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好了明理 2020-05-04

其实呀,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真的出现过不少极端的气候。而且,一出现就会延续数百年,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影响。相比之下,咱们今天面临的“温室效应”,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信,你往下看。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最热的时代:商

如果你穿越到商朝,会发现这是一个大象遍地走的时代。注意,你去的可不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而是殷都(安阳)。是的,就在天子脚下,大象与人类共同生活,随处可见。

你以为河南的简称“豫”是怎么来的?就是在描绘一个人牵着大象的画面呀。是不是难以想象?但我可不是在胡说。

在著名的安阳殷墟遗址里,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象、貘等动物的遗骨。要知道,今天的亚洲象一般生活在东南亚地区;至于亚洲貘,更是仅见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一带。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这个就是“貘”,鼻子比大象短点儿

除此之外,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象”的记载,如:

于癸亥眚(shěng)象,易日

眚,就是“打猎”的意思。这说明,大象并不是被关在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而是人类的主要猎物,拥有着十分可观的数量。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的河南地区,充斥着森林、沼泽,四季如春,与今天的东南亚差不了多少。以此类推,当年的北方,就犹如今天的江浙一带,气候条件非常优越。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当时的中原地区长这样!

这也就能够合理解释,华夏文明为什么发源于黄河流域了。因为再往南,可就热得不像样子了,根本不适合生存,说是不毛之地,一点儿不夸张。

突然冷下来的西周

时间到了西周,气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极热变成极冷。

冷到什么程度?据《竹书记年》记载,周孝王七年(公元前903):

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冬天下雨雹,冻死了牛马,这并不奇怪。但“江汉俱冻”这四个字,可就夸张了。

长江和汉江在今天湖北省一带交汇,这块地区到了冬天,也许会下雪,但河水结冰是非常罕见的。至于长江和汉江都结冰,更是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事儿。但是这种极端现象,偏偏在西周就发生了。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偶然现象,不能证明那个时代一直都这么冷。没关系,还有证据。

《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段记载:

周公相武王诛纣……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相传周公曾经驱除猛兽,使民心大悦

按照孟子的说法,周公将犀牛、大象这些动物驱赶到南方,使得天下大悦。然而,大规模的动物群体,真的可以凭借人力去驱赶吗?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动物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主动迁徙的。

不管过程是怎样,我们都可以知道一个事实:此时的中原地区,已经几乎看不见犀、象这类动物了。

而随着温度的下降,南方地区也变得适合生存,在周王朝的统治区内,出现了楚、吴、越这样的大国,便是明证。

温暖的西汉

早在战国晚期,荀子就曾记载: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篇》

这里说的主要是中国北方的现象,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种庄稼可以做到一年两熟。而今天,中国的北方一般是两年三熟。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西汉初期,气候仍然比较温暖。《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当时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

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桑树、竹子,都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一般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但在西汉时期,它们却可以在山东、陕西一带大量生长。

除此之外,当时的河南淇县还有一座淇园,园中生长着大量竹子。这些竹子一般由皇家征用,来制造弓箭。武帝时期发生了黄河决口,淇园的竹子还被大量砍伐,用以编筐盛石,堵住决口。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当时的河南地区,有着茂密的竹林

如果没有温暖的气候条件做支撑,河南地区是不可能有如此茂密的竹林的。

寒冷的600年

东汉以至于魏晋南北朝的600年间,中国人的日子过得很苦。不仅仅因为战乱,还有糟糕的天气。

从这段时期的史料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极端严寒天气的记载,频率非常之高。而这几百年间,也是北方胡族入侵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时代。不得不说,这种现象与气候变冷息息相关。

在当时的洛阳,到了晚春四五月间,经常会出现降雪,导致无数百姓冻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伤寒病”大规模流行,瘟疫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名医,也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医圣张仲景写下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三国时代,气候变冷使得南方地区更适宜生存,大量人口迁移到江浙、四川等地,也为蜀国、吴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曹魏黄初六年,魏文帝曹丕到广陵视察军队,因气温骤降,淮河突然结冰,导致视察无法进行;晋朝太和年间,山东渤海湾连续三年结冰,据说,冰上可以承载三四千人的军队;而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南京),冬天气温极低,大量结冰,城中建有“冰房”(冷藏室),可以为贵族们保存新鲜的食物。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冰鉴,古代的冰箱,其中保存着大量冰块,一般只有贵族才用得上

这些现象放在今天,都是颠覆常识的。也难怪,当时的北方政权总想南征,因为环境太恶劣了;而大多数南方政权都不想再回到北方,因为那等于给自己找罪受。

最冷的时代:明清

公元1400-1900年,这五百年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据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考证,这段时期,中国的气候不但冷,而且干,是中国历史上气候条件最恶劣的时期。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他根据明末谈迁的《北游录》,推断出当时北京的冬季气温,要比今天平均低2℃。可不要小看这2℃,如果只是一天,可能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变化,但是平均下来,那就是天差地别。要知道,世界的平均气温,在两百年来,也才上升1℃而已。

明清时期,江南、华南地区冬季降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淮河,这些终年不冻的水域,在当时都出现过结冰的现象。在明武宗正德年间,海南岛的琼州府以及广东潮州竟然出现降雪,而且“厚尺许”。

这两地基本处于当时领土的最南端,它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谈其他地区了。在我印象中,近年来最严重的2008年雪灾,也并未达到如此夸张的地步。

有一部热度很高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其中描绘了嘉靖年间百姓的生活,同样非常真实。夏季数个月不刮风、不下雨,到了冬季则是持续大雪,冷风彻骨。当时最富庶的江浙一带,饿死、冻死的人都不可胜数。而这些事件,都是明明白白记录在史料中的。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看见百姓冻饿而死感到忧心

也因此,很多人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气候。在我看来,这并不算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清朝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清朝的史料中也同样频繁地记录了各种灾害,但它却并未因此灭亡。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恶劣的气候,的确给了明朝沉重的一击,加速了它的崩溃。

结语

虽然我们相信,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气候环境的变化,的的确确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温暖的时代常常孕育出了强大的王朝,寒冷的时期常常伴随着战争与灾荒。

总体而言,中国的气温其实是逐渐变冷的。这个过程,使得中国的北方由温暖潮湿变为寒冷干燥,而原本环境恶劣的南方,反而成了宜居区。由此,我们国家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全部都往南方倾斜了。

至于今天,可以说处于一个相对的“温暖期”,虽然温度不断升高,但还算不上最热的时代。比起科技不发达的古人,我们还是幸福多了呀。

历史上那些气候异常的时代:大象遍地走,长江会结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