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松:开国皇帝是个技术活

 国国u0zeu7qq4f 2020-05-04

我在有些场合说过,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发生都是一种必然,并不以个人的意志或性格为转移。如果人们看待这些事件是偶然事件,这样的人就没有真正读懂历史这本书,也看不到现在与未来。

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在开国之后一般都会修理那些开国元勋,虽然修理的方式不一样,但都会这样做。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直接解除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将大家养起来,唐太宗也解决了部分武将的兵权,汉高祖主要通过武力征讨剪除那些异姓王,而朱元璋采取的是比较残酷的方式,等等。从百姓人家的视角来看,这些皇帝都是忘恩负义之人。

如果其中一人采取这种“忘恩负义”的方式处理功臣,还可以归结为是个人多疑的性格使然,但如果开国皇帝们都采取这种方式,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也说明百姓人家的理解注定是错误的。

对于一个决定**、立志当皇帝的人来说,他最难的事情就是笼络帮手,尤其是笼络那些有才能的文臣武将。这缘于两点:第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最典型的表述。但是,当**成功之后,功臣与皇帝之间更类似是合伙人的关系,终归这些功臣是陪伴**者从平民登上皇位,它们的权力是在这个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并不完全是**者(皇帝)赋予的,这与登基之后的皇帝所提拔的大臣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是典型的君臣关系,臣下的权力很难威胁皇上。既然功臣与皇帝之间更类似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合伙者的权力并不完全是皇帝赋予,对皇权的威胁就最大,也最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或打击,危险就极大。第二,如果**不成功,结局一般都是掉脑袋,这个成本很高。成本很高、**的过程中风险很大(时刻可能掉脑袋)、**成功之后又可能被皇帝干掉,与**者一起创业的风险就极高。反过来,**者就很难召集合伙人,尤其是那些有才能的合伙人。因此,开国皇帝的合伙人一般都来自自己以往的部属或者就是家乡人士。项羽依靠江东子弟、刘邦依靠丰沛人士、朱元璋收拢淮西人士、李渊重用唐公时期的部属都是这个原因,这是它们的班底。

由于难以召集有才能的合伙人,也因为对**者来说,他也没有退路,一旦失败就是脑袋搬家。所以,**者对于合伙人的赏赐一定是宁可赏过而不能不足,这是**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如此,才能让合伙人竭尽全力,以保证大家的**可以成功。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任何一个开国皇帝登基之后,其手下的合伙人都会拥有巨大的权力,这种权力是正常时期臣下的权力完全不可比拟的。

最典型的是汉高祖刘邦。在汉中王时期,自己的命令可以在汉中地区等到执行,其它地方都是项羽说了算;登上皇位之后,其命令所达的地区也不过是在汉中和关中地区,在其它地区,自己的命令依旧不算数,因为西汉建国过程中,为了赏赐分封了大量的功臣为异姓王,关东的土地也基本都分封给了他们,这些异姓王在自己的封地之内发布王命,刘邦的皇命是否可以得到执行,取决于各个异姓王,如果它们不执行,刘邦也只能干瞪眼。

也就是说,虽然刘邦登上了皇位,但自己可以真正控制的地盘也不过就多了关中这一块,在关东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自己的话还是不能完全算数。缘于刘邦虽然登基了,但还未真正建立皇帝的权力。

有人或许说,为什么要封这么多异姓王哪?

项羽是异常强大的对手,刘邦就必须对合伙人进行过度的赏赐(最典型的是封韩信为齐王,如果不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很可能阳奉阴违,是否能击败项羽就很难说),否则就不足以让合伙人提着脑袋干活,这些异姓王的产生就是必须的。前面说了,过度赏赐是保证**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对开国皇帝的基本要求。

也因此,刘邦真正登上皇位的过程,实际面对的是两场战争,第一场是推翻秦朝然后再打败项羽;第二场则是剪除自己分封的异姓王!只有完成了这两场战争,刘邦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皇命才可能在大汉的土地上得到执行。

其它时代的开国皇帝在建国的过程中或许没有分封异姓王,但也会封爵,或者就是让这些合伙人担任很高的中央或地方的职位,要记得,它们本质上和皇帝是合伙人,在他们的地头上就是他们说了算,拥有的也是类似“王”的权力,这些开国皇帝也要面对与刘邦一样的问题!

因此,大多数开国皇帝(不包括隋朝杨坚那样禅让的皇帝)在建国之后都必须经历剪除功臣的过程,因为功臣的权力太大,严重威胁着皇权的生存,不剪除他们,皇帝就不是真正的皇帝,皇命也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一旦皇帝优柔寡断,皇权与合伙人的权力长期冲突下去,合伙人的羽翼进一步丰满之后,皇帝的皇位就很可能不保。

这个问题不仅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是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所以,开国皇帝就必须对功臣进行处理,百姓人家认为这些人都是“忘恩负义”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对于不同的开国皇帝,在进行“第二场战争”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朱元璋、赵匡胤、刘秀等人本身就是武将,在军中有卓越的声望,它们可以直接解除功臣宿将的权力、同时也不怕它们会**,李世民也一样,老人家作为天策上将,在战场上的才能是其它将领难以比拟的,除了保留一些宿将继续征讨四方之外,解除部分武将的权力也就轻而易举。刘秀和李世民之所以给功臣画像,是向天下人承认功臣的功劳,给众多功臣以安抚,实际是告诉他们之所以解除他们的权力也是不得已,并不是自己忘恩负义,这是一种保持皇帝与功臣之间平和相处的方式。

但是,有些皇帝要打赢“这一仗”就比较困难,最典型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因为他手下有一个特殊的齐王——韩信,如果刘邦直接解除韩信的权力,韩信即占有齐地这天下最富裕之地、又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和自己一起征战多年的军队,一旦爆发叛乱,天下是否还姓刘就难说了。这就决定刘邦只能采取其它方式,吕雉和萧何的做法看似龌龊,但对刘邦来说也是迫不得已。解决了韩信之后,刘邦才能用武力方式解决其它异姓王(比如九江王英布),并最终实现了天下的真正统一,让皇命可以抵达四方。

开国皇帝建国过程中奖赏过度是必须,这是对**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没有舍,哪有得呀),当登基之后,剪除功臣也是必然,这与皇帝本身的性格和私德无关,这是开国皇帝必须要打赢的“第二场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