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历史】鲁肃:诸葛亮在东吴的知己 借荆州是污点还是亮点?[5P]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0-05-03

战赤壁,周瑜首功;取荆州,吕蒙之谋。

鲁肃(字子敬),于今人而言,在东吴,在三国,存在感不强。倒是借荆州这种“脏事”归在了他头上。

以致在一些影视剧中,鲁肃被刻画成了八面玲珑的和事老,或者收受关羽贿赂的小人形象。

孙权评论鲁肃有“二快”和“二短”。

二快,是指与孙权筹划帝王之业和赤壁之战前力排众议主战;二短,则是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和不能驱除关羽。

“借荆州”真的是鲁肃的污点吗?我看未必,这反而可看作是鲁肃的一大亮点。


首先,荆州是刘备从孙权手里借来的吗?

《三国志》中《先主传》和《吴主传》都没有说“借荆州”的事。

东吴一方,《鲁肃传》提到:“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又载,鲁肃责关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吕蒙传》孙权称:“子敬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又《程普传》:“权分荆州与刘备,普还领江夏太守。”

裴注引《汉晋春秋》:“肃劝权宜以荆州借备。”又引《吴书》鲁肃谓关羽曰:“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特别是吴人书写的《江表传》,对吴国美化最多,“借荆州”一事也出自此书。但学者早已考证过,荆州一共八郡,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只是一小块扎营之地,非江南四郡,后又“借荆州数郡”之语,皆传闻之妄,不足据也。

蜀汉一方,《先主传》则记载了刘备征服荆州四郡:“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诸葛亮传》又载:“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而《鲁肃传》中,裴注引《吴书》关羽答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

蜀汉一方认为,荆州是刘备辛劳征服的,根本不是从孙权处借来的。

赵翼认为,“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荆州本非孙氏所有,一直是刘表的地盘,刘备则依附与刘表,如何从孙权手里借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表刘琦(刘表长子)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孙权对这些事都未尝有异议,因为荆州本就是刘琦的地盘。

刘备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刘琦死后,群下又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见《先主传》)。刘备即遣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也算实际占有(见《诸葛亮传》)。又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见《关羽传》);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在南郡(见《张飞传》);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见《赵云传》)。

如此看来,荆州本非孙权所有,只是在赤壁之战前借给了刘备一块立足之地,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共拒曹操,东吴输出最多,觉得应该享受战后瓜分荆州的成果。

刘备也懂这个道理,所以赤壁之战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也是为了让孙权不要染指荆州,睁只眼闭只眼,就把荆州让与他刘备去收拾。这里“求都督荆州”并非向孙权“借荆州”。

孙权要借给刘备一块立足之地,那是联盟的必然。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多,那也是理所当然,因为曹操南向,刘表儿子刘琮已望风归降,压力正在东吴身上。东吴朝野惊惧,差点就跪地乞降了。

刚刚大败曹操,孙权还是担心曹操卷土重来。对抗北方强敌,东吴还得有赖于刘备。所以,孙权不惜“嫁妹固好”,当然也对刘备夺荆州不做抗议。

如此,刘备南征荆州四郡,才能毫无竞争压力。而后又被推荐为荆州牧,成了荆州实际占有者。

从孙权处“借”?不存在。只是因为联盟的关系,孙权默认了刘备对荆州的占有权,但所有权归谁,当时就没理清,所以才有后来那么多故事。


周瑜、鲁肃和诸葛亮
其次,荆州应不应该“借”?值不值得夺取?

荆州“借”不“借”,值不值得东吴夺取,这事关鲁肃的荣辱问题。

1、先看孙刘两家的大战略

诸葛亮、周瑜、鲁肃和吕蒙,各有所异,但也有相同,求同存异,孙刘才能结盟。

诸葛亮的设想是先接受现实,谋取荆、益,三足鼎立,然后再图统一北方,匡扶汉室。

《诸葛亮传》“隆中对”:“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又:“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周瑜的计划是取西蜀、并张鲁、和马超、守长江、图北方。短则划江而治,长则兼并天下。

《周瑜传》:“乞与奋威(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不说取西蜀并张鲁是否能实现,只可惜周瑜准备行军时英年早逝,然后此计不了了之。

鲁肃的计划是与刘备共拒曹操,保守江东,然后见机行事。

《鲁肃传》:“(鲁)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指孙权)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吕蒙的意见则是:北方不可争夺,刘备不可结盟,不如夺取荆州,占有长江。

《吕蒙传》:“何忧于(曹)操,何赖于(关)羽……不如取羽,全据长江。”

清代学者王懋竑评论道:“大抵吴之诸臣,周瑜雄略似孙伯符,有并吞中原之志,而不专于自守;鲁肃明于大势,欲合吴、蜀以拒操,为三分之计;至吕蒙则一以谲诡为自利计,而不顾其后,虽有攻战之材,非瑜、肃比也。”


2、荆州对蜀汉很重要!

