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河,行到一半,佩剑掉入了河中。 那人不慌不忙地在船身做了一个记号。 船停在岸边,他从做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佩剑,却怎么也找不到佩剑了。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又深刻的哲理:我们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 无疑,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变化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无数个偶然聚在一起,发酵成为一个必然。 可是面对剧烈的变化,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惴惴不安,轻则焦虑暴躁,重则脱发失眠,甚至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紧绷的神经崩溃。 然而,变化其实并不可怕。 《周易·系辞》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然,我们不用太过沮丧,因为伴随改变而来的往往是突破和提高。 只是,如果我们没有“拥抱变化”的意识,遭遇变化的时候必定会承受难以名状的痛苦,有的人甚至经受不住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因此在这个急速发生变化的时代, 我们不应该感到惧怕,而是要以更博大的胸襟去拥抱变化,顺应变化, 这样方能避免“穷”境,才能“通”,才能“久”。 从本质上来讲,《周易》就是一本阐释变化的书。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最经典的两本,莫过于《论语》和《周易》。 很多人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论语》,但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缘故,提起《论语》还是能说上一两句。 相较起来,《周易》则显得“高冷”很多。 一万个中国人,想必一万人都听说过《周易》的大名,可是对《周易》有所了解的人却是屈指可数。 实际上,《周易》里的智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沉迷赌博, 名利双收的演员歌星为什么会耽于吸毒? 《周易》有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当德行配不上地位,“德薄而位尊”,之前飞得有多高,届时跌得就有多惨。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为什么选择急流勇退? 《周易》有言:“亢龙,有悔。” 亢,是“至高”之意。为什么说“亢龙有悔”呢? 因为高处不胜寒,身居高位的人更应该戒骄戒躁,懂得进退。 当一条龙飞上最高的位置,游目四顾,四方再无上升的空间,去哪里都是下降,必然满心不甘,若是强行上升,还可能招致灾祸。 当代青年如何才能摆脱焦虑? 《周易》有言:“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里的“直、方、大”,是三种君子应有的德行。 一个人若是为人正直、处世方正、胸怀天下,如孟子所言“善养浩然之气”,纵然天下之大,亦是无往不利——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 《周易》这么好,到底该怎么学? 学国学网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周易》联合会副秘书长鲁洪生, 带您走近“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 教您如何正确地认识变化、接纳变化、利用变化!汲取古哲营养、指导现实生活! 好课享不完,扫码即刻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