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图文讲解+练习()

 青草微微 2020-05-03

语文单元1单元2园地2课课练单元3知识点单元4课内填空期中语文单元5

1-3年:1课2课|3课4课5课6课园地17课8课9课10课11课12课园地3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18课园地519课20课

4-6年:1课2课3课4课5课6课园地17课8课9课10课11课12课园地3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18课园地519课20课

数学:单元1单元2课课练单元3月考1月考2公式单元4期中数学单元5

1-3年:1课2课3课4课5课6课7课8课9课10课11课12课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18课19课20课21课22课23课24课25课26课27课28课29课

4-6年:1课2课3课4课5课6课7课8课9课10课11课12课13课14课15课16课17课18课19课20课21课22课23课24课25课26课27课28课29课

英语课文详解:一单元二单元知识点英语视频英语书写生活用词外研知识|三单元|四单元|

北师苏教单元1单元2单元3各版本4苏教2苏教3苏教4

北师1-3年级:1课2课3课4课5课

北师4-6年级:1课2课3课4课5课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芦花鞋》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改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

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代表作有《山羊不吃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本文节选自《青铜葵花》

作品简介:(点下方链接)

【整本书阅读】《青铜葵花》知识清单、阅读测试!

多音字:

当:dàng(妥当) dāng(当初)

露:lù(露宿)   lòu(露面)

空:kōng(空旷) kòng(空缺)

近义词

寻觅——寻找  同意——答应

祈求——祈祷  感叹——赞叹

清新——新鲜  格外——非常

疑惑——困惑  遗憾——可惜

反义词

厚实——单薄  暖和——寒冷

坚持——放弃  同意——拒绝

便宜——昂贵  明亮——昏暗

均匀——杂乱  兴奋——疲劳  

空闲——繁忙  特别——普通  

清新——污浊  疑惑——相信  

欣喜——忧愁  暖和——严寒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理解词语:

冬闲:指冬季农事较少的时节。

亮堂堂:形容很亮。

寻觅:寻求。

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空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8):编芦花鞋。

第二部分(9-14):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15-22):芦花鞋卖光了。

第四部分(23-30):最后一双芦花鞋。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冒雪坚持卖芦花鞋,最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买到他的芦花鞋,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青铜勤劳、善良、懂事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课文分析

句子解析:

1、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把鞋比作鸟窝和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一家人对新编出的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2、“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

说明全家人对这两双鞋很满意,从侧面表明了这两双芦花鞋做的很精致,很漂亮,也体现了全家人对这两双鞋的喜爱之情。

3、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恶劣的大雪天气与青铜的卖鞋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青铜的决心。

4、青铜同意了。他挑了一双适合他的芦花鞋,将脚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了。

先把脚洗得“干干净净”才穿上芦花鞋,可以看出青铜对芦花鞋的喜爱和珍惜。

5、然后拿起余下的十双芦花鞋,朝着大人们摇摇手,便跑进了风雪里。

一个“跑”字,表现了青铜穿上新鞋子的开心,就算冒雪去卖芦花鞋也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6、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它们好看——不是一般的好看,而是特别的好看。

“特别”在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表示程度加深,“特别的好看”比“一般的好看”程度更进一步,反映了他们对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7、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的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

“天天”表现了青铜执着,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太招人喜欢了”“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11双了”表明那些芦花鞋制作得十分精致、漂亮,特别受欢迎。

8、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并没有因为城里人非常喜欢他的鞋子而涨价,表现了青铜诚信善良的优秀品格。

9、 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表示看的词语:两次“目光落在......”     两次“看看”。

四次看,看鞋-看天-看雪地-看鞋;反复看鞋,他在思考到底是为了家人卖掉鞋子还是留下自己心爱的新鞋子,反映了青铜内心的挣扎和对鞋子的不舍。最终青铜选择脱掉鞋,自己雪地赤脚追向那个人,表现了青铜的善良。

10、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

与前文穿鞋前把脚洗得干干净净像呼应,都反映了青铜很喜欢和珍惜自己的新鞋子。

问题归纳:

1、课文围绕芦花鞋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围绕芦花鞋,讲述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故事。

2、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

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3、芦花鞋是什么样子的?

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两只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4、尽管,看出了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欢,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他没有因为他们眼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5、从青铜的做法中,你想给他说些什么?

青铜,你可真老实,尽管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些鞋子,还是按照原来的价钱卖,为你喝彩!

6、作者描写葵花与青铜采芦花的片段用意何在?

