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合国UNODC发布最新报告:《世界野生动物犯罪报告》,穿山甲保护关键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5-05

今年3月,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穿山甲可能在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但这一结论尚未得到证实。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该报告提供了有关穿山甲贩运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一个全球野生动物数据库,该数据库记录了各国政府报告的缴获情况,报告的基础是其第一次世界野生动物犯罪报告中的类似评估。


该报告指出,2013年,大宗穿山甲鳞片缴获的来源从亚洲转移到了非洲。其他报告显示,穿山甲鳞片从非洲贩运到亚洲的趋势大约始于2008年。为了避免执法人员的注意,野生动物犯罪分子利用法治较弱的国家在继续装运之前储存穿山甲鳞片。


该NGO表示,他们记录了2015-19年间查获的至少178吨穿山甲鳞片,它们要么来自尼日利亚,要么途经尼日利亚、刚果金或喀麦隆。


他们在上面的消息中引用了一条链接,是一篇发表于2019年7月的文章,有关商业化养殖穿山甲的负面影响。这里将此文整理为中文,供读者了解。


商业化的穿山甲养殖很可能会对穿山甲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一份新的学术论文详见《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pangolin farming and its potential conservation impact》,论文讲述了穿山甲养殖几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这种濒危动物鳞片的需求。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贸易记录显示,2015年,在所有八种穿山甲被列入其附录I受到保护之前,亚洲从尼日利亚进口了500只活的白腹、黑腹和大穿山甲用于人工养殖。


这篇论文的新研究评估了17种条件下的商业圈养繁殖,以了解其对穿山甲野生种群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条件中仅有四到六种得到了满足,并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表明圈养繁殖不太可能使野生穿山甲种群的保护受益。


商业圈养要想成功,就必须减少野生捕获的穿山甲的数量,但由于穿山甲极易受到压力和疾病的影响,许多圈养繁殖穿山甲的尝试都失败了。很少有从第二代开始人工繁殖穿山甲的例子。因此,以满足需求的规模饲养它们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即使商业圈养能够成功,野生穿山甲仍然有可能继续被偷猎,因为它们具有如此高的经济价值,偷猎控制薄弱,而且消费者更喜欢来自野生的穿山甲制品。


由于亚洲和非洲缺乏有效的圈养繁殖认证和监管机制,从事圈养繁殖的人可能会非法采购野生捕获的穿山甲鳞片,通过合法的供应链进行清洗。


该NGO资深穿山甲保护人士表示:“这项综合评估首先表明,人工养殖无法满足需求,很可能导致非洲和亚洲的野生穿山甲数量持续减少。”


【参考来源】


《评估穿山甲养殖的可行性及其潜在的保护影响》


《商业化的穿山甲养殖很可能会对穿山甲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联合国指出了传统医药在全球对走私穿山甲鳞片需求中的作用》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新闻稿《野生动物走私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穿山甲》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报告《野生动物犯罪:穿山甲鳞片》


整理 Maggie


审 Sophia、绿宣


编 Ang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