“隆中对”表明刘备和诸葛亮早有心“跨有荆、益”,得荆、益二州,处心积虑,但同时对东吴则是“不可图”,采取的是结盟孙权,毫无图谋之心。并非吕蒙所说,“(关)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

蜀汉有了荆州,再结盟孙吴,才能毫无东顾地率兵由益州出秦川,同时,“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才能让曹魏面临真正的双线作战压力。而蜀汉失荆州后,与孙吴东西响应北伐,则做不到如此合作无间。

可见,荆州,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战略地位非常高。而鲁肃主张“借”荆州,联孙刘。

放眼东吴,周瑜有取蜀划江图北之意,但共拒曹操,这一点他和鲁肃、诸葛亮意见一致。吕蒙则一心谋取荆州,保守长江之利,自觉不仰仗刘备联军也可独拒曹操。只有鲁肃和诸葛亮的战略最现实,也最接近。

以至于有人说“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计划是诸葛亮抄袭了鲁肃。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就觉得《蜀书》和《吴书》记载矛盾,“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皆(鲁)肃之本谋。(鲁肃)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诸葛瑾)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曰‘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于亮。”

其实不然,英雄所见略同。“孙刘联盟、共拒曹魏”的大计,诸葛亮和鲁肃都可以想到,此外,还有周瑜也想到了。赤壁之战前,是战是和,东吴朝野意见分歧很大, 孙权就是听了主战的鲁肃和周瑜的意见,又参考前来游说的诸葛亮也持此说,才下定决心与曹操一战。

战后,刘备求都督荆州,又是“惟(鲁)肃劝(孙)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刘)备,方作书,落笔于地。”这也说明,以远见卓识著称的曹操,最担心的正是孙刘结盟。

清代学者李安溪评说:“子敬劝借玄德地,此策亦未为短。盖荆州新附,其势宜然。若两雄相争,北敌之利。”

袁枚说,“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诸葛亮和鲁肃,才是真正的知己。

建安二十二年,主和孙刘、共拒曹魏的鲁肃去世,“诸葛亮亦为发哀。”痛失知己,诸葛亮大概也预感到,孙刘联盟将要出现裂缝。


3、东吴夺荆州损人不利己

鲁肃去世,一心谋取荆州的吕蒙上位。

他认为刘备关羽并非善茬,迟早伐吴,如今局势也无需依赖刘备,于是向孙权建议取荆州、据长江。

其实,刘备得荆益二州时尚未有吞并东吴的野心,即便关羽失荆州后举兵伐吴更不可能吞食东吴,那只不过是扬武扬威、表明一下复仇的态度和强硬的姿态罢了。

吕蒙夺荆州,对一城一地而言,他确实成功了,而且立下擒关羽的不朽功名。

但对于战略大势而言,于吴国却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破坏了联合北伐的大计,也使吴国险遭灭顶之灾,还使孙权有乞服称臣之辱,被后世嘲笑。

孙权说,吕蒙“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又说鲁肃不能驱除关羽,还说大话“羽不足忌”。其实,鲁肃并非不能夺得荆州,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袁枚说,“当日之深于为吴而得计者,莫如(鲁)肃,浅于为吴而失计者,莫如吕蒙、陆逊。”

荆州本非孙吴的基本盘,没有荆州,也不损东吴根基,得了荆州,从今天看来,在后来历史中对东吴又有何益处?得了荆州,东吴还能吞灭西蜀独拒曹魏不成?得了荆州,以后还是要依赖蜀汉,和亲固好,共拒曹魏。

吴蜀争此区区数郡,而便宜曹丕,称帝中原,孙权俯首称臣,诚如《出师表》所痛言,“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跎,曹丕称帝”。


附录:后世学者如何评价吕蒙取荆州?

袁枚:

“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

“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力不能当操,势不得不称臣;既称臣,势不得不纳贡而受封爵;心有所不甘,又不得不诡词阿谀,而阴为反复。……权以江东两世之王业,至于俯首都亭,群臣流涕,此皆伯符父子之所伤心于地下,而鲁肃之所逆料者也。得十荆州,足偿其辱否?”

“蜀修关羽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劝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

王懋竑:

“又使权得荆州后而曹操不死,则当先主伐吴时,操必以大军蹙吴,魏攻其外,蜀攻其内,江东成败之机,殆未可料。……世皆以图取荆州为吕蒙之功,而不知其几败江东之业。”

“权自得南郡,请降于魏,屈辱已甚,使不图南郡而与蜀交好,其屈辱岂至于此?其后权卒绝魏,而与蜀交好者,终其身,盖亦有鉴于此也。”

李安溪:

“缘此遂令仲谋称臣子桓,责质征朝,几至狼狈。向非先主君臣大义素明,难得屈意和魏者,则白帝之戌不撤,东西之好不修,权之折而入于魏不久矣。(吕)蒙徼幸之策,亦殆矣哉,安可以成败论人,而谓鲁子敬之见真短于(吕)蒙乎!”

韩慕庐:

“如子敬意,岂欲划长江而守之哉?无一刻忘操也。吕蒙所窥者小,不恤远患,而甘近利,开吴、蜀之兵端,成曹氏之篡夺,而权亦称臣屈膝,岁岁被兵。嗟乎!贪功召蒙,误国不细矣。”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