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居式养老悄然兴起,是抱团取暖还是晚节不保?两位老人掏心窝说

 千姿百态万花筒 2020-05-04

据我国专业机构调查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系的完善,到2020年国人的平均寿命预计能达到了77.3岁。

有的人早年丧偶,为了把孩子抚养成人,一直没有再娶或者再嫁。等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远离身边时,孤独感和无力感一起袭来,从而产生了找个老伴儿,相互取暖的想法。​

有的人晚年丧偶,一直难以从痛苦走出。孝敬的子女们,为了安抚老人心灵的创伤,让老人老有所伴,便积极地鼓励他们再婚,让夕阳将落依然红。​

于老年人再婚涉及到子女、房产、财务等众多的问题,​怕领证结婚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于是便通过口头协议,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悄悄住在了一起,于是同居式养老蔚然成风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同居式养老”呢?​我们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没有办理结婚证而“非法”同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一般是指老年男女)

同居式养老既然已悄然兴起,正所谓是:存在即是合理的。那么,这种合理下的产物和养老模式,到底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还是互利互惠呢?

两位60岁以上的老人说出了掏心窝子的真心话。​

一、我姐的婆婆今年63岁,已经守寡12年了。

最近这些年,姐姐婆婆的三个子女相继出嫁、结婚或者外出打工,农村家里盖的两层小楼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小楼才会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平时都只有她一个人孤单的身影忙碌着。她种了几亩地和一小片菜园子,养着一些鸡鸭,把小院收拾的干干净净,等着子女们逢年过节回来时,有个温暖的归宿。

一次村里组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去体检身体​,姐姐的婆婆认识了退休医生老关。老关今年65岁,早年丧偶,期间也结过一次婚,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又变成单身了。

老关自从认识了姐姐的婆婆后,就被她的温良恭俭吸引,一直念念不忘。隔三差五的去看她,并给她买些小礼物,守寡了十年的婆婆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心动。

​老关趁热打铁找媒婆把两家人聚在一起,口头约定了一下:老关出3万元给姐姐的婆婆,姐姐的婆婆什么也不用带,不领结婚证,搬过去住,然后什么也不用干,只要两个老人互相温暖互相照顾就行了。

可是姐姐的婆婆在老关家住了不到两年,就坚决回到村里了。

原来是因为,老关虽然是个退休医生,但是因为不喜欢运动,身体状况很糟糕,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常年需要服药,吃的饭菜也需要单独加工。老关退休工资比较高,而婆婆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收入,他总觉得婆婆是吃他的、用他的,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要命的是,老关的儿子把孩子撇给老关带。

他们总认为这个跟着父亲就是图父亲的财产,从来不给她好脸色看。这样一来,姐姐的婆婆又要照顾身体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关,又要照顾他的孙子。而且老关的儿媳妇还总是指责婆婆带孩子带的不够好、不够精细。

姐姐的婆婆哭了一次又一次,心想着:我自己的亲孙子都没有带,我跑到你老关家给你费心尽力地带孙子,还要受你们的挑三拣四,图个什么啊!?

姐姐的婆婆回到村里了,老关懊恼的不得了,几次三番去村里找她,甚至还说如果不回去就要把那3万块钱还回去。

姐姐的婆婆心乱如麻,痛苦不已:我一个人在农村种种地、种种菜、养养鸡鸭,过的多好啊,我干嘛要跑去照顾别人啊?还要看别人脸色,受别人的数落。

二、二伯今年70岁,二伯娘去世五年了

一天堂姐回来看二伯,大中午的,锅冷灶凉,桌子上只有二伯喝剩下的一点酒和一盘花生米。二伯显然是喝多了,卷缩在床上,连被子都没有盖。堂姐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摇醒了二伯,发现二伯满嘴长的都是泡,说话的声音也是沙哑的。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堂姐哭着打电话,把其他几个弟弟妹妹都叫过来商量,准备再给二伯找一个老伴儿。

二伯总共有三女两儿,五个子女。三个女儿虽说嫁的不是太远,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有时候一个星期回来看一次,有时候半个月或一个月回来看他一次。两个儿子,一个在南方打工,一个在省城。都没时间陪伴在二伯身边。

当大堂姐提出再给二伯找个老伴儿时,妹妹们都同意了,可是弟弟们坚决反对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二伯退休工资有那么高(八千元左右),再找个老伴儿会把他的钱昧起来,不会真心跟着他的。

堂姐跟两个弟弟吵了很久,最后哭着说:“你们不就是惦记着爹的那点儿工资吗,你们不就是怕肥水流入外人田吗,爹都70岁了,你们管过他吗?给他洗过一件衣服吗?给他做过一顿饭吗?”

最后在三个堂姐的坚持下,经过媒人介绍,65岁的农村妇女张姨住进了大伯家。三个堂姐每人出两万元,凑够6万给了张姨,没有领结婚证。张姨早年丧夫,守寡了很多年,是一个坚强能干又贤惠的女人。

他到二伯家以后,把家里收拾的整整洁洁,把二伯照顾的很好、很体贴。二伯也对她和她的子女们挺好的。现在他们每天一起去买菜,黄昏的时候出去散散步,两人偎依在一起的样子和谐美好。大伯再也没有以前颓废孤苦的样子,变得精神、年轻了不少呢。

做任何事情就像小马过河,深浅自知。我们没有办法去以偏概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孤寡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的现象真的是触目惊心。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又有老话说男儿有志在四方。

百善孝为先,当我们在繁华的都市里灯红酒绿,为自己的梦想而对酒当歌时,我们老家,那孤单的父亲或母亲,正一个人在阴凉、冰冷的小屋里卷缩着身子,夜伴苦梦长。

当我们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劳苦奔波时,那守候在家乡的老人,独自忍受着病痛,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无论何时给他(她)打电话,他(她)总是说:“我很好,吃的好穿的好,我有钱花,你们别操我的心,要好好工作。”

他们从来不愿意为子女增加一丝一毫的麻烦,宁可自己忍着、难受着……

同居式养老的悄然兴起,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孤独的老人相互依靠、取暖的一种无奈之举。

但是也有人说了,没有领取结婚证,不办婚礼,就住在了一起,会不会给晚辈们起了个不好的带头作用呢?是为老不尊吗?按照伦理道德来说,那不就是晚节不保了吗?

其实老年人的同居式养老,跟很多年轻人的婚前同居太相似了,无论形式上、内容上、法律上都如出一辙,一旦出现了情感或者某方面的纠纷,缺少了一纸婚约的保护,会很快的一拍两散,一别两宽。

我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其实就是顺,孝顺就是要顺着老人,顺着他的心,顺着他的意,顺着他的欢乐源泉。当我们没有时间去陪伴老人的时候,我们应该让他们自己寻找自己的心灵归宿和温暖依属。

但是最后我想说,同居式养老里的男人,不应该把找另一半当做找保姆或者佣人来对待。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和模样去找,是收获不到真情,也感受不到快乐的。而女人找老伴,也不应该把他当作金钱上的全部依靠,不能用钱来衡量他是不是真心对待自己。要用真心换取真心,要用真情换来真情。

寸土寸金的城市,没有一片荒芜的土地。灯火辉煌下,荒芜的不过是人心。但是我相信,同居式养老的路上,只要互相体谅、互相关心,真正把对方当做自己生命的另一部分,那么,一定够能够收获满满的幸福,和长久的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