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里巴斯:人均海域经济区29平方公里,却穷到靠援助生活

 行走在陌路 2020-05-04

1982年联合国颁布《海洋法公约》,最关键的内容是“200海里内划归为海域专属经济区”,即沿海各国对200海里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和管辖权。

这则公约对岛国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人口少、实力弱的小岛国。但太平洋小岛国基里巴斯却对偌大海域有心无力,类似“空有宝藏却没有工具挖掘”一样的无奈。

基里巴斯的33座岛屿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半球区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跨越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也是地球上唯一地跨南北纬和东西经的地方。

大约在5000年前,只有密克罗尼西亚土著在基里巴斯海域生活,随着航海工业的发展,斐济、汤加甚至还有中国人陆续来到岛上生活,最终融合成现有的基里巴斯族。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舰队被一分为二,一队运送罪犯流放澳大利亚,二队全力运载植物种苗(其中就有大麻)前往亚洲,托马斯·吉尔伯特率领的种苗船队遭遇风暴迷失航向,意外发现基里巴斯群岛后将其命名为“吉尔伯特群岛”,成为英国版图内的“保护国”之一(后分解成基里巴斯和图瓦卢)。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基里巴斯卷入二战沦为美日战场,短短76小时的战争中共丧生6400人,被美军称为“二战史上最血腥的战斗之一”。

二战后,基里巴斯北线及凤凰岛等十多个海岛被美国占领,英美两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把基里巴斯圣诞岛当成核试验场,把388平方公里面积的珊瑚岛给炸成了“筛子”,核辐射至今仍超标数十倍。

随着核辐射扩散以及磷酸盐矿枯竭,英美先后放弃诸岛并准许“东拼西凑”了33座岛屿的基里巴斯独立,在纳入12座无人岛后才有了横跨四个半球的811平方公里面积。然而,被殖民者主动放弃的基里巴斯还剩下什么?

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生产技术,所有岛屿都是海沙与珊瑚礁混合的盐碱化土壤,别说批量种植农作物,家门口种点小白菜还得从斐济进口土壤。

基里巴斯在1999年前就已经有两座岛屿被淹没,虽说飓风海啸不常见,但来一次就被“清洗”一次,好几年都缓不过来。与恶劣的地质环境和海洋灾害相比,年年上涨的海平面才是基里巴斯人面临的最大难题。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曾预测“2100年太平洋海平面将上涨50厘米”,换个说法也就是说,80年后的基里巴斯将失去90%的国土面积,仅存的土地也将面临高盐碱和高沙化双重侵蚀。

这样的基里巴斯想不穷都难,不仅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也是并不多见的低度开发地区之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确认了基里巴斯的经济专属区,可买不起渔船的渔民无力开展经济捕鱼,基里巴斯也组不起贸易船运将渔获出口至其他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偌大海域空叹一声“巧妇无米”。

要知道,基里巴斯的海洋经济专属区排在全球第13位,总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公里,比墨西哥、丹麦、西班牙等欧美沿海发达国家都要大不少。摊算到国民头上更是稳稳的世界第一,人均可分得海域经济区超过29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要是给其他国家的渔民,只要一年就会出现无数个百万富翁,但基里巴斯绝大多数渔民仍以人力拉网捕鱼,维持家庭生计都很困难。

基里巴斯2019年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换在部分亚洲国家或许也能自给自足,但95%粮食蔬果依赖进口的基里巴斯却做不到,厕纸等生活日用品都要从澳洲进口,更别说医疗药品等保健物资了。

因此,基里巴斯的生活成本堪比北欧国家,仅靠人工捕鱼的收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都办不到,以至于穷到靠国际援助才能维持生活。

得益于2008年的国际发展援助计划,基里巴斯被列为可接受全球性的“多边援助对象”,2009年欧盟援助900万澳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370万、澳大利亚1100万、日本200万、新西兰660万等等,这还不算亚洲银行提供的一千多万技术援助款。2011年更甚:澳大利亚援助1500万澳元、中国台湾1100万,新西兰和世界银行等国家及组织援助款总和也在3000万以上。

毫不客气地说,基里巴斯靠着国际援助才得以维持运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