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是由于其散文成就不够,因此“落选”。 说起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那唐宋时期自然是必不可少。当时不仅仅是名家辈出,而且各个文化领域之“最”也是大多出自这些朝代。例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等等。 我们接触到这些人物最多的地方莫过于是语文课本了。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知识点,而其中一个“唐宋八大家”便是一个必背知识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柳宗元、曾巩、韩愈。这八个人便是语文课堂上常提到的唐宋八大家。 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疑问。这八个人无论是学识还是涵养自然是背的起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个名号。但是论知名度,苏洵,苏辙,曾巩等人还是无法与李白杜甫比,毕竟后者的一些作品连三岁小孩都能吟咏两句。而前者则经常被遗忘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那为什么李白等人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呢?是因为才华不够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首先要知道的是,唐宋八大家指的不是唐宋时期才华最高的八个人,唐宋八大家的全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重点是散文二字。李白杜甫等人则是以诗歌著称,即使有一些散文作品,但并不出众,相反,苏洵的《衡论》等作品,虽然并不是很出名,但是却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因此,李白等人即使诗歌很出众,但是评定的范围却是散文家,因此“落选”。 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唐宋时人所评定,也不是官方所评定。唐宋八大家是明初时期,一个叫朱右的人将这八个人的散文集收录,编成《八先生文集》。这就是唐宋八大家的起源。明朝中期,一个叫唐顺之的人,又将这八个人作品收录在《文编》当中,并且只收取这三位,其他人的一律不收。因此,唐宋八大家逐渐开始定型。在那之后,茅坤又将八位散文家的作品收录进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至此,唐宋八大家也算是终于定型并且流传开了。 但或许有人又有了疑问,即使是散文家,唐宋时期仍是名家辈出,为何就是这八个人?例如范仲淹等,散文也是首屈一指。这就得联系到唐朝古文运动和宋朝古文运动了。 自晋朝到隋朝,文人写文章追求“骈文”。也就是追求上下要相对,这样虽然读起来顺口看起来美观,但却忽略了文章的最初意义——文以载道。单纯的追求辞藻华丽,但是内容却空洞无味。因此,唐朝时期,以韩愈为首,掀起了著名的古文运动,主张写文要有内在,不能单单追求辞藻华丽。当时柳宗元也大力支持,在他们两个共同努力之下,古文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 但是到了宋朝,在经历了战乱之后,骈文又开始死灰复燃,这时,欧阳修等人看不下去,又掀起了宋朝的古文运动,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纷纷响应,将宋朝时期古文运动推向一个新高度。 正是由于这八个人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观点都相近,因此这八人便被评为唐宋八大家。而韩愈也因为首先掀起古文运动,便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