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我的太极之路》启示(三)“太极”亲传法不同

 胡杨525M 2020-05-04

       

2010-09-28 19:32 阅读(111)评论(0)

 

太极亲传法不同

 

    《我的太极之路》是马国相先生追随陈家沟陈启旺老师学拳悟拳过程的记录。我们看到,陈家沟传授太极拳的方法与外界不同,有其独到之处。马国相一下陈家沟拜师后,就想跟师父学真功夫,师父说:“不学真功夫跑这干啥”。当马国相认为自己的太极拳练得不错时,二下陈家沟请师父验收练拳的收获并希望师父讲用法的时候,师父又说:“我传拳只讲拳病不讲打,拳无病不打自打”。
     我研究太极拳传授方法多年,也曾目睹过诸多陈式名师亲传弟子太极拳时的场面。从他们传授的弟子身上可以看出来,他们传授的太极拳方法,与老师傅传授马国相的方法不一样。师傅前面领,徒弟后面练,几个月突击一套拳。我不知道老师傅是根据马国相的身体基础传授的练拳方法,还是传统陈式太极拳就是这种规矩的传授法:“一着学不会,不教下一着”。什么是着?什么样才算练会?它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可能只有老师傅自己知道。师父心中有数,徒弟专一受教,有三年、六年、九年的不同阶段。马国相就是这样追求太极高功夫的学生,能为太极拳十年五下陈家沟。耐心接受老师傅的授拳方法,不疑,不燥,尊师重道“平心静气悟真谛”,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老师傅的传授方法,可能只适合于马国相这种对太极拳求索的学生。对社会上需求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可能真的不实际了。因为无基础的学生,他们无心知道老师傅的“一着”是指身体上的哪个部位。看到公园里多如牛毛的太极拳学练者,将套路名称误以为就是太极拳的“招”,就让学员们照葫芦画瓢,一遍遍的比划,其不知他们这种太极拳传授方法,实属是误人子弟的做法。

     太极拳拳架的运行轨迹,是在肢体协调运动的基础上,将意、气、形、神贯穿于身体之中,使身体达到上虚下实,静如山岳,运转自如的自然之中。即使是“虚”时,体内也要有一种撑圆的“掤劲”。所以,太极拳的第一着就是使身体保持中正,不要让身体乱动,当肢体运转不是主动运动时,才能体会到肢体运动时的“静中求动,节节贯串”的太极拳原理。传授太极拳不是用学习文化课的方法,逻辑理论讲的好,学生听得懂,考试得高分为原则。太极拳的学员,无论是何等文化基础,必须遵照一个基本原则:用 “阴、阳”理论,用身体来体会的太极状态,虚虚实实,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用意练意,用气练气才是大道,只有这样经过长久练习拳架后,才会将身体中骨节之间的缝隙练开,而后方可练到“气运周身不稍滞”的层次。这就是太极拳:“入门引路须口受,功夫无息法自修”的亲传道理。每个有大志的人,要想在太极拳上获得较高的造诣,只有遵照这一方法练习,方可达到理想的太极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