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汗颜书墨 2020-05-04

香港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今天绝大部分香港人都是近代不同时期自中国内陆迁徙而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香港也有自己的“土著人”,这群人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新界原居民”。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什么是新界原居民?

元朗区位于香港西北部,是香港地理位置最偏僻的地区。元朗的知名土特产“恒香老婆饼”更是深受不少本地人和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然而从市区到元朗路途相当遥远,即使坐地铁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因此香港人习惯把元朗戏称作“大西北”。即使同处一城,元朗之于九龙、港岛的市民,就好比是内陆人印象中黄沙滚滚的大西北一样,是一个遥远、荒凉而又陌生的存在。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然而,越是交通不便、闭塞荒凉的地方,往往越容易孕育出彪悍的民风。用一句不太合适的话来说,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当然,元朗的原居民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刁民”。相反他们都对自己的背景十分自豪,因为他们的祖先曾是香港这片土地上最有血性、最富有家国情怀的一群人!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新界原居民举行祭拜祖先的仪式

新界原居民,按照香港法律,是指1899年英国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地区之前,世世代代在新界各村落定居,且从未迁出过所在村落的定居者及其后人。新界原居民主要聚居在元朗、屯门和北区一带。按照过去港英政府的法律以及现在《基本法》的规定,新界原居民享有众多合法传统权益,例如“丁权”。

“丁权”是指原居民男性有权一生一次,向政府申请兴建一间楼高3层的小型屋宇(俗称丁屋),并可获豁免缴纳差饷,土地契约和与土地有关的一切权利在香港回归以后仍维持不变,如政府要求原居民的乡村搬迁,还需提供特惠补偿。

在香港这个寸金尺土的城市里,新界原居民可以说是享有“大地主”般的特权。而他们的权益之所以能得到历代政府的保障,与千百年来原居民写下血性历史是分不开的。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元朗群众”的前世今生

1278年的盛夏,已经征服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治下的中国元朝,正在全面进攻汉人最后的抵抗力量——南宋朝廷,希望实现征服中国的梦想。而在宋军节节败退之下,退守广东一带继续抗元的丞相文天祥,因汉奸出卖而被元军俘获,押送至北京后在忽必烈的多次劝降未果下最终被杀害。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文天祥像

由于文天祥死时没有子嗣,他的弟弟文壁为了尽家族孝道,保存血脉,只好放弃抵抗,向元朝投降,并把儿子过继给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而文天瑞一家后来隐居在广东宝安县(今属于深圳、香港)一带,文氏后人便在新界扎根下来,人口和领地规模更是越来越大,与其他四个规模庞大的氏族(邓、廖、侯、彭)一起并称为新界五大氏族。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今天的新界,便成为了五大氏族的家族领地。在香港被割让之前的几百年里,五大氏族早已在新界繁衍了数十万后代,并在元朗广建宗祠、书院、庙宇和集市,其中绝大部分都成为了法定文物古迹。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元朗文物古迹聚星楼(上)及邓氏宗祠(下),皆由新界五大氏族出资修建

为了治安需要,五大氏族还在村落四周建起了围墙,甚至还还培养了大批乡勇团练作为自己的私人武装。这些负责守卫围村的乡勇团练一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战能力更是丝毫不逊色于正规军队。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清代香港新界民兵形象

今天香港新界和深圳一带随处都能见到的“围村”,便是五大氏族所遗留下来的。可以说在英国殖民香港之前,五大氏族是整个新界地区实际上的管治者。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遍布香港新界各地的围村

其中居住在元朗的两大氏族文氏和邓氏,也许是由于祖先曾效命过中央朝廷(邓氏始祖邓符协是北宋科举进士),因此与香港其他地区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的高度西化不同,这些氏族的后代乃至整个新界原居民群体,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极深,宗族和家国观念极强,这一点哪怕是经历过英国100多年的殖民管治也未曾改变,更使得元朗成为香港时期“比中国更像中国的地方”。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尽管在历史上原居民一直被殖民者乃至其他香港居民视作“乡下仔”,认为他们聚族而居,组建帮会,还经常爆发宗族械斗,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但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原居民血性的一面,任何外敌只要敢侵犯香港,必然会被他们教训到学会做人。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保家卫国的血性精神

