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自行车的故事

 远方有灯 2020-05-04

本文参加了【逐梦之路】有奖征文活动

2019年春节,珠海,情侣南路。

珠海的公交很发达,上车全部一元,不管路程长短,所以在珠海,我们全坐公交。参观完长隆海洋王国,今天来观看港珠澳大桥,但一下车,儿子就被那宝蓝色的共享单车吸引,闹着要骑。

九岁的儿子骑过小自行车,所以,在我扶着他踉踉跄跄地骑了一段路之后,他就基本掌握了平衡,开始在海边的棕榈小道上,歪歪扭扭的骑行起来。

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那时候,自行车品牌还少,只有永久、凤凰、飞鸽几个品牌,大多为二八或二六,轱辘很大。自行车数量也少,买车需要有自行车票。没有票,有钱也买不来。我们家买的第一辆车是二八的红旗车,180,相当于我那时两三个月的工资,所以很多家庭还是把自行车当作结婚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来准备的。

村子中间有一条林荫路,是通向气象站的,虽说是沙石路。但胜在平坦笔直,车辆也不多,于是成了村里的小孩儿练骑自行车的场所。

每当学校放假,一群小孩儿即相约来到这里,在路上练习骑车。小孩儿大多八九岁,个子小,腿短,不能一下子坐到车座上,所以只能先练习掏腿、跨梁。

掏腿,是说小孩儿在练习完推车、靠车之后,已经能较为自如地掌握自行车的方向。于是试摸着,一只脚站在左脚蹬上,右脚从自行车的三角梁中间伸过去,踩在右脚蹬上,身子斜斜的,半圈半圈地蹬骑车子,所以车子就“咔嗒咔嗒”的响。如果想蹬满圈,就需要身子斜吊在车子左侧,车子右倾,身子半蹲,像一只猴子,一上一下的晃动,煞是难看。

跨梁,即两腿跨在自行车梁上,两脚尽力去蹬脚蹬,也许能蹬半圈,或许能蹬满圈,全看小孩儿的腿长腿短。不管哪种,那小孩儿的屁股在梁上,两边儿急剧晃动,一左一右一左一右,车子便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起来,全然不顾大腿被磨得通红。

那时的夏天,中午,村外的路上,鲜有人走。杨树的绿荫遮蔽了大路,没有一丝风,只有知了在长声地鸣叫。几个小孩全然忘记了炎热,在空寂的路上,一遍遍的骑行“咔嗒咔嗒”的声音与小孩的嬉笑声混杂在一起,即使车子倒了,磕破了腿、膝盖,也没人在意。

练习骑车,免不了掉链子。于是,大多数小孩儿无师自通,都学会安链子。安链子一般先安前面的大轮盘,用一根木棍儿把链子挂到前面大轮盘上,然后转动轮盘,理顺链子。安好之后,再用木棍儿挑起后面的链条,小心翼翼地放到后面的齿轮上,扣实了,然后利用轮盘带动链条向后猛转,就听“咔嚓”一声,那齿轮与链条严丝合缝地粘在一起,链子欢快地在齿轮间流动。也有技术弱的,用双手捏着链条,安了前面安后面,弄得两手黑黝黝的,就是安不上,急得满头大汗。

骑自行车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刚学会。刚学会的小孩,觉得自己骑得最好,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往往比赛。那比赛花样翻新,有比快的,有比慢的;有比赛S弯的,也有比过障碍的;有比带人多的,有比骑行的方式,如掏腿、坐后座儿、单丢把、双丢把……在童年的乡村小路上、田埂上、草地里……到处都活跃着小伙伴们的身影,宣泄着那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和快乐。

上初中了,车子成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那时在城里上学,离家远,所以骑车更需小心。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放学回家,一不小心与一辆自行车撞了架,把人家的脚蹬撞弯了。自己身无分文,于是留下地址,相约第二天去修。可那女的第二天来学校找我时,却变卦了,非让我给她换个新脚蹬,那要十几元呢,我哪有钱?吓得我躲在教室里,不敢出去。亏得我一班同学,都出去跟她讲“理”,吵架,吵得她终于妥协,亏“理”,同意修车。于是,大伙儿拥着她到修理铺,修理铺的师傅一看这架势,就把她的脚蹬校正完事,还没问我要钱,让我感动得眼泪直流,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人真多。