通过青铜和葵花精心挑选芦花,采芦花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兄妹二人做事认真,二人的互动中,“笑眯眯”一词更可以看出兄妹情深,让人心里暖暖的。

7、你怎么样看待家人提出的同意青铜冒雪卖鞋子的条件?

明知青铜卖鞋子下定决心,家人只好让他先挑选一双芦花鞋穿上,体现了家人对青铜的关爱。青铜穿上满满关爱的暖和和的芦花鞋去镇上继续卖鞋子,也为结尾赤脚回家前后对应,形成对比。

8、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9、你觉得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青铜一家人的生活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青铜能吃苦且心地善良的人。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不能放弃希望,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搓洗 祈求 污迹 遗产 震撼

葵花 纸屑 芦花 下雪 青铜

二、比一比,再组词。

祈(祈求)污(污迹)屑(纸屑)遗(遗憾)搓(搓洗)

诉(诉说)亏(吃亏)削(剥削)馈(馈赠)挫(挫折)

三、多音字组词。

dānɡ 当然   kōnɡ 天空 

dànɡ 适当   kònɡ 空地

四、近义词。

均匀—(匀称)厚实—(结实)兴奋—(高兴)空寂—(空旷)

遗憾—(可惜)清新—(清爽)祈求—(请求)欣喜—(欢喜)

五、反义词。

均匀—(杂乱)欣喜—(悲哀)疑惑—(确信)厚实—(单薄)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暖和)的鸟窝 (闪着银光)的芦花 (细软)的绒毛

(清新)的空气 (不停)地寻觅 (针刺般)的寒冷

七、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物体)倒下。(倾覆)

2.空旷而寂静。(空寂)

3.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抚摸)

4.大可惋惜。(遗憾)

5.怀疑困惑。(疑惑)

6.寻找。(寻觅)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上文片段节选自曹文轩(作者)的《芦花鞋》。

2.《芦花鞋》主要讲了青铜为了增加家里收入,编织芦花鞋,跑进风雪里,冒雪卖芦花鞋,赤脚踏雪回家几件事,最后为了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脱下自己的穿的鞋卖给对方,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3.用“     ”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表现了芦花鞋形状好看,还有灵动之美。

4.《芦花鞋》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示例: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之一要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这些都使我感动。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一直,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二、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2.(      )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      )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三、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                  把船长       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            急中生智,命令儿子          ,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          转危为安。

五、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自由发挥)

【答案】

一、风平浪静的大海,放肆的猴子,高高的桅杆,哭笑不得的孩子,勇敢的水手,沉着的船长

二、1.不但......还  2.即使......也  3.显然......因而  4.只要......就

三、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4.桅杆顶端只有孤零零的一根横木,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四、1.猴子  孩子  船长  跳水  孩子 

五、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同步练习3

知识点

课文分析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1、作者把少男少女比做什么?

“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使我“重新变得年轻了”,使我“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

2、作者用什么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

作者用“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形象地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一阵微风”“一片阳光”是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诗人希望他的歌声能极大地感动广大青年,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

3、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

诗歌的第1句就紧扣标题,接着四句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4种事物。其相似点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

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机勃勃)、初生牛犊(英勇无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等。

5、第3节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1、这篇演讲稿主要写什么?

这是华罗庚在1956年北京大学的演讲。演讲稿的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语言通俗易懂,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充满了对莘莘学子的关爱和期待。

2、说说文章的条理。

第一段:举例说明某些人失败的原因。

第二段:总结科学家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四五段:以“我”的亲身实践说明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

3、你知道还有谁也像华罗庚一样的热爱学习、坚持积累吗?

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

《给老师一封信》

1、回忆了方老师的哪些事例?

文章回忆了方老师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刚跨进校门,是方老师把我带到座位上;第二件事是方老师指导我写字;第三件事是运动会上对同学的关爱。

2、哪些语句令你感动?

①“您俯下身子,轻轻地对我说:“你是书哲?”我抬起头来望着您,惊讶于您居然叫得出我的名字。”(“俯下身子”“轻轻”表现了方老师动作轻柔。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体现了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②“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老师和蔼可亲,手把手教“我”写字,“我”受到老师的启发和熏陶,从此字写得越来越好。)

③“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老师为胜利的孩子感到骄傲,对失败的孩子温柔鼓励,她得法的教育,使孩子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3、文章赞美了方老师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给老师一封信》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方老师曾经给予自己和同学们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方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4、文章具有哪些写作特色?

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同步练习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