1899年,大英帝国与衰弱的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一不平等条约,宣布租借新界地区99年。彼时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已经被英国人统治近半个世纪,早已发展成高度发达的国际自由港,英国人想要进一步拓展领地,便把目光投向了九龙以北那片群山密布、丰腴富饶的土地。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但是与在世界上其他的遭遇一样,殖民者想要霸占新土地,必然会遭到原住民的激烈抵抗。新界由于南面多山,向来与香港市区交通不便,相反当时其与北边的深圳同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与祖国内陆的联系高度紧密,加上不少新界原居民本来就有亲属生活在广东省内,清末列强不断侵犯广东一带,也使得他们与邻近的广东人民一样同仇敌忾,痛恨殖民者的侵略行为。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1898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大埔举行升旗仪式,正式宣布接管新界

19世纪末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战争中屡战屡胜,殖民者想到占领港岛和九龙时并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在接管新界后大摇大摆地举行了升旗仪式。然而,当时世居元朗的邓氏族人,痛恨洋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便秘密号召元朗一带的其余乡民以武力反抗接管。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乡民们在新界各村落贴出檄文:“我民所深恶痛绝者,英夷也,该夷入我乡界,夺我土地,贻无穷之患。祸在旦夕,我民夙夜焦愁。我乡间百姓不甘安坐待毙,决心抵抗夷人!”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1899年港督宣布接管新界地区所发布的谕告

在抗英战斗开展的第一天,在村内汉奸的通风报信下,港督梅含理早已知悉元朗乡民即将起事,但他却过分自信地只带了数十名英国警察去扫荡反抗力量,结果遭到众多元朗民众的迎头痛击,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战舰增援,当时战舰向元朗山头先后发射了17枚炮弹,才迫使抗英民众撤离阵地。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受元朗抗英斗争的鼓舞,新界各地的乡绅和村民纷纷前来支援,抗英人数更一度跃升至二千余人。英国殖民者没料到新界乡民的反抗竟如此顽强,便分别从水陆两路调派了数千名士兵前来镇压,其中有一百多名配备现代化武器的印度籍雇佣兵,更是遭到了一千多名只装备了旧式火枪的新界民众包围,最后英军只好派军舰把他们救出来,相当狼狈。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英国殖民印度后从当地雇佣的,曾参与镇压新界乡民反殖民起义的印籍官兵,他们是英国进行全球殖民战争的急先

然而新界乡民与英国军队之间的实力对比实在太悬殊了,在顽强抵抗六天以后,装备落后的乡民们在牺牲500多人后终于选择了投降,史称“新界六日战”。事后英军为了报复,把他们在战争中炸毁的两座元朗邓氏围村的铁门,作为战利品运往伦敦展览,直到1925年才归还给元朗的邓氏后人。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整个“六日战争”中,新界乡民尽管只有数十件相当于明朝时代水平的火器,大部分人更是只有短刀、长矛等简陋兵器,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凭借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勇猛的作战精神,竟然逼得英国人需要调动400多支现代化步枪和4艘战舰才能镇压下去。新界原居民的抗英斗争为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反侵略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殖民者正是领教过新界原居民的血性,才承诺给予他们众多土地上的特权,以稳定他们的民心。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参与过“新界六日战”的英籍官兵合影

战争结束后,“六日战争”中战死的村民名字被秘密供奉在元朗的一间祠堂内。战争中唯一一个向英军通风报信的汉奸也被愤怒的村民乱棍打死,尸体被装进猪笼扔到了河里。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然而,为了稳定香港的秩序,避免引起当地中国人对殖民者的反感,殖民政府一直对“新界六日战”避而不谈,直到回归之前这段历史在香港的教科书中也未曾被提起。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这段历史,年轻一代更是不知道他们的祖先为了捍卫这片土地流过多少鲜血。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新界六日战”路线图

尽管最后还是无法摆脱被殖民的命运,新界人民的爱国爱乡情怀依然十分浓厚,例如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许多新界原居民加入了东江游击纵队,当中有大部分来自元朗。他们配合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多次抵抗日寇进攻,还参与营救了不少抗日志士和盟军战俘。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1941年12月日寇侵略并占领香港,开始了香港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悲惨岁月

直到今天,爱国爱港一直都是元朗群众世代流传的高尚情怀。以元朗人为代表的新界原居民,尽管在殖民时代享受过不少优待政策,但他们从未否认过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更一直以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为荣,光是这一点就值得点赞!

香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非他们莫属

看完元朗群众的血性历史,你是否有被感动到呢?建议大家来香港的话可以去元朗买一下鸡蛋卷、老婆饼,逛一逛历史古迹,体验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还能感受到香港最淳朴、最好客的一面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