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小凡谈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中国的最重要的本业。古代统治者都是以农为本的,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农排在第二位,可见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到底有什么根据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惑一番。 二月其实并非是指阳历,而是指阴历的二月,这便于中国传统的节气相对应。而所谓的“九”其实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数九。这个时间段包括从每年的冬至日开始,连续数九个九天,要是有一年的阳历二月包括第9个九天,二月则就有“九”,如果不包括 ,那就是没有“九”了。 那这一时期,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呢?在古代,我们农民的收成在多数情况下,是要看老天爷的安排,如果一年一种,风调雨顺,来年就可以有个好收成。如果这一年,狂风暴雨不断出现,那农民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可是呢?即使是风调雨顺,如果不好好照顾庄稼的话,收成也不会太好,而数九,就是一个关键点。二月是否有数九,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如果有九标志着今年极有可能会大丰收,大家伙可以过个好年,如果没有九那基本上宣告了惨淡的收入,不仅家里人会吃不饱饭,人都没饭吃,那么猪狗也就只有饿死的份了。 那数九有什么作用呢?原因在于,没有数九的话,就说明立春的时间到了,这一年的春天会提前来,而天气也就必然更暖和。虽然天气暖和会对庄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同时这种天气也会让害虫加快繁殖,这时的庄稼幼苗还比较小,抵挡不住害虫的侵害。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句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了吧。其实说白了,“数九”就是古人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以此来指导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的经验,所以才能一直盛行不衰。 当然,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如果没有数九,我们还有可以有其他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过喷洒农药,人工降雨等措施,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农业生产得到保障。那么,除了这句“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俗语外,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俗语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