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孔子的学生,只要送肉就行?《论语》美食指南

 昵称Zpzg8fzu 2020-05-05

要说到吃饭的这个精致和讲究,还得翻咱们传统的礼仪文化。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这本书。所以,吃东西的雅,老祖宗已经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那咱们老百姓怎么才能吃出个“皇帝”范儿呢?

如果要把古代传统文化和美食揉在一起,一定绕不开一个人——孔子。

热衷的美食:肉

收学生都是学生要给老师交学费的,孔子的学费是十条肉干,在《论语》里面被称作“束脩”。只要带上肉干,那就没有他不教的学生。

鲁国权臣阳货要请孔子出来当官,就送上了一只烤乳猪,投其所好。还有,孔子夸音乐动人好听,也要用“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

在吃这一方面,孔子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语》里面。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其实孔子讲的很多东西放在现代也是不过时的。

首先,吃东西一定要吃新鲜的、时令的食材。子曰: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要知道几千年前的人是不知道细菌概念的,可能一个食物放久了变味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口味好坏的问题,但是孔子就对这些过期食品坚决说“NO”。

大将陈登命丧生鱼片?

孔子是喜欢吃鱼的,而且喜欢吃生鱼片。三国时有位猛将也喜欢吃生鱼片,他就是陈登。

这陈登也算是文武全才了,在曹操的麾下搞农业管理,对外抗击孙权。最后死在不干不净的生鱼片上面了。

陈登↑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拒绝快餐文化,从孔子做起!

古代有很多熟食“超市”,卖做好的肉、菜、酒之类的。按理说这是很常见的事儿,可在孔子那里就成了原则性的错误了。

孔子在《论语·乡党》继续说:“沽酒市脯,不食”。根据朱熹《论语集注》说:“沽、市,皆买也。恐不精洁,或伤人也。”这还是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考虑的。

劝餐文化不可取,少食均衡最重要!

论语里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米面就是主食,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主食可以提供人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碳水化合物又给我们人脑和肌肉高效的提供大量的能量。

孔子倒是没说肉和主食的比例是多少,但是也从他这句话里能琢磨出点现代的营养均衡学的味道在里面。

尤其是孔子后面还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节制饮食这句话用到现在还是不过时的。

敢聚众喝酒?先看看《周礼》再说

《周礼》里面说: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甚至《周礼》还赋予了平民“搏而戮之”的权力。

《庄子》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叫“鲁酒薄而邯郸围”。有一种解读是这样:

当时鲁国和赵国一起向楚国献酒。当时楚国的主酒吏收酒的时候觉得赵国的酒实在太香了,想着问赵国大使多要几瓶自己喝,但被赵国大使拒绝。

就这样,楚国的主酒吏怀恨在心,悄悄的把两国的酒给掉了包,还在进献的时候给楚王进了谗言。楚王大怒之下发兵攻打赵国。就因为这酒,差点弄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吃肉必备蘸料!

孔子说不同的肉要搭配不同的酱料来吃。《论语·乡党》就记载了孔子对饮食的态度和看法: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因为古代做菜的工艺没有现代那么丰富,主要还是靠蘸的酱料来调味的,而且这还是必须的。如果有人请到孔子来吃饭,没有按照要求来操作的话,那孔子的态度就是不吃。

摆盘也有讲究?

拿鱼来说,一般是鱼头对向主人,鱼尾对向客人的。因为在中国文化的图腾里,鱼和龙是有关联的,把宴席上的鱼对着主人,大有喜托龙门的美意。

现在咱们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雅的俗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健康饮食依然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吃,了解了历史里这个可爱的孔子。

喜欢我的记得点个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