角不同,他们不仅对随代开启的科举选吏制大加赞扬,认为它体现了1400年前的民治、民权思想,而且从信息“标准化”角度看,明代制定的“八股”规则,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国家标准”。中国的戏剧、小说、民间故事里,有大量的科举舞弊案,其实“文无定规”在客观上给了考官作弊的机会。好比舞蹈大赛,“芭蕾”和“秧歌”同台,评委给谁打高分都合情理。行文的八股规则使文章具有统一“量纲”,具有了可比性,评分标尺“归一化”,考官想作弊,难度更大。

https://pic1./v2-c05af8bf0fe5f37af97203e6e6db8928_r.jpg

科举殿试考埸

   文章的八股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每股限定一定的字数,有如后唐时期形成的格律诗,将形式和内容统一在文体中。有学者将八股文结构简述为:“起、承、转、合”,缺一环节,则文路不通。用现代话说,叫逻辑链不完整。现代论文要求有:释题、引言、主论、驳论、结论等环节,也是与八股文同理,章节规范、完整,才有类比性,才可以用现代搜索引擎去检索。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之一,文章是信息“产品”,如果说明代开辟的八股规则,是为了将考生置于同一标度中,便于选才。那么现代信息标准化,则决定了流通性、兼容度和传播效率。浩如烟海的国家标准、专利文献,其术语、款式都有刚性要求,是更严酷的“现代八股”。信息时代,黑墨字演变成“比特”碼,随着现代化,人们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但承担信息交换的电子文档却愈来愈“八股化”,不留任何情面,一个字符、一个格位也不能灵活。你不执行?那就真“OUT”了(网语:出局了),ISO为网络报文交换,制定了严酷的OSI/TCP-IP标准,我们不妨叫它“电八股”,电八股对电子报文的限制不仅表现在文法,而且附有同步方式、目标路径、文长记录、纠错码等都有唯一规定。试想,没有电八股约束,不同种族、语种、文法的两地,只能是鸡犬之声相闻了,即使实现了通信,互传的也是“一地鸡毛”。不是你对牛弹琴,就是对方认为痴人说梦。ISO(国际标准协会)是世界上最高的“八股”衙门,我们的电子文档被镶嵌在一个个“报文帧”中,网络服务器会帮你补充完成电八股,虽然看不见它,但它才是你文章畅行天下的保证。从反八股到行八股,人类社会进入了空前的文明,我们应当自悟:生活的自由多元是由某种严酷的“限制”和“单一”来保障的。当感叹这种文明进程时,是否应该感谢信息标准化的开路人--明宪宗?感谢明代那一帮登高望远的智慧贤达?是否应该重新评价 “八股文”开创者们的思想精髓?

作者:华清群-刘师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