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五脏传变)

 雪斌158 2020-05-04
上一节学了《伤寒论》这本书的整体大纲:六经辩证。今天要介绍一下另一个辩证方法:五脏传变。从而也会引导出一些中医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
同时介绍一些针灸的一些知识。
五脏传变一般规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及相生相克关系,如下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脏传变真正的含义
阳虚正克。比如说,肝阳虚会克到脾阳虚,平时我们也能感觉到,就是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会不想吃饭,消化也会不好。这种治疗方法就要先“实脾”,就是脾胃调理好了,肝脏就会同步调的好起来。
阴虚正传,也就是母传子,需要补子来治疗母病。比如说隔脏治法里面,肺阴虚,肺太干燥了,因为肺是娇脏,不是很容易补,从肾入手比较好,用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肾阴很够的时候,就会滋润回肺来。
阴实逆传,子病传母,比如说脾阴实会导致心阴实,也就是现在的心肌肥大或者心脏瓣膜病一类的,可以从脾胃来治疗,比直接处理心脏更有效,这个观点可能和我们现在的活血化瘀,强心阳有点不同。
五脏传变的发展
张仲景是综合派,就是六经辩证和五脏传变结合在一起辩证。
华佗,孙思邈,张元素就开始走五脏阴阳虚实派的路线了。
华佗的《中藏经》开始把疾病归类为某一个脏腑的虚实,这种思考方法,孙思邈的《千金方》或者是《千金翼方》也继承了,但是孙思邈仍然也用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在归类一些东西。到金朝的张元素开始,用这种思维方式开始产生了中医的“经方派”和“时方派”的分水岭。
也就是张仲景的辩证方法被称为是“经方派”,而单纯按照五脏阴阳虚实的辩证方法被称为“时方派”,“时方派”重视药队和归经,忘记了原本五脏阴阳虚实的关键点在于用一个脏补其他脏,导致用药效果变得很混沌,反而没有“经方派”的好。
当然这种思维方法也传到了日本。但是18世纪的时候,日本的吉益东洞认为时方派是一种医术的堕落,就是说的好听,医术并不见得好。所以自他之后,日本医生不再谈论病机,经方派反而在日本得到了有效的传承。日本中医现在的思维模式仍然是不去思考内部发生的病机,只看重药方的实际效果。
而在我们中国,又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清朝的傅青主和陈世铎重新开始了真正的五脏传变的传承,而这两个人得到这种医术的方法,又非常玄妙,颇有点神话故事的意味,好像是神仙传授的一样。
这种思想现在被运用的好的医生有台湾的黄成义和肖圣扬医生。
伤温之争
简单来讲,伤寒就是病毒性感染,而温病是病毒性感染基础上加上细菌感染,也就是有发炎等症状。
现在的感冒大多数都是病毒性感染,所以理论上感冒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因为病毒是不断变异的,但是多数也会自愈,而只有引起肺炎,这些有炎症的细菌性感染的时候,抗生素才会有效果,也就是温病。而非典就是非典型肺炎,就是不像细菌性肺炎,是病毒感染,所以才会导致没有有效治疗方法,这就是伤寒。
所以温病和伤寒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论,因为这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类别的疾病,温病是《伤寒论》缺掉的一部分。
清朝叶天士的《温热论》补全了这一缺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叶天士本人是经方用的非常好的一个医生,也就是他的《伤寒论》基础框架运用的非常好。
针灸
接下来讲一下针灸方面的内容,主要讲足太阳膀胱经上面的穴位。原因还是这条经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了解这条经脉对于我们对药物走向还有治疗思路都非常有帮助。
比如说足太阳膀胱经,会从头走到眼睛旁边,针足太阳膀胱经的某些穴位可以治疗眼睛的疾病,所以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治疗眼睛的发炎,其实《伤寒论》里面记录葛根黄芩黄连汤是治拉肚子的药,但是根据对足太阳膀胱经的了解,就可以想到葛根可以把黄芩,黄连的药性拉上来,可以消掉眼睛的发炎。
如果太阳经有病,就有可能出现头痛、眼睛发胀、后脑勺僵硬,或者是背痛、腰痛、腿脚不利这些症状,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这条经脉走到的地方,甚至是痔疮或者是脚的小指疼痛,都关乎膀胱经,脚小指痛甚至可以考虑用桂枝汤。
有一个简单的鉴别哪个穴位阳气不够的方法,就是摸整条穴道,有皮肤特别薄,没有弹性,患者也觉得按着有酸痛感觉的时候,就说明这个穴道虚,可以艾灸来补足它的阳气。
膀胱经绝,就是膀胱经整条全部坏死的情况。这个人就会出现角弓反张,整个身体后面被绷紧,处于一种僵直抽搐的状态。这是脑膜炎的一种典型症状,中医叫做痉病,也是从足太阳膀胱经入手治疗。如果更严重的话,就会变成“绝皮乃绝汗”,就是当一个人膀胱经完全没有的时候,全身会渗出像油一样的东西,然后人就会死,因为膀胱经关乎到人的寒水之气,膀胱经死掉以后,汗水也就没有了。
简单介绍几个取穴原理
委中穴:膀胱腑有什么问题导致尿不出来,小腹有一点肿,可以取委中,因为是膀胱经的穴位;委中穴放血可以泻掉血液里的热毒之气,可以消炎,治疗毒疮,这个原理是因为委中在腿弯曲的地方,就好像河流弯曲的地方会淤积泥沙一样;另外一个取穴的原理是因为委中的比例是在腿的中间,所以它可以治疗人的中间的病,就是腰的病。
承山穴:治疗痔疮,因为它在腿的比例是在中下部分,好像是人体肛门在人的中下部分一样。

  

耳针取穴:耳朵好像是一个倒着的婴儿。

  

  

简单的取穴方法也是用筷子戳一戳哪里痛就可以耳穴埋豆。

另外一个取穴原理是进取穴,远取穴,随证取穴,运用最多的是进取穴,就是患病部位周围取穴。

昆仑穴:可以堕胎,治疗难产。
至阴穴:可以治疗胎位不正,用麦粒灸,这两个穴位取穴也没有特别的理论,只能死记。
腧穴,募穴
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旁开1.5寸的两排穴道,如下图肺腧到膀胱腧的位置。

  

腧穴是五脏六腑向外通联到膀胱经的一个开口,背部是阳,腹部是阴。灸腧穴可以补五脏六腑的阳气,所以让脏的活动力量变得比较旺盛,运作机能会比较好。
腹部是募穴,如下图。

  

  

灸募穴的话,可以让脏的能量凝聚起来,就是让脏安稳下来,所以腧穴是主动力的,募穴是主镇定的力量。
如果阳虚的话尽量用灸法,不要用针法。因为针法需要医生特别有能量,也就是病人的气可以被医生的气引动。
艾灸
艾灸的注意点是要用陈艾,也就是艾条放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不会灸上火。
而且不要在督脉上灸海壮(艾草搓到乒乓球大小),因为会烧坏脊髓。
艾灸时间不要太长,会麻痹,烧伤。
介绍几个艾灸穴位:
身柱穴:小孩灸身柱可以长高。
大杼穴:是骨会,灸这个穴位可以治疗骨质增生。
风门穴+肺腧穴可以治疗冬天易发的气喘病。
灵台穴,至阳穴,神道穴,督腧可以补心,也就是补强造血机能,甚至可以治疗一些血液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