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治安较乱,社会上流行着䵵军帽和偷铃铛,这两样都与自行车有关。䵵军帽的,一般骑个自行车在街上游荡,见有人戴个新军帽,就在你周围晃悠。趁你不注意,䵵上就跑,那自行车蹬得飞快,等你反应过来,是再也追不上的。

偷铃铛一般发生在学校。那时的学生都有晚自习,放学了,你去推车,却发现原先亮晶晶的自行车铃铛不见了,只余下黑乎乎的铃铛底座和弹簧,咔咔咔,就是不会响,你的心情肯定很差,想骂娘却无对象。因为骑车确实需要铃铛,特别是晚上,叮铃铃,提醒别人也为自己壮胆。于是再买一个装上,但隔不久,又丢,又丢。那偷者似乎并不需要铃铛使用,而只为了恶作剧似的。因他只拧铃铛盖,并不拆掉整个铃铛,于是恼怒大骂。有同学听说,晚上下课出去转了转,拧了几个铃铛回来,给同学分分,使我们在忐忑之余,也有了丝丝做坏事的兴奋。

我骑自行车还有个故事。那年夏天,学校组织去人民影院看电影。散场的时候,暴雨如豆,天色全黑。我们被隔在影院里,回不去。好不容易等雨小些,我急忙蹬车回家。刚离影院,一个黑影“噌”的一下坐到了我车子上,说“带我一截。”听声音是个男孩儿,看个子又比我高,浑身也是湿淋淋的。我的心一下子揪成一团,怕他劫我,劫我钱?劫我车?我紧张极了。  

周围雨又大了起来,雨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大男孩还不停地问我,哪个学校的?几年级了?住哪儿?我一面回答一面蹬车,风大雨狂,我内心更怕。就这样,从新华路一路狂奔到魏公桥,他终于蹦下车,钻进了巷道里。我忐忑的心才终于平静,赶紧一阵猛蹬,箭一样的在雨里狂奔,到家已是彻底湿透,让母亲好一顿埋怨。 

我这还算幸运,有惊无险,妹妹就倒霉了。那年夏天,妹妹放学回家,从许南公路往村里拐弯儿时,许是天黑,许是走神,妹妹竟一下子骑到路边的深沟里,也不知道往上爬,只知道坐在那沟里面哭。直到有个路人经过,问清情况,到家捎信我们才知道。母亲赶去一边安慰妹妹,一边哭着把车子推上来。那次是母亲最心疼最自责的一次,对她苦命的孩子不住地安慰,也从那次之后,母亲每晚都会到公路边等着妹妹,等她放学,然后,母女俩一起回家。

工作了,更离不开自行车了。随着生活的改善,我的自行车从二八的永久到二六的凤凰,再到翘把的山地车,也是一步步的变好。但不管咋变,那仍是自行车,心中的喜悦在减少,对车的激情在衰退,唯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单位到家的路况太差,一下雨,那路泥泞的自行车都骑不成,只能拿个棍子,走一会儿,用棍子去掏掏那泥瓦里的泥巴,否则,那泥巴糊的轱辘死死的,轱辘转都转不动。所以好多次,我只能步行去上班,穿过田埂,走过菜畦,甚至是光脚在草地里穿行,那时光,年轻,虽有困难,但感觉一切都是清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前路广阔,人生无限。

2019年国庆节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游行队伍里,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在快乐前行,演绎着过去年代的爱情、生活和工作故事,引起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的共鸣。自行车,完成了从奢侈品到生活的三大件,到普通的代步工具,到锻炼工具的演变,描绘了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出健康的成长轨迹。

如今,当我们轻松地乘坐着飞机、高铁畅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当我们悠闲地汇入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享受着发达的公交系统,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都在快速地进入电动时代、汽车时代,我们应该知足,应该感恩,我们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