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无缘无故老先生 2020-05-03

凤舞天骄 2020-05-01 12:01:13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清乾隆 玛瑙雕年年有余洗子 取棕色玛瑙随形雕刻而成。洗近似荷叶形,内底中心浮雕两条鲶鱼,成环绕状,寓意“年年有余”。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多借谐音,或以意象以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及希望。此即为一典型例子,借“鲶”及“鱼”的谐音,以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粮食。此图案多用于传统春节前后,除双鱼图案以外,亦有带有莲藕、莲花,象征“连连有余”,或者有一小童抱鱼的形象。水洗底部以浅浮雕作枝蔓,尽头雕刻灵芝,以包裹水洗边缘。配镂雕花叶纹虬角底座。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清早期 白玉镂空雕螭龙纹扳指 白玉制成,玉质温润莹亮,犹如凝脂。环绕镂雕螭龙及祥云、灵芝。龙首五官刻划清晰,表情自然。螭龙身姿舒展,体态健壮,工匠以线条刻划及通过打磨,使螭龙显得力量感十足。螭龙尾部三分,尾尖出上卷。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手镯玉质,成对,圆形,素面无花纹,打磨光滑。取和田羊脂白玉,质地温润细洁,略带皮色,中无杂质,肉眼看不到玉质纹理,集“白、透、细、润”四德于一身,古人形如其“白如凝脂”。此镯工艺虽简,却琢磨讲究,冶艺精良,加之选材极美,以素取胜,乃材艺双美之镯中上品。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清早期 南红玛瑙雕瑞兽水呈 瑞兽取材南红玛瑙,色泽红润。瑞兽伏卧状,四肢弯曲,收于躯干两侧。扭头目视右方,其双目圆瞪,炯炯有神,钩形眉,眉尖向上卷起。如意形鼻,方嘴,嘴部张开,獠牙整齐外露。其眉毛、四肢等处,以及尾部,均已细密的阴刻线条以表示鬃毛。南红玛瑙的应用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显示,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已发现有南红玛瑙的串饰。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如意耳四足炉 炉有盖,盖中心高拱,四面各作如意形开光,其余部分镂空饰缠枝莲花。开光内掐丝绘制缠枝莲花,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以粉色、绿色、宝蓝色珐琅釉饰花卉。盖钮较为特殊,有别于清宫掐丝珐琅器常见的狻猊钮,盘柱龙纹纽,卧象钮等,而是镂雕为具有洛可可风格的花卉钮,可见当时中西方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炉平口,束颈,溜肩,鼓腹下敛,底承四足。自口沿,左右两侧各出一如意耳,分别与炉身衔接与颈及腹部。纹饰方面,口沿以掐丝绘制二方连续回纹,空隙处填以宝蓝色珐琅釉。双耳有如意头,接螭龙身,作变体龙纹。炉身口沿以下及肩部以下均作如意云纹,内有莲瓣,并着以红、黄、绿、粉色珐琅釉。颈部以宝蓝色夔龙纹为地,中间饰缠枝莲纹。腹部饰多组缠枝莲纹,其中较大的纹饰,以寿字作花蕊。底足作飞龙脚,取自传统古铜器制式,明高廉于《遵生八笺》中评价古铜器时曾提到:“……以飞龙脚文王鼎为上赏”。

南红,玛瑙,白玉工艺品欣赏

清康熙 铜胎掐丝珐琅海螺海螺形,应作水丞用。以铜为胎,铜胎上掐丝绘制莲池鹭鸶纹饰,填充红、黄、绿等颜色珐琅料,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以表现湖水。后经烧制、打磨、鎏金最终成器。底部接有三只海螺形状的鎏金小足。海螺是佛教重要的宝物,又称法螺,佛教徒往往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法华经·序品》云:“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及诸大士: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宗教仪式上也经常吹奏法螺,《文献通考·乐考·八音之外》载:“贝之为物,其大可容数升,蠡之大者也。南蛮之国取而吹之,所以节乐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赤土国吹螺以迎隋使,是也。梁武之乐,有童子伎,倚歌梵贝。”藏传佛教寺院至今仍用海螺作为法器和宗教乐器。《旧唐书·辛替否传》有“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于周前,白马方行于汉后”之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