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不会疏远军转!

 朱子爱家训 2020-05-05
题图:大唐 copyright?三剑客公众号

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不再年轻的?

是日益“突出”的腰椎间盘提醒你不能久坐的时候?还是“咔咔”作响的颈椎让你频繁抬头或扭动脖颈的时候?是还没抵达终点的5k令你大脑缺氧迈不动步的时候?还是偶尔低头看着自己八块变一块的腹肌无奈摇头的时候?又或者,是感到发质日渐“油腻” 的时候,是照镜子时看到眼神不再清澈的时候?

以及,上周才拔下的白发,不知几时又有新增的片刻?

这一切,大抵都会让你联想到岁月的无情,青春的易逝吧。即使这些都没有打动到你,那么父母的老去,孩子的成长,也一定不会忘记提醒你自己——

韶华易逝,青春难留。

这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青春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被挤压得更为短暂。人们很容易去怀念过往,感叹昔日,因为在那些没有代沟,远离忧愁的日子里,彼此还有年轻气盛的资本。

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

可是青春,却不是用来回忆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它绝非限于桃面朱唇之艳,灵活矫健之躯,而应限于志士之气,遐想之境,激情之盛,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

青春,只属于“未来”。从职业来说,身为军人,其实是活在当下的。服役时,一切以服从为先,等到需要离开时,平静地打起行囊,转身离去。



我时常羡慕战友在转身那一刹那决绝而坚定的背影,不拖沓,不驻足,他们义无反顾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一如当初走来时。

不同的是,褪去青涩,加持沉稳。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于军人更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心甘情愿,比如方邦彦。

1985年,百万裁军。作为某部通信二营的副营职干部方邦彦,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一名转业军官。面对他所在的军级单位干部的集体转业,他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沉默着接受,并由此与许多人一样,开始了每个人命运不一样的转折。

由于出身军人家庭,母亲早逝,与同样曾为军人的父亲相依为命的他,辗转在单位进行裁军之前,和兄弟何有邻一起参加了一次营以上干部学习培训班。

也是在这里,他有机会认识了某财经大学的陈教授。初次接受地方思想观念的洗礼,他感到新鲜,也感到充实,经过不断学习,更加预感到未来的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和他的战友们,将共同成为这伟大历史的见证者。

他想起临走时政委问他:“你准备好了吗?”

他说:”时刻准备着!“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多年军旅生涯历练刻进骨子里的信心与坚毅。无论转业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不辜负自己的誓言。



可是后来令方邦彦没有料到的是,因为当时转业的人太多,再加上他级别不高,他所在部队的军长被安置到某海关当副关长,兄弟何有邻被安置到省计委,他的父亲调任去了另外一个单位的后勤部门。

唯独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

眼见着未来丈母娘越来越流露出的”嫌弃“,百无聊赖的他和曾经的下属连长,一起开了个卖油条的摊子,每天早出晚归,聊以糊口罢了。本以为此生命运也就这样了。却没想到妹妹意外考上了先前认识的陈教授的研究生,再一次让他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通过陈教授的引荐,再加上他自己的经历,几经周折,方伯彦最终入职到了任总集团下的一个纺织厂,任车间主任。

至此,人生之路第一次在离开部队后让他看到了光芒。

此后种种,他经历了被掣肘,被报复,离婚的一系列过程后,他再次变回一名“无业中年”。继而在抓捕小偷的一次行动中结识了后来的创业伙伴林云。

“人到中年,再次创业,能行吗?”

带着转业军人的标签,他问自己。

事实证明,结合国家政策,顺应大势潮流,投身“朝阳产业”,是有前途的。在面对合作伙伴多次的邀请下,他有点犹豫了,他打通了陈教授的电话,电当他排除万难,最终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纺织厂的重组变革,再次收获成功的喜悦时,他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错付,他数次归来,依旧是“少年”。

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风再起时》的转业军人方邦彦。片子以1985年进入全面改革阶段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历程与成就,以方邦彦、何有邻、康宁3个转业军人迥异的发展之路为主线,通过3人在不同的理想选择下各异的命运走向,将改革40年间小人物关于责任、理想和事业的艰难抉择表达的淋漓尽致,

再现改革的时代画卷。

我用了一天时间追逐他们这些“军转”的故事,看完后感慨万千。

吸引我的题材不仅是事关军人,军转,军改,还因为剧中人物身上所传递的一种精神,一种当下军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中都十分需要的精神,那就是紧跟时代的敏感与坚韧。有了它,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遭遇何种难险,危机都会迎刃而解。

它带来的启发在于:

一,遇到贵人确实重要。

转业军人走向社会后,要面临的路径选择很重要,这个时候,不光需要自己考量,更为重要的是,有引路人为你寻得一条路,可以减少很多当下的困惑和难处。当然,遇到贵人,首先自己得配得上贵人相助。这就好像一个平台,给了你可供的岗位,如果自身不过硬也是不行的。对此,如果能够路遇贵人,不管是地方的,还是部队的,都要倍感珍惜。

二,自己有干劲才是关键。

很多转业军人,面临自己的就业路径都会有迷茫的时候,甚至干劲不足,主要是对自我目标不够清晰,再加上脱离社会太久,对当下的地方政策和企事业单位了解不多,理想过于丰满,而实际上,很多单位看中的不是转业军人的身份,而是你能够给单位或企业创收多少,看中的是经济利益下的自我主动能力。正如方伯彦,在纺织厂面临倒逼的情况下,停薪留职期间,依然只身前往深圳广交会为纺织厂拉订单,他身上干事的闯劲,也是军人独有的特质。

三,有好伙伴千万别错过。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市场环境下,团队作战很关键。有好的项目,再加上不错的合作伙伴,是有利于退役军人在创业中的路径发展。当然,好伙伴的建立,不是靠拉帮派,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的交际积累。军人退役后,社交圈子会变宽,但这个社会,什么样的社交圈,都是注重身份的引流。作为转业军人,在企事业单位还好些;如果作为创业中的退役军人,就要有一定的眼光,善于发现人才,敢于用好人才,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轨迹。

四,什么时候都要紧跟政策做决策。

跟政策别忘了。任何时候,别忘了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政策。剧中的方伯彦,对改革中的政策把握的很准,并及时了解最新信息,这是军人回归社会后要有的敏锐感。有的时候,一个政策的变动,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更是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一个人成长的路径。所以,把握政策的实时性很重要,信息是当下最贵的产物。

五,拥有好心态是成功的灵魂。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当兵到底给了我什么?

财富?权利?地位?

恐怕这些都不是。而是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节,那就是好心态。剧中的方伯彦,面对种种困难,也有犯难的时候,但是都敢于克服。他和林云参加风投竞标,林云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出来,而方伯彦娓娓道来,沉着冷静,对答如流,这跟他军人身上的品质是有关的。



时代不会落下,任何一位敢于拼搏的转业军人。

当下,对于转业军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正视当下转业政策中的不足,

也要正视自己退役后的问题。任何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任何暂时的问题,都不是最困难的。

转业是什么?

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转的是做事干事的魄力;

从一个位子到另一个位子,转的是创事成事的决心。

这部电视剧,真不错,可以看看,它或许让你能够,

在夜深人静时,直面自己内心深处时,告诉你:

何为军人?

我眼中的他们,任何时候都不甘落后于时代,即使一时跌倒,亦能奋起直追,以一发不可挡之势!无论去到哪里,都有一颗不老的“少年心”。

少年 梦然 - 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