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也能治病?这些悦耳的音乐也可以是一味良药!

 一路行ni43ydpa 2020-05-03

文:岑延祐


中医认为,疾病的由来是外因内因共同作用的。

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疫毒、外伤”等等。

而内因包括情志因素,也就是情绪,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因素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进而作用于我们的身体脏腑器官,四肢百骸。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对于我们大脑和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可见,就算是咱们的超级无敌大圣人孔老夫子,也有被声音迷到不想吃肉的那天。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快问中医问诊小程序】,随时随地「免费」问医生哦!

01.“樂”者,“藥”也

“樂”读音“yue”,“藥”字也有“yue”这个读音,至今,江淮一带还是会说,“吃yue”。早期人类在没有草药的时候,大多用到祷告、祝由等等方式来进行治疗,音乐最早的功能也主要是祭祀用的。

而就在人们以音乐治病的同时,慢慢发现草木植物的不同性味也可以治疗五脏之疾,于是在“樂”字上加了个草字头,逐渐地变成了“藥”字。仔细想想,身体不舒服,吃了“藥”,病好了,可不就“樂”了吗?吃药很重要,但病人若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一定会事半功倍,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人们积极心态。

我们今天的医学也不断强调着“身心同治”,悦耳的音乐也可以是一味良药,故“樂者,藥也”。

音乐也能治病?这些悦耳的音乐也可以是一味良药!

从“樂”到“藥”

02.五音和五脏

五音,是中国音乐的源头。名为:“宫、商、角、徵、羽”。他们对应西方的七声音阶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他们既是音名,也是调式。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有声,声各有音,人有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其声大而和、轻而劲、沉而深。声音和则无病。”……“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相应也”。其对应的规律是:

角音-木-肝

徵音-火-心

宫音-土-脾

商音-金-肺

羽音-水-肾

音乐也能治病?这些悦耳的音乐也可以是一味良药!

音的产生是因为物质的震动,音高则是由于物质震动频率的不同而不同。五音,就有五种不同频率的振动方式,他们每种主音所创作的音乐就有不同的特性。人体自身也有振动的频率,由于五脏六腑的结构各不相同,所以每个脏器的振动频率不同,当我们静下来时就会感到体内有规律的振动,如心跳、呼吸和脉搏。

所以当人们听到一段音乐速度在65-75(健康人每分钟心跳次数)的节拍演奏的时候,就会觉得轻松、舒适;如果节拍低于此或高于此,就会相对的觉得压抑或亢奋。


音乐对人体的影响:

《乐记-乐化篇》:“致樂以治心”即音乐可以平和人的内心状态,求得内心的和谐。正如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所言:“樂者,亦为藥也”。音乐可通过“治心”引起生理变化,使人身心和谐,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音乐有规律的声波振动,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系统传入脑内,使大脑分泌相应的内分泌激素,协调人体各个脏腑功能产生相应兴奋或抑制的变化,从而达到相应作用。

再有:当人体受到压力或刺激导致身体机能失调的时候,脏器内固有的振动频率就会异常,若此时听到与该脏器共振频率相仿的音乐,可能会使紊乱的细胞跟随音乐重新回到平稳有序的状态。

没有人会讨厌音乐,经典的作品可以流芳百世。音乐给我们带来的,远比五个音符要多得多。音乐以强大的力量,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和灵魂,正如《理论骈文》所记述:“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胜于服药也。”

音乐也能治病?这些悦耳的音乐也可以是一味良药!

《听琴图》——“宋徽宗”赵佶,“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清风计划##她健康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