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 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 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 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 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答案】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 ,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①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 ②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③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④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 ⑤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也许还跟着个小孩 ⑥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A. ①⑤④⑥②③ B. ③④⑥②①⑤ C. ④⑥②①⑤③ D. ⑥④②③①⑤ 【答案】C
3.下列四句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B.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C.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四句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 A项,抓住“彭泽”“菊花”分析,为重阳节; B项,抓住“插茱萸”分析,为重阳节; C项,抓住“酩酊”“登临”分析,为重阳节; D项,抓住“穿针”分析,为七